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社會住宅

社會住宅是由政府出資並興建之住宅,或者是由政府承租民間的住宅,用以出租給低收入戶民眾的一種公營住宅。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1 | 廣編企劃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2023/08/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北社宅興辦零戶?侯友宜批中央社宅20萬戶也跳票,內政部:直接社宅已興建8.4萬戶

遭賴清德陣營質疑新北市社宅興辦零戶,新北市城鄉局昨日澄清,市府已興辦1萬1086戶。侯友宜今日也反嗆,中央20萬戶社宅目標跳票,內政部回應直接興建社宅已達成8.4萬戶,將全力達成12萬戶的興建目標。

2023/07/31 | 德國之聲

台灣每到選舉就喊「居住正義」,但到底是捍衛誰的居住正義?

台灣總統大選將近,「居住正義」再次成為社會、選戰關注焦點。7月16日,大約上萬台灣人在艷陽直射之下、頂著高溫參加一場主題説是「居住正義」、抗議民進黨政府的集會,但是這場集會的爭議也不小,而且一講到「居住正義」就會講到永遠無解的住房問題。

2023/07/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邁向居住正義之路:韓國社宅占住宅存量逼近8%,台灣居住問題卻成「慢性病」?

歐美國家推動社會住宅已有百年歷史,韓國雖自1980年代末期才開始發展,目前社宅存量已逼近8%。新加坡則因獨步全球的組屋制度,讓年輕人不被沉重房貸壓垮,開啟人生新階段。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何在都市規劃、社宅土地取得以及民眾需求間取得平衡,是台灣邁向社宅之路必須克服的難題。

2023/07/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邁向居住正義之路:民眾憂房價下跌、「與民爭地」成阻力,台灣能從新加坡的公宅政策學到什麼?

社宅土地取得困難,柯茂榮認為是有個觀念沒辦法打破,就是民眾認為房價會被拉低,導致抗議很激烈,這情況在台南、台中都有案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分析,國外社會住宅存量高,重要關鍵是採輪候制,也就是登記排隊,社會大眾的殷切期盼形成龐大政治壓力。每天盯著社宅進度有無前進、何時輪到自己入住,讓所有政治人物、不論政黨,只要當選就得持續蓋。

2023/07/18 | 《思想坦克》

台灣的居住正義不應侷限於「購屋」,但社會住宅是租屋政策的好解方嗎?

居住問題必須一步一步解構才有辦法達成,應先有層次的解決「住屋」族群的問題後,再來處理更為複雜的「購屋」問題,如果人民支付租金便可住在適合自身需求的住所,而購入自住住宅者以合理價格取得,售屋者收取正常利潤,那就是居住正義到來的一天。

2023/07/17 | 法扶報報

蔡政府「房市三箭」態度轉保守、成效事倍功半,真能扭轉住宅政策困境?

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房市三箭」在政治拉鋸過程中態度漸趨保守,主打住宅補貼減緩青年憤怒,其它政策亦儘量避免碰觸擁房者既有利益。但在房產稅制與租屋黑市既有條件下,這些政策正面臨了「事倍功半」困境。

2023/07/12 | 張博丞

加州遊民爆增佔全美近半,州政府花175億美元仍無法解決根本的缺房與高房價問題

「缺房」的成因有二,首先,由於為遊民興建的住宅多為社會住宅,建商的獲利空間很小,因此政府無法說服建商興建足夠的房屋,也使加州的房價無法下降。此外,多數遊民有毒癮及犯罪歷史,在大眾眼中的形象不佳。許多建商都表示,他們不願建造房屋給「強姦犯和兒童猥褻者」。

2023/06/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打炒房新制、300億元擴大租金補貼,內政部6項新制7月上路

內政部昨天公布民國112年7月將實施的6項攸關民眾權益的重大政策或措施。「平均地權條例」打擊投機炒作措施7月1日施行,重點包括限制換約轉售、管制私法人買受住宅、建立檢舉獎金制度、預售屋解約申報登錄、地價評議委員會專業化,以打擊投機、保障正常交易,引導房市穩健發展。

2023/05/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柯文哲:低薪是教育出問題,「教出來的學生沒有那個價值」,起薪太低的系所要縮編

柯文哲說,這是台灣教育失敗的地方,教育不要齊頭式平等,如果該科系畢業生起薪太低,表示那個系要縮編,因為供過於求,應回復到市場規格。柯文哲表示,教育部不夠勇敢,不好意思縮編系所,「不敢動就全死」,結果是台積電找不到工程師,部分系所畢業人數又太多。

2023/04/26 | JuJuJudy

EP39|《互住時代:打造社區共融生活的合作住宅》:買與租之外的第三種選擇?

居住市場的既定印象,一向只能在「買」與「租」之間二擇一。要穩定,就有要窮盡一切換取所有權的心理準備;只想暫居,就得遷就房東臉色,不斷在都市各角落漂泊,兩種市場幾乎涵盡台灣目前的居住選項。至於福利色彩強烈又數量稀少的社會住宅,根本無法列為一般家庭的考量,於是社會集體陷在買與租的兩難之間,別無選擇。這本書提出了第三種路「合作住宅」(Cohousing)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基於共同的生活需求或是理念價值,而選擇共同居住在一起。

2023/02/28 | 《思想坦克》

西雅圖社會住宅法案公投,中產階級無力負擔「美國夢」至少住得起房

社會住宅的概念在美國是新的想法,因為美國政府補貼的住宅主要是以中低收入所得者。但西雅圖社會住宅運動也是由中收入者發起,因為住宅愈來愈貴,連中收入者都有嚴重的居住困擾,也讓這個運動,變得像是一個中產階級覺醒的行動。

2023/02/27 | 勵馨基金會

受暴婦女僅1%能住進庇護所,在林口社會住宅重新建構「零暴力生活」新體驗

除了服務對象的擴展,林口服務中心以「居住」、「照顧」與「經濟」三大概念發展出陪伴目睹孩童的兒少照顧服務、提升受暴婦女經濟能力的婦女就業服務,以及促進家庭和諧關係的家庭支持服務。讓受暴的婦女和孩子能有信心 在林口社會住宅的社區裡,穩定的生活下去。

2023/02/16 | 莊貿捷

內政部推「住宅三箭」,學者質疑房貸利息補助門檻不合理,政策細節一次看

內政部強調,本政策不適用於購買高價住宅的民眾,重點是減輕中低薪房貸族的居住負擔,不是鼓勵未來要買房的人,不適用購買高房價者,也不會補助到出租房子的房東。

2022/11/16 | 李秉芳

「巢運」調查六都與新竹807位議員參選人居住正義訴求,囤房稅與《平均地權條例》支持度最低

巢運提出的訴求中,其中攸關打炒房的囤房稅以及《平均地權條例》,是所有候選人中支持度最低的兩個議題;尤其是藍綠兩黨,接受問卷訪問的議員候選人中,約半數都表達猶豫。

2022/11/05 | 李秉芳

【台北市長選舉辯論會】面對高房價與居住正義難題,陳時中、蔣萬安和黃珊珊怎麼說?

台北市長選舉今(5)日進行電視辯論會,媒體針對台北高房價、社宅興建等居住正義問題提問3名主要候選人;並要3名候選人承諾,當選後社宅政策會不會延續?若社宅政策KPI、數量跳票,承諾不再競選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