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英語:socialism)是一種政治、社會、經濟哲學,包括各種以社會共有生產資料為特點的經濟與社會體系。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1/21 | 魯汶的袋熊先生

【為何共產主義不可行】3:馬克思理論,其實點出非常多資本主義的邏輯bug

那段熱血的崢嶸歲月,為了我們如今的生活品質打下基礎。我們今天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所享有的那些保障,不是因為資本家忽然大發慈悲,也並非他們良心未泯,而是因為共產黨人來過。接著讓我們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三大重點:「價值、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勞動的二重性」、「剩餘價值理論」。

2023/11/16 | 讀者投書

大選前夕重溫《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如何透過選民的智慧,正確選擇台灣未來方向?

我國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其中兩位重要的政治工作者賴清德、柯文哲都具有醫師的身份,可見我國與醫師職業聯繫之身。因此,筆者希望透過電影的評價,對當今的社會氛圍有所裨益。

TNL+ 2023/11/11 | 謝宇棻

致力於推廣「以巴共存」的以色列集體農場,遭哈瑪斯屠村後還能對「和平」抱有期待嗎?

10月7日遭到哈瑪斯攻擊的許多集體農場,居民絕大多數是支持以巴和平共存的所謂「左派」,他們用行動企圖促進以巴和平與互信;現在,有些曾經的和平份子坦承,10月7日這一天所發生的事,讓他們質疑過去的信仰;有些和平份子則主張,這個「黑色安息日」之後,他們仍堅信,和平途徑、與外交手段,才是達成以巴和平共處的唯一路徑。

TNL+ 2023/11/07 | 魯汶的袋熊先生

【為何共產主義不可行】2:鵝城究竟是誰的?人民幻想自己是國家的主人,馬克思說No,你們並不是

馬克思主義的魅力到底在哪裡?一個方便簡單的答案是,除了在哲學上一騎絕塵,馬克思主義在經濟學上的解釋力同樣強大到無以復加。越是自詡為高知識份子的人,在閱讀馬克思著作時感受到的那種邏輯碾壓力越強烈。然而雖然他是針對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的怒吼,這也並不代表馬克思在今日已經過時。

TNL+ 2023/10/21 | 魯汶的袋熊先生

【為何共產主義不可行】1:馬克思問黑格爾——你的上帝在奸笑,你看到了嗎?

馬克思在十九世紀所看到一片末日景象,他認為若想要獲得解放,我們應該要拒絕「異化」,而他給出的方案是消滅私有產權,走向共產主義:所有人為了「滿足自身需求(need)」而工作,而不再是為了「創造更多利潤(profit)」而工作。因此真正的共產主義,其實是偉大的自由主義。

2023/10/07 | 魯汶的袋熊先生

【為何共產主義不可行】導言:當我們用「中共同路人」攻擊彼此時,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在指控什麼?

台灣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臉譜的絕對化」:台獨傾向者把中國人等同於中國共產黨人,並把中國共產黨人等同於真正的共產黨人,再把他們全部統稱為壞人;大中華主義者則把中華文明等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條件接受共產黨話語權壟斷,並把所有臆想中的好感抽象投射到這個政權,並將其通稱為好人。這些概念都值得仔細區分,而兩岸真正的悲劇,正來自那些刻意引誘你不去深入思考的勢力。

2023/09/16 | 德國之聲

美越關係升級代表越南倒向美國?歷史可以借鑑,但不能直接拿來類比

越美關係的升級是否會讓河內在對中美的選擇中事實上倒向美國,加入美國的反中陣營?政論家鄧聿文認為,河內在強化對美關係的同時也會小心翼翼,以避免觸怒中國。

2023/09/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脫北潮再起4:北韓「集市世代」年輕人盼投奔資本主義,不再挨餓

「我聽說現在定居韓國的脫北者大約3.1萬人,但在中國的脫北者多上好幾倍」。朴寶映說,每個人機運不同,有些人在中國生活得很好,有些人則像她當年一樣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他們活在人權死角地帶,這些人都需要國際社會更多的關心與支援」。朴寶映說:「希望未來有一天,想留在中國的人都能得到身分證、真正做為人生活;在中國過得不好的人,也有投奔韓國的自由。」

2023/09/11 | 德國之聲

「Xiconomics」一開始備受期待,但事實證明習近平的經濟思想就只是口號

習近平強行獲得中共總書記第三任後,為了樹立偉大形象, 努力把自己打扮成無所不知的萬能領導。並要人們學習他的思想尤其是所謂的經濟思想。最近在南非的金磚峰會期間,《新華社》專門給那裡參會的人特別是非洲政客們,召開了一個習近平經濟思想報告會。旅德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在當今中國經濟如此尷尬的情況下,宣揚他的經濟思想實在是一大自我諷嘲。

TNL+ 2023/09/11 | 橫議拉美

智利政變50週年:將新自由主義的搖籃送入墳墓,智利社會為何陷入尖銳對立?

