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社區

社區(德語:Gemeinschaft、英語:Community),也亦稱社群、共同體或禮俗社會,是由19世紀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提出,指與「社會」(Gesellschaft,或曰法理社會)相對的通過血緣、鄰里和朋友關係建立起來的人群組合。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0 | 新加坡紅螞蟻

新加坡「牛車水」很「潮」?繼加東和小印度後,又有星國景點入選全球最酷社區

對於牛車水入選全球40個最酷社區,新加坡網友似乎不買賬,紛紛在臉書留言提出異議。有的認為牛車水只吸引遊客,販售的全是便宜飾品,食物味道一般但售價昂貴。還有網友直言,年長者在牛車水後巷收紙箱,又髒又臭,哪裡酷了?

TNL+ 2023/11/07 | 張雅粱

馬來西亞的社區藝術實踐:不僅是靜態記錄在地事件,也是動態開拓公共論壇的策略

位於馬來西亞沙巴州的龐克搖滾舍是一個擅用藝術作為工具的藝文團體,由藝術家、音樂家和社運人士於2010年共同組成,其使命是為沙巴的農村社區發聲與爭取權益,而基於沙巴人經常感受到被邊緣化,龐克搖滾舍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創作了大型雙聯版畫〈我的沙巴家園〉(Sabah Tanah Air-Ku)。

TNL+ 2023/11/07 | 張雅粱

馬來西亞的社區藝術實踐:不僅是靜態記錄在地事件,也是動態開拓公共論壇的策略

位於馬來西亞沙巴州的龐克搖滾舍是一個擅用藝術作為工具的藝文團體,由藝術家、音樂家和社運人士於2010年共同組成,其使命是為沙巴的農村社區發聲與爭取權益,而基於沙巴人經常感受到被邊緣化,龐克搖滾舍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創作了大型雙聯版畫〈我的沙巴家園〉(Sabah Tanah Air-Ku)。

2023/09/16 | 邱宜君

全台6起「噪音殺人」4共通點,專家歸納預防關鍵:管委會、社區鄰里應建立2層面因應力

高雄市昨上午發生噪音糾紛導致的兇殺案,2021年迄今已有至少6起「噪音殺人事件」被報導,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分析,居住密集化且高齡化,噪音糾紛是必然要面對的新議題。社區鄰里及管理委員會應建立「心理健康促進」的概念,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對內溝通協調、對外連結資源」2個層面的因應能力。

2022/12/31 | 黃靖芸律師

不幸遇到惡鄰居時,有哪些法規可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如果鄰居在深夜妨害到公眾的安寧,除了可以報警處理,社區管委會也可以直接找主管機關到場協助處理,如果住戶的行為影響到其他住戶的權益,甚至可以透過所有區分全人決議,訴請法院強制將惡鄰搬離社區。

2022/12/06 | 巷仔口社會學

雙重標準與它們的源流:水源治理如何「做環境」也「做人」?

「保護水源」看似普世價值,但我們同時也必須注意到它背後隱藏的衝突與交換,並且爭議的關鍵往往不是認同與否,而是「要怎麼做」。

2022/11/17 | 廣編企劃

桃園商圈學:老舊店面華麗轉身,空間改造、品牌再設計促進商圈活力

有別於其他縣市,桃園市政府深入輔導商圈及店家來翻轉商圈。從推動精緻化的「星級友善店家認證」、商圈顧問輔導諮詢、多元行銷推廣,並以行銷主題節慶活動帶動商圈特色元素,形塑城市形象;對商圈店家深入輔導,多年來也進行了「店面的華麗轉身x店家改造」。

2022/11/04 | 環境資訊中心

借鏡日本引入「防災士」制度,但全台僅1.3萬人獲得認證足夠嗎?

台灣防災士培訓參考日本方式,由民間自掏腰包報名受訓。不同的是,日本除了規定特定職業必須取得防災士認證,訓練強度也較高,不僅有共同的制服及後勤系統,在每個縣市政府還設有防災士動員組織。

2022/10/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4級颶風伊恩襲美國佛州44死、1萬人失蹤,災後滿目瘡痍重建艱鉅

9月底登陸美國佛州的伊恩颶風(Hurricane Ian),在當地造成嚴重的傷亡,目前佛州全州與風災相關的死亡人數確認有44人,仍有約一萬人失蹤,而傷亡人數還會攀升。

2022/08/27 | nippon.com 繁體字

少子化衝擊日本學校體育,運動社團能否成功轉型為社區俱樂部?

少子化問題導致學校社團人數減少,甚至合併或解散,兼任社團教練的老師負擔過重也成為問題。因此,日本體育廳決定從明年起,用三年時間開展「向社區移交體育社團活動」。將在日本紮根已久的學校社團活動轉型為像歐洲那樣的地方社區俱樂部,這種嘗試能否成功呢?

2022/06/21 | 新加坡紅螞蟻

劃定5條具特色的「保留情感廊道」,未来50年新加坡居住環境會是什麼模樣?

為應對人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不可預見的需求,如疫後轉向混合工作模式的趨勢,新加坡當局正在研究,讓組屋在設計和內部格局方面,變得更靈活、能夠客制化。

2022/04/25 | 讀者投書

你住的是「村里」還是「社區」?這就是為什麼台灣需要一部「社區發展法」

社區的概念強調居民基於對地方的認同,而自主地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若社區作為一個基層治理單位,卻缺乏獲取政治經濟資源與能力的充分制度支持,那麼地方創生恐怕是被賦與了過於理想的期待。

2022/01/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泰國民眾返鄉投身環保,盼打造「曼谷的都市綠肺」為螢火蟲生態島

「我就跟老婆說,我們也不要搬家了,就在這裡做一些能夠造福社區的事情好了,想了想,決定來做一點保護螢火蟲生態環境的事情。」就這樣,素吉和志趣相投的幾個朋友14年前展開這段保護螢火蟲的旅程。一開始他們想得很天真,以為樹種下去,螢火蟲就會來,殊不知源頭在於水太臭太髒,樹種了,螢火蟲仍然沒有來。

2022/01/23 | 讀者投書

西安居民封城日記:食物短缺又不給採買,做核酸是唯一可以下樓的理由

一座擁有1300萬人口的城市,不缺資源,何況封城後還有很多的物資捐贈,但是為什麼就這麼難於到需要的人手中?病危者、滯留者,在這樣的一刀切的停擺背後該如何挑戰生存?

2022/01/12 | 姜冠宇

為了防堵疫情,台灣什麼時候需要對春節返鄉潮縮減航班?

跟施打疫苗一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以避免未來更多損失。設立指標,越早反應,成本就越小。雖然很多緊縮政策,會傷經濟或讓民眾不高興,但是反轉疫情都是兩個禮拜後會見效,大家撐著點!

2021/11/28 | TNL國際編譯

紐西蘭威靈頓,私人纜車之城:不只用來取代爬不完的階梯,更是日常生活裡的小魔法

紐西蘭絕大多數纜車都是由Access Automation公司的製造與安裝,老闆馬克・加爾文(Mark Galvin)經營公司25年。他表示纜車一直以來都是威靈頓的特色,不過早期的纜車相對簡陋。

2021/10/22 | 方格子vocus

像「城中城」這樣的大樓要成立管理委員會,將會是場艱苦的戰鬥

敝人擔任台北市某社區主委3年左右,設身處地的思考要如何在「城中城」這樣的大樓社區成立管委會,深感困難重重,在此提出幾個現實面的建議,希望能幫助到像「城中城」這樣老舊社區內的有志之士,突破困境建立管委會來保障住戶的居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