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
《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為什麼自己感覺很正常的說法,卻常會激怒他人?
說服別人已經夠難了,如果還不小心把有毒詞彙丟給對方,他絕對不會被我們說服。因為人只服自己尊敬的人,不會服那些想要糾正自己、指責自己、高高在上的人。
2021/03/08 |
《審判的人性弱點》:刑事鑑識中存在的「確認偏誤」,造成了不計其數的冤錯案件
造成司法盲目的心理學解讀,包括幾個主要概念:認知失調、確認偏誤及記憶汙染等等。馬克・戈希從許多冤案中,都看到了這三種心理問題,從而導致冤案難反,以及不願面對錯誤承認冤案,或者縱然平冤後仍然否認這些案件有問題。
2020/11/23 |
《專業之死》:專家食屎啦!口罩有鬼用,民調信不過?
我們只記住專家的錯,卻往往忘記,專家的難能可貴,在於他們有相對客觀、公正的檢討機制,亦懂得更快、更恰當地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化作正確的知識,以在未來發揮作用。
2020/02/26 |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大學教授們嚴重左傾,會對學生有哪些負面影響?
嬰兒潮世代的教授相反。他們在種族和性別上更加多元,可是在政治立場上較不多元。他們很多人深受一九六○年代社會抗議浪潮影響,為了持續推動社會公義和社會進步價值,很多人選擇進入學界,在社會科學和教育領域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