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確診

診斷,在醫學意義上指對人體生理或精神疾病及其病理原因所作的判斷。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5/31 | 藍妮蒨

今日新增本土8萬656例、死亡90例,6月1日起重症個案符合條件可評估解隔

指揮中心考量部分中重症個案經過適當治療後,症狀已緩解, 但因Ct值尚未符合條件而未能轉出,為確保患者隔離治療權益,諮詢專家根據國際文獻資料實証,依專家會議決議修訂中重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並自6月1日起實施。新增「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15天,且追蹤1次呼吸道檢體PCR之Ct值介於27-30」可解除隔離。

2022/05/28 | 讀者投書

醫院社工疫情日記:終於輪到我確診了,沒有難過害怕,反倒有一絲愉悅,可以好好休息了

4月15日星期五上班,護理長及多位護理師也確診了、門診關閉,只剩一人獨撐的單位也全部淪陷了。我一人站在醫院服務台社工室前,附近單位都關了,唏噓昏暗。巧遇其他部門護理長來搬東西,她問我:「妳怎麼還在這裡?」我回答:「不然我要在哪裡,我應該到哪裡比較好? 」其實沒有答案。

TNL+ 2022/05/28 | 劉威良

德國5月每天平均有10萬人確診,卻不再要求學生在校戴口罩,是不是很奇怪?

過去確診比較少時,餐廳要求看疫苗護照才能進餐廳用餐,現在確診個案比以前多,德國超市與火車上卻不再規定戴口罩。會這樣做解封的政策,是因為這個病毒不能阻擋,我們只能與它共存。

2022/05/27 | 潘柏翰

【疫情週報】5/21-5/27:快篩陽=確診全民適用、5-11歲輝瑞BNT兒童疫苗開打,本週疫情重點一次看

行政院長蘇貞昌26日宣布,將免費提供低和中低收入戶每人5劑快篩試劑,長照機構住民每人發送3劑,預計有80萬人可受惠。27日宣布0-6歲孩童可免費領取5劑家用快篩試劑,將於6月起實施,領取期限到6月30日。

2022/05/26 | TNL 編輯

26日起「快篩陽性即確診」全民適用,5QA告訴你:哪些情況還需要PCR、確診證明如何申請?

快篩結果呈陽性,接下來該怎麼辦?哪些情況還需要做到PCR?確診後想跟公司請假要提供什麼證明?經醫師評估確定確診後我需要領藥嗎?《關鍵評論網》整理相關QA供民眾參考。

2022/05/25 | 陳禹蓁

本土新增8萬9352例:1例6歲兒童腦炎重症,26日起全民適用「快篩陽性即確診」

今(25)日新增8萬9352例本土個案,76例死亡,1位兒童腦炎重症個案。另自明(26)日起快篩陽性經醫師診斷後認定確診,不用做PCR。

2022/05/22 | TNL 編輯

本土+7萬9441例,53例死亡:指揮中心公布重症兒童腦炎比例高,「8大要命警訊」需急就醫

今(22)日新增7萬948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7萬9441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3例死亡,指揮中心強調兒童腦炎有增加趨勢,公佈8大症狀家長要密切注意。

2022/05/20 | TNL 編輯

物理治療師解隔後快篩陽仍決定上班,勞動部:確診勞工解隔後,無需證明即可返回職場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16日的疫情記者會表示,以台灣社區疫情規模,確診者隔離7天已把傳染大幅壓低到很低,屬於出外活動對於其他人不會造成傳染風險,在這階段不需要也不建議做抗原檢測。

2022/05/19 | 黃皓筠

本土確診首破9萬,指揮中心:未打疫苗死亡率為打過三劑的6倍、5歲以下幼兒特別注意併發腦炎前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9萬03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9萬0331例本土個案及47例境外移入。羅一鈞表示現階段看來疫情會在未來一週達到高峰,由於北中南疫情開始時間不同,也會有先後到達高點再下降的情形。

2022/05/18 | 《思想坦克》

林應然:「為了PCR,無法CPR」,中央堅持PCR篩檢陽性才給藥有道理嗎?

為了救命時效,只要有高度懷疑就投藥本是醫界常態,更何況快篩陽性已經與PCR陽性如此一致,此外,快篩的特性是敏感度不高,因此偽陰性的機會較多,反而偽陽性機率甚低,因此快篩陰性個案又懷疑是新冠肺炎患者,才更應該以PCR確定是否是確診案例。

2022/05/17 | 藍妮蒨

本土新增6萬5794例,38例死亡:即日將限縮住院資格、18日起65歲以上快篩陽性即為確診

本土確診個案新增6萬5794例、死亡增38例;指揮中心宣佈即日起醫院僅收治中重症,檢疫所或旅館收治年長者、孕婦為優先。另外,18日起65歲以上快篩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

2022/05/17 | TNL 編輯

染疫「喉嚨痛如刀割」怎麼吃?振興醫院院長推薦8種食物、營養師列出NG與建議飲食

近期常有COVID-19確診個案分享染疫後喉嚨痛如刀割、沒食慾,同樣身為確診者的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推薦吃原味優格、蒸蛋等8種滑潤食物,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營養師也建議喉嚨痛時飲食可以滑順、軟質、冷食冷飲、液態食物為主。

2022/05/17 | TNL 編輯

「3+4」改「0+7」17日上路:誰適用、防疫險申請條件與快篩時機QA一次看

如勾選「已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且採自主防疫」選項,則將被系統自動列為7天自主防疫對象,不會開立及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

2022/05/14 | 讀者投書

我本來以為疫情亂象是媒體抹黑,直到全家確診後才發現問題實在不小

前一天,我就先掛好了「快篩陽確診評估視訊門診」,隔天起床快篩確認是陽性後,我想說就照著流程走,後來才發現那只是噩夢的開始。以下跟各位分享我們家確診後的奇幻冒險,希望有需求的人可以看到我迷過的途,而省下冤枉路,

2022/05/13 | TNL 編輯

本土新增6萬4972例確診、單日41人死亡今年最多,35家醫院設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

羅一鈞表示,今年累計至今的確診個案達54.4萬例,較上週20.6萬例增加了33.8萬例。年齡層分布以20多歲到40多歲的青壯年為主,65歲以上個案佔8.1%。90多歲高齡長者的中重症及死亡率最高。

2022/05/13 | 《思想坦克》

林雨蒼:我確診後的第一線體驗,以及給地方政府與指揮中心的建議

在隔離之後,包括視訊看診與藥局送藥等服務都算是到位,問題是,由於現在確診量太大,整個系統出現了很多問題,導致原先設想良好的機制,卻因為層層延遲,我認為指揮中心的各種應對已經非常專業適切,但我相信仍有一些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