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或稱確認偏差、證實偏差、肯證偏誤、驗證偏誤、驗證性偏見、我方偏見,英語:Confirmation bias)是個人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設的趨勢,屬其中一類認知偏誤和歸納推理中的一個系統性錯誤。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26 | JuJuJudy

EP52|《感覺不被愛的時候,就畫一棵樹吧!》:今天抽個時間畫樹木圖了解自己

有沒有聽過房樹人的測驗理解你的心理狀態?這次我們從之前很愛樹的狀態,進入到我們自己畫一顆樹來了解自己啦(想看JuJu的樹請大家移動到IG~)

2023/07/19 | 楊士範

EP51|《思考101》:用8個「思考的難題」,體驗耶魯大學超熱門的一堂課

你喜歡「思考」嗎?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開設了一堂「思考101」,讓耶魯大學學生趨之若鶩,裡面討論了很多思考的盲點和如何破解,是以認知心理學理論為主,分析很多常見、有趣的狀況,歡迎大家一起「思考」。

2022/09/02 | 精選書摘

《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為什麼自己感覺很正常的說法,卻常會激怒他人?

說服別人已經夠難了,如果還不小心把有毒詞彙丟給對方,他絕對不會被我們說服。因為人只服自己尊敬的人,不會服那些想要糾正自己、指責自己、高高在上的人。

2022/06/21 | 精選書摘

《圖解認知偏誤!避開99%思考陷阱》:從答對率只有一成的「沃森選擇題」,思考如何擺脫「確認偏誤」?

有數百個心理學用語可以被歸類為認知偏誤,但它們的含義和用法往往是模糊或重疊的。本書嚴選60個在邏輯學、認知科學和社會心理學這3個專業領域中必不可少的術語,並結合生活化的例子和趣味插圖、實驗圖表加以解說。

2022/06/15 | 王偉雄

《紅樓夢》後四十回與確認偏誤

為何黛玉的話是證據,寶玉的話卻不是呢?這分明是確認偏誤作祟,令他們忽略反證。

2021/05/06 | 數位教育實驗林

人為什麼會相信星座?「巴納姆效應」與心理學的「確認偏誤」

不管哪一個建議,預測幾百次,只要對了其中一次,人們就只會記得剛好說中的那一次;而沒中的自然不會特別想起來,也就會忘記了,但這種集體心靈的依歸,卻能給予我們的焦慮或恐慌一些安慰、療癒與出口。

2021/03/08 | 精選書摘

《審判的人性弱點》:刑事鑑識中存在的「確認偏誤」,造成了不計其數的冤錯案件

造成司法盲目的心理學解讀,包括幾個主要概念:認知失調、確認偏誤及記憶汙染等等。馬克・戈希從許多冤案中,都看到了這三種心理問題,從而導致冤案難反,以及不願面對錯誤承認冤案,或者縱然平冤後仍然否認這些案件有問題。

2020/11/23 | 德尼思化

《專業之死》:專家食屎啦!口罩有鬼用,民調信不過?

我們只記住專家的錯,卻往往忘記,專家的難能可貴,在於他們有相對客觀、公正的檢討機制,亦懂得更快、更恰當地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化作正確的知識,以在未來發揮作用。

2020/07/24 | 方格子vocus

從〈武當劉先生〉 到中研院劉前副院長,為什麼高學歷人士反而容易受騙?

為什麼書讀得多的佼佼者,反而是詐騙集團待宰的肥羊呢?讀過《夷堅志》中的〈武當劉先生〉,再回顧中研院前副院長劉翠溶女士的詐騙案,你馬上就會懂!

2020/02/26 | 精選書摘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大學教授們嚴重左傾,會對學生有哪些負面影響?

嬰兒潮世代的教授相反。他們在種族和性別上更加多元,可是在政治立場上較不多元。他們很多人深受一九六○年代社會抗議浪潮影響,為了持續推動社會公義和社會進步價值,很多人選擇進入學界,在社會科學和教育領域奮鬥。

2019/11/07 | Lo's Psychology

藍絲黃絲

藍黃之爭在心理學上可以用很多知識解釋,而現在的香港是高度政治化的:政治化沒有甚麼不好,作為優秀的香港公民,應該積極參與政治,為社會作出貢獻。

2019/05/23 | 《科學月刊》

「預知夢」真有其事,抑或是後見之明?

夢境被「實現」這回事,讓許多科學家議論紛紛。根據卡爾維羅於201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該現象是一種與預測結果有關記憶及傾向。這樣的後見之明可以解釋為何人們相信他們的夢能解釋未來的事件。

2019/03/27 | 精選書摘

《向不容出錯、最會管理風險的NASA學決策》:幾種「捷思法」說明為什麼人類會判斷錯誤

當給予人們過多選擇時,因選擇過多反而無法專心判斷,甚至會拒絕選擇。減少選項,更可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在這個情況裡,雖然選擇少時,人們會較容易選擇,但所做的決定未必最好。

2019/03/26 | Lo's Psychology

星座分析真準?認識心理學之確認偏誤

人類傾向接受自己相信或能夠強化自己思想的訊息,而不傾向接受不相信或和自己理念及思想相違背的訊息。這顯示人類大腦在很多很多時候處理資訊時都不理性。

2019/03/21 | Lo's Psychology

星座分析真準?認識心理學之確認偏誤

人類傾向接受自己相信或能夠強化自己思想的信息,而不傾向接受不相信或和自己理念及思想相違背的信息。這顯示人類大腦在很多很多時候處理資訊時都不理性。

2019/03/12 | Kayue

當理科太太遇上宣稱「占星是一門科學」的唐綺陽

我知道不少人相信占星,也有很多人抱著「一看無妨」的心態對待,可是一般人接受(或不在意)這種偽解釋,跟一個有影響力、打着「理科」旗號的YouTuber變相宣傳就大有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