最新文章

2023/02/20 | BBC News 中文

中國傳將推出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引熱議,人口專家稱「勢在必行且宜早不宜遲」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人口學者易富賢對《BBC中文》指出,延遲退休是勢在必行,如果不逐漸推遲,今後突然推遲會導致更大的社會動蕩。易富賢指出,此前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等地的退休制度改革都曾遭到民眾激烈反對和大規模抗議。

2022/10/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逢甲大學審議許淑華論文抄襲爭議:涉不當引述,但未達撤銷學位程度

逢甲大學說,被檢舉人許淑華的學位論文完成在關係人研究報告公布之前,基於審定委員共識,判定論文的原創應屬於許淑華,但許淑華的學位論文仍存有引用瑕疵情事。

2022/09/03 | 讀者投書

大數據看桃園市長選戰:張善政標案抄襲爭議,在藍綠社群中如何發酵?

標案爭議發生前,張善政八月的平均貼文按讚人數約為7500人,標案爭議發生後,張善政連續三篇貼文都湧進破萬的關注者,是選前迎來首次的全國重要關注。然而,各方陣營得記得負面攻擊中顧票與動員支持者,或許是競選中的一個環節,但絕非公共事務的必然。

2022/08/31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民進黨打張善政「抄襲門」效果有待驗證,背後仍是是朱立倫與鄭文燦的代理人戰爭

張善政抄襲門反映權力現實、也是政治角力。桃園人太辛苦了,這不是張善政跟鄭運鵬的對決,而是朱立倫跟鄭文燦的代理人戰爭。然而綠營接下來如果要繼續主打這個點,必須思考幾個隱含的政治價值......

2022/08/10 | 莊貿捷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曝「蘋果下一個重點產品是AR/MR頭戴裝置」,意外引爆玉晶光怒火

蘋果可能推出新產品AR/MR產品,要關注的零組件包括:顯示器、散熱相關族群,此些關乎消費者是否有更好的沈浸體驗和舒適。其中他推測該產品的處理器、光學模組,包含RGB相機、眼球追蹤、3D感應等使用量會明顯增加。

2022/07/09 | 陳方隅

比選舉口水更值得討論的事:​研究報告可以拿來當學位論文嗎​?為什麼這麼多政治人物想要洗學歷?

我們對於學術倫理的標準都已經沒有這麼嚴了,再加上學術這行的行內人,其實都知道很多政治人物去讀碩班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我們又要把一些明顯出包的事情講成「都沒做錯事」,很難讓了解學術運作的人信服。

2017/07/26 | 周雪君

研究:西方男性精液濃度在40年間減少超過50%

「如果我們不改變生活方式、不改善環境,我很擔心將來的情況。就是我們終會出現繁殖的問題,人類有可能會滅絕。」

2015/05/16 | 新媒體世代 What's Next for New Media

臉書「即時文章」震撼登場:對新聞出版商是仙丹還是毒藥?

「即時文章」為讀者帶來更好的行動閱讀體驗,也為臉書進一步壯大社群媒體版圖,但對於新聞出版商來說是仙丹還是毒藥,恐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最後答案了。

Adobe Android More... AOL Audience Network BBC Bild Bob Cohn buzzfeed Civitas Media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comScore Google Google Analytics HTML Instant Articles iPhone James Benett James Bennet LinkedIn Mark Thompson NBC Omniture Pinterest quiz RSS Spiegel Online The Atlantic The Guardian The Texas Tribune The Verge Todd James Vox YouTube 主導權 仙丹 作者 內容通路 出版商 分析工具 即時文章 原生廣告 品牌 品牌忠誠度 品牌精神 哥倫比亞新聞學評論 商業模式 國家地理雜誌 圖片報 地圖 大西洋月刊 媒體 實驗 平台 平板 平面雜誌 廣告 廣告分成 廣告收入 影片自動播放 德國 德州論壇報 手機 推特 攝影記者 收費牆 數位元素 數位素材 數位訂閱 文章形式 文章流量 文章連結 新聞 新聞來源 新聞整合平台 新聞自主權 旁白 智慧型手機 曝光排序 桌機 橫幅廣告 歐洲 毒藥 流量 用戶 用戶黏著度 皮尤中心 研究報告 社群分享 社群媒體 競爭對手 粉絲專頁 紐約時報 網站 網站風格 網路新聞 編輯 美國 臉書 自主權 行動裝置 行動閱讀體驗 衛報 觀眾網絡 觸控螢幕 訂閱 讀者 讀者來源 讀者數據 讀者訂閱 資訊圖表 遊戲規則 運算機制 重點圖片 鏡報線上 閱讀數據 閱讀體驗 非營利 音訊式圖說 高互動性 高度依賴 高畫質圖片 點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