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社工師

社會工作者是以從事社會工作為專業和職業的人員,習慣上簡稱社工。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23 | 賴詩涵

台南繻愛協會傳「變相薪資回捐」,要求社工將津貼轉帳給同事,勞動部認定:未違反勞基法

台南市繻愛協會近日傳出要求社工將「薪資回捐」,及不依法給予資遣費的爭議。由於《勞基法》是以「雇主是否全額給付給勞工做認定」,但「繻愛案」是要求社工在領到薪資後,直接將薪水的一部分轉帳給其他同事,因此勞動部認定此案「並無不法」。

2022/09/07 | 巷仔口社會學

台灣公職男女的調動與升遷現象:看似性別平等,但實際情況沒有想像中的樂觀

台灣的公職體系已推動許多性別友善政策,也致力於讓有能力的女性有公平升遷的管道。但在制定與實行這些政策時,若未考慮如何讓兩性遷調的管道同樣暢通,使有能力的人——不管他們是男是女、已婚未婚——都能有適當的公職歷練與平等的職務選項,那政策成效將因此打折。

2022/05/11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菜鳥社工第一年的震撼教育:被機構青少年群體討厭,體認到「信任」並非自然而然的存在

「信任」是對方所贈珍重的禮物,無法強求而得。作者在擔任社工實習的第一年就遭遇案主的不信任甚至排擠,雖然自己滿懷善意的接近對方,但如同不會隨便讓人對自己人生指指點點,案主不會理所當然的需要感激你的存在、全然配合你的建議、願意真實分享自己的困難。

2019/12/07 | 精選書摘

《慈悲善終》:抗生素好像不是在延長生命,而是在延長我的痛苦啊

以趙伯為例,假設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註明不施行維持生命的治療,但趙伯當下向醫師表達的意思要繼續打抗生素,醫師還是會再繼續注射,但是,最起碼讓醫師有書面文件得知病人的想法。

2019/05/25 | 精選轉載

談《生死接線員》:器官捐贈不是勸來的,是在轉念之後形成的

菜鳥協調師雨讀,不斷的拿著器捐同意書,去「勸」家屬簽。甚至發生她被外科醫師批評是「秃鷹」,上一集還穿插了檢察官要悍衛死者的權益而暫時不簽同意書、還有院長會盯器官移植的績效(KPI)的情節。這些或許是為了戲劇張力,但是看在實際參與器官移植的醫療人員眼裡,是非常難過的。

2017/05/24 | 沈政男

每一位照顧者的暴怒背後,都有承擔不了的愛

即使罹患精神病,依然是我們最親愛的家人,我們也願意照顧他們,然而如果真的無法負荷長期照顧的重擔,與其硬撐下去,讓負面情緒佔領自己,不如向社政單位尋求照顧資源。

2017/05/07 | 讀者投書

從成因了解到破除迷思,社工淺談自殺防治處遇及預防

重度憂鬱症的人形容生活像是「失去一條腿」,那我們社工至少要打造一只「義肢」,讓個案裝上它,能夠繼續往前走,看見前面的「風景」。

2016/12/30 | 沈政男

談長照2.0:照管專員應正名為「照管師」,每人負責案量應低於100

在日本,照管師通常是照服員出身,但在台灣,還是以護理師與社工師為主要背景。照服員熟悉照顧現場,經驗老到以後擔任照管師,更能擬出實用可行的照顧計畫。

2016/04/13 | 鏡頭下的故事

【影片】台灣擁世界第一的全民健保,但獨老者的就醫之路卻困難重重?

我們觀察到有些經濟能力不佳的獨老者,長年營養不良或處於衛生不佳的環境,導致健康問題陷入惡性循環。但他們大多有個普遍的問題:不願去看醫生,寧願亂吃「成藥」或「別人的藥」。

2016/04/01 | 精選轉載

台灣社會準備好這4大犧牲了嗎?否則我們只是把精神科當「砲灰」

「如果我們不給精神醫療單位支援就叫他們上戰場,只是把他們當砲灰。砲灰在大家的鼓動下向前衝壯烈犧牲了,整個社會還是一樣,一點都不會有改變的。」

2015/06/21 | 精神科醫師的異想世界

要當好父母不能只有愛,還要學習「捨得」和「殘忍」

爸媽們請記得,只靠愛不僅無法溝通無礙,還會終生擔心跟遺憾。不要覺得小孩還小,晚點再說;給孩子的心理建設很重要,而且一開始就要做好,記得要看得遠,要忍得、捨得,必要時也要小小的殘忍喔。

2015/06/21 | 精神科醫師的異想世界

要當好父母不能只有愛,還要學習「捨得」和「殘忍」

爸媽們請記得,只靠愛不僅無法溝通無礙,還會終生擔心跟遺憾。不要覺得小孩還小,晚點再說;給孩子的心理建設很重要,而且一開始就要做好,記得要看得遠,要忍得、捨得,必要時也要小小的殘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