智利民調機構CERC,長期關注國人對1973年政變的觀感,今年5月30日公佈的結果顯示認為「軍方執行政變是正確的」比例為36%(2013年為16%);認為「政變永遠不該合法化」的比例為41%,(2013年為68%)。

2023/09/05 | 歪脑|WHYNOT

「倫敦塗鴉牆事件」是高級黑還是低級紅?談中國宣傳話語的傳播邏輯

一鵲,這位來自中國浙江的留學生,被海外政治反對人士認為是小粉紅,而被國內小粉紅頭目認為是海外政治反對派。他像一隻西方寓言中的蝙蝠,被獸認為是禽,被禽認為是獸。其結果卻變成「兩面不是人」。這也顯示出這件事雖然事實簡單明瞭,但闡釋空間極為廣大。

2023/09/03 | 歪脑|WHYNOT

東倫敦紅磚巷的塗鴉牆,能否成為海外華人的民主牆?

把中國政治標語與藝術混在一談,從而衍生的政治風波並非首次。翻查資料,2017年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姚海,曾經發布名為「自由保鮮計劃」的個體身份討論項目。他將中國常見的政治標語「和諧」、「法治」、「民主」、「愛國」等字眼移置到台北寶藏巖,敏感的中國政治口號出現在台灣土地上,也引起過一些爭議。

2023/08/09 | BBC News 中文

威權主義入侵?中國留學生倫敦紅磚巷塗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發爭議

該活動的策劃者「一鵲」在Instagram上將他們的塗鴉命名為「反者道之動」,目的是「用社會主義的構建方式來反殖民西方的虛假自由」。該事件周末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迅速成為熱門討論話題,也引發了兩極化的激辯。

2023/06/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脫北潮再起1:北韓民心動搖,人權問題是對付金正恩政權最大籌碼

金智英說,韓國現有約3萬名脫北者,因擔心家人、擔心北韓同胞,許多人不停往北韓內部輸送訊息,「老實說,我希望國際社會多多利用脫北者,因為對北韓最了解、最知道怎麼傳送訊息的人就是我們,我們不只知道方言該怎麼說,也知道用什麼方式最能打動當地居民的心」,利用脫北者將外部消息傳入北韓,應該是最沒有風險的管道。

2023/06/25 | 精選書摘

【小說】《太平洋廣場號返鄉記》推薦序:50年航程不只是台灣人的漂泊之旅,更是作家一生的求道歷程

五十年前的基隆青年「出台灣記」,渴望海洋「帶我去中國」但遭遇了幻滅,五十年後初老的南非籍基隆男子雖然返回地理的故鄉,但在精神上回返的卻是世界,一種普遍的精神,而台灣被相對化,成為回返世界的路徑或入口。年輕時離開台灣,經由海洋獲得了世界,年老時返回台灣,經由台灣再確認了世界。

2023/06/21 | 精選書摘

《殺劫》:西藏的農牧民至今不能忘卻對「人民公社」的記憶

書中,作者提及「凡是革命者,都善於製造標語口號,製造革命術語和政治運動,製造沒完沒了的集會和狂歡」。今日再看,感慨更甚。中國培養出一批高舉愛國心的新世紀紅衛兵:小粉紅。於是西藏成為不可干涉的「國家內政」,文革已是過去式。

2023/06/21 | BBC News 中文

BBC訪邊境封鎖後的三名北韓平民:按規矩生活會餓死,嘗試逃跑會被處死,「我們就被困在這裡等死」

雖然她自己過得很艱難,但是之妍還是看到其他人比她更差。現在乞丐更多了,她會停下來察看那些躺下的,然後通常會發現他們已經死了。有一天,她敲響鄰居的門,給他們送水,但沒有人答應。三天後當局派人來進屋時,發現全家都已經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