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確診

診斷,在醫學意義上指對人體生理或精神疾病及其病理原因所作的判斷。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疫情爆炸,年資30年急診室外籍醫師未曾見過醫療如此緊繃,民眾感慨「抗疫3年到底學會了什麼?」

北京外籍醫師柏恩斯坦(Howard Bernstein)表示,他30多年急診室經歷,從沒見過如此緊繃情況。中國當前無準備、無清楚策略的抗疫方式引發民眾不滿。媒體人連清川撰文指出,歷經抗疫3年,「疫苗被穿透,ICU依然匱乏,退燒藥買不到」,農村真實情況不見報導,質疑這是天災還是人禍。

2022/12/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網傳中國官方內部通報「全國20天近2.5億人染疫」,快遞病倒重創物流,地方政府鼓勵市民當外送員

英國醫療資訊分析公司Airfinity最新分析顯示,中國恐將迎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COVID-19感染潮。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近日疑似染疫在家,他的妻子湯天如19日在微博發文抱怨買不到藥「好無助」。但文章遭到網友群起嘲諷後火速刪文。

2022/1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稱「肺炎呼吸衰竭才算染疫亡」,官方放寬染疫者捐血,防疫鬆綁搶藥潮波及港台泰澳

《華盛頓郵報》20日刊登編輯委員會撰寫的文章指出,中國突然放棄不具永續性的清零政策,卻缺乏連貫性的應變策略,恐將為人民、經濟、共產黨高層帶來新夢魘;新危機還可能震撼全球,正如3年前武漢爆發疫情時的情況,始於中國之事不必然會止於中國。

2022/12/21 | 德國之聲

防疫政策急轉彎下誕生的「新十條」已經失敗,中國向「陰性清零」衝刺中

中國官方報告12月18日北京有兩例新冠死亡病例,公眾則認為這一統計數字完全不可信。從」被動破防「到多地出現疫情海嘯,中國正以專家們也未能料想的速度向「陰性清零」衝刺。

2022/12/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市應對搶藥潮,加快海外採購接受多省馳援;珠海買藥推限量實名制,退燒藥拆盒零售

因應疫情下的搶藥潮,北京市當局加快海外採購和自行生產,廣東珠海則祭出購買保供藥品須實名制且限量,退燒藥布洛芬將拆開盒裝零售,一人7天內不能購買超過6粒。確診人數攀升同時,工商業活動也因此受到影響,不少工廠因員工大量確診而停擺,物流司機也染疫無法上工,產業鏈與生產鏈均出現「斷鏈」的情形。

2022/12/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防疫缺少磨練,幼兒久咳不癒增加,醫師:全國兒童進入「免疫負債」陣痛期

小兒科醫師黃中明指出,兒童門診中A型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例,都有明顯增加趨勢,全國幼兒在此進入免疫負債的陣痛期。兒童本應在3年內逐漸更新的「病毒碼」,因防疫措施缺少機會磨練,就像欠債一樣,免疫力要在短時間內密集受訓還債。

2022/12/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疫情蔓延退燒藥缺貨,北京發燒就診者一週暴增16倍,專家籲子女返家探親戴N95口罩

中國COVID-19疫情升溫,隨著防控力道鬆綁,感染病例恐將急遽增加。多家藥房布洛芬、乙醯氨基酚等用於解熱鎮痛效用藥品搶購一空,貨源吃緊也難補到貨。中國防疫專家張文宏表示,建議這段時間子女返鄉探望家裡的老人要戴N95口罩,並且這一個月的時間老人不要去廣場跳舞及打麻將。

2022/12/12 | BBC News 中文

如果你認為自己「躲過了」COVID-19,大致上有三種可能性

「許多人說,『我從未得過COVID-19』。大多數人可能錯了。他們可能已經被感染,但卻沒有任何症狀......但我們的確知道有些人從未感染過,例如,即使是那些在高風險環境中工作的護士,」 她補充道。一項針對定期做檢查者的研究發現,一半感染Omicron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或以為自己較輕的症狀是其他病。 我手指擠出的血液將決定我是否也在自欺欺人。

2022/12/06 | 李芯

英聽測驗週六舉行、今日公布試場分配,考前確診了怎麼辦?

本年度第2次英聽測驗即將在12月10日舉行,共有3萬6846人報名考試。確診學生方面,本次測驗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教育部同意,參照前次做法,於20縣市設置居護考(分)區,提供輕症、無症狀的確診考生或是快篩陽性考生應試。

2022/12/04 | 姜冠宇

確診後「長新冠」症狀會持續多久?法國最新研究給出答案

「醫生,我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後遺症會持續多久?」現在研究有了答案,另外大約10%的患者在1年後仍有症狀,並且指出「症狀延後消退」的指標:高齡、女性、抽菸、肥胖、癌症史。

2022/11/25 | TNL 編輯

本土新增1萬4138例確診、56例死亡,指揮中心估約6萬5000人因確診無法投票

王必勝表示,整體來講,會受到影響的估計有8萬人,有投票權的佔八成,所以約6萬5000人會受到影響而無法投票。另根據觀察,這週大概是10萬5000到11萬人確診,這一整週到今天為止看來,跟過往趨勢差不多,確診數沒有特別減少,大家可以比較不用擔心會有為了投票而不通報的大量「黑數」。

2022/11/23 | TNL 編輯

本土增1萬7841例、31死,王必勝:疫情趨勢符合預期,未觀察到為了投票而不通報的黑數

針對民眾擔心確診者因為擔心不能投票而不進行通報一事,指揮中心預期本週的確診數約在10.5萬到11萬,目前趨勢上看起來正常;記者會中,指揮官王必勝也回應了外界批評台灣「近2週平均確診致死率排名是全球第3高」的指控。

2022/11/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面臨疫情以來最嚴峻情勢,要求降低社會流動,22日起進返京人員全面實施3天3檢

中國首都北京市疾控官員昨天說,當前疫情呈現快速上升態勢,面臨疫情發生以來最複雜最嚴峻的防控形勢,處於最關鍵最吃緊的時刻。要進一步強化疫情嚴重區域屬地責任,降低社會流動。

2022/11/20 | TNL 編輯

今日本土新增1萬6236例、死亡43例:莫德納BA.5雙價疫苗打氣旺增加近9成

一名2個月大男嬰無慢性病史,10月25日因發燒、呼吸道症狀確診新冠病毒感染,採居家照護,後來症狀緩解,且活力、胃口均良好。不料,男嬰11月10日被家人發現在家昏迷無反應,送醫時已無呼吸心跳,經急救無效當天過世。

2022/11/12 | TNL 編輯

今日本土新增1萬9172例、死亡60例

確診人數跌破2萬,今(12)日國內新增1萬9224例的確定病例,分別為19萬172例本土個案及5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0例死亡。

2022/11/10 | TNL 編輯

鄭州繼富士康後,黃河科技學院傳疫情失控,學生突破校方攔阻集體衝出校園

之所以造成學生集體逃離,是因為前段時間校內有人感染,造成了病情傳播,據稱有一、兩百管核酸異常,消息在學校傳開後,人心惶惶。在看到有人離校返家後,很多學生跟著逃離。不過就算學生逃離學校,返鄉也是難上加難。有學生反映,到了鄭州火車站後,這些黃科學院的學生全部被扣留,即便是有抗原證明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