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碳交易

碳交易是《京都議定書》為促進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採用市場機制,建立的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作為依據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減排量)交易。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07 | Abby Huang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10月已試行:我國179項產品受影響,官員籲業者盡快收集碳排資料

我國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表示,的確有跟歐盟抱怨,我國主要是中小企業,但CBAM申報機制很瑣碎、要求的資料很細,連做螺絲的業者需要申報的資料除了生產螺絲的碳排放,還要跟上游廠商取得原物料的碳含量。

2023/10/01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印尼正式啟用碳權交易平台|星軍方引爆二戰未爆彈數千民眾遭疏散|泰總理賽塔訪柬

印尼在9月26日啟用碳權交易平台,總統佐科威出席典禮,指出希望印尼成為全球碳交易的重要夥伴。在碳權交易平台啟用當天,印尼也進行了第一場碳權交易,來自Pertamina地熱能源公司、共13個單位(45萬9,914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每噸6萬9600印尼盾(約4.51美元)成功出售給16個註冊買家。

2023/08/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台達電永續長:內部碳定價制度,引導集團減碳,「環保是門好生意」

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表示,與其稅收納入別國口袋,不如放進自己國家口袋;同樣邏輯,與其由國家徵收,不如自己公司先收,再將這筆錢拿來投資在減碳的工程,降低碳排後可以少繳稅甚至不需繳稅,還可以開創出新商機。

2023/08/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碳權交易所7日成立正式進入「碳交易時代」,傳產力拚轉型當綠電憑證賣家

台灣碳權交易所初期將以碳諮詢及教育訓練業務先行,而國內外碳權交易須待「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及政策確定後才會進行;不過,國內傳產業者早已摩拳擦掌積極減碳,在碳權議題上積極布局。

2023/07/13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善用小額碳權交易,「油車換電車」也該納為企業碳交易一部分

從電動運具發展及企業碳交易需求的角度來看,若能擴大「車輛汰舊換新抵換媒合平臺」的買方資格,讓不是開發單位的一般企業也可進入平臺進行碳權交易,不但可以讓企業有更多獲取碳權的管道;更多的買方進入平臺,也能夠活絡碳權交易,拉高電動運具的獎勵價格,讓民眾有更多誘因購買電動運具。

2023/05/16 | 財訊

碳權概念夢很大,但別當最後一隻老鼠!看懂造紙、資訊服務股飆漲的虛與實

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的話題一出,造紙股與資訊服務股都搭上題材強漲一波,但目前台灣的碳權交易,還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相關公司也尚未有明顯的基本面挹注,投資人宜暫以短線題材的邏輯操作。

2023/04/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73所大專出版「永續報告書」,專家:節約能源步調應與政府一致,宿舍別放任學生挖礦

簡又新提到,大學是非常耗電的場所,因此節約能源的步調應跟政府一致。這涉及校園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許多學校規定每個實驗室都要設置電表,追蹤和管理用電情形;宿舍也要加強管理,不能放任學生挖礦(指架設硬體消耗學校的電力,獲取加密貨幣)。

2022/12/28 | 綠學院

爭錢、爭糧、爭地盤:大部分媒體沒有報導的COP27重點整理

雖然主決議文件「夏姆錫克實踐計畫」大家都不太會發音,但這不代表應該低估COP27:當火山正在噴發,如果只報導火山造成多少傷亡,會錯過更重要的板塊漂移。COP27這座火山,就以表面爭奪資源——爭錢、爭糧、爭地盤開始了!

2022/12/07 | 綠學院

如何判斷哪些綠色科技什麼時候能賺錢?「氣候科技成熟度曲線」有答案

判斷一個技術的成熟度,在國外有個大名鼎鼎的工具,就是Gartner提出的技術成熟度曲線。我們今天就借用美國知名創投商業銀行矽谷銀行發表的氣候科技成熟度曲線,來評估是否要投入某個綠色科技或進入新市場。

2022/05/06 | 莊貿捷

俄烏戰爭打亂全球碳中和時程,中鋼8月加收「碳附加費」政策喊停,碳關稅有望「軟著陸」

原訂今年8月對出口鋼材加收「碳附加費」的政策暫時喊停,等待考量後再議,碳關稅有望從「硬著陸」轉成「軟著陸」,鋼鐵業鬆了一口氣。

2022/03/22 | 綠學院

碳權最大的問題是取錯名字了!這裡的「權」不是權利或股權的意思

碳權的設計跟其他金融商品的設計邏輯相反,別人是為了增長,可是碳權的設計不僅不追求增長,還打算消滅它。那麼碳權應該叫什麼名字?要我說,碳權改為「碳憑證」或「碳許可」會更精準一些。

2022/03/11 | Jack Huang

基於區塊鏈設計的「碳權交易」機制,會更有效率還是多此一舉?

種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碳權/碳定價方案,用目前的資訊科技與中心化伺服器完全可以做到,但就是不透明和容易被個別機構(或政府)操縱,在COP26之後全球極力想促成碳權框架。任何天馬行空的概念,都可能激發接下來的人去探索和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2022/02/23 | 綠學院

取得「森林碳權」後,接下來可以在哪裡買賣交易?

目前全世界有七個森林碳匯VCS認證過之後可以交易的平台,其中先特別挑出兩個平台說明,這樣當你取得森林碳權後,就知道去哪裡買賣了。

2022/02/09 | 綠學院

COP26真正的成就,是建立新的全球碳交易市場遊戲規則

目前COP26所決議的內容雖然確立了基本規則,但對於全球碳交易市場相關的執行細節尚未擬定完成,仍有些許的不確定性,希望這篇最原汁原味的COP26深度解讀,能讓你更精準理解碳交易的重點。

2022/01/14 | 綠學院

歐盟兩回合吵架後,可預見投資客充斥的房價悲劇即將在碳交易上演

減碳是未來幾十年人類要搞的頭等大事,如果把它轉化成金融商品端上賭桌給大家參與賭博,那結局就是回歸人性,由大量的投機資金「很熱心地」幫未來的剛性需求者提前佈局。若無適當的調整機制介入,必然導致投機的需求遠大於實際碳權的需求。

2022/01/02 | 綠學院

「碳」該如何定價:「碳費」和「碳交易」,哪一種模式比較好?

碳費或碳稅在執行上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的稅費系統來處理,因此行政成本相對較低,適用對象亦相對較廣,但在實務上,也有不同的設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