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7 |
《失序的心靈》導讀:美國價值觀的根源如何從聖經與共和傳統,慢慢趨向個人主義?
本書延續《民主在美國》的觀察,考察美國個人主義發展的歷史淵源,說明「民德」(Habits of the Heart)對於塑造美國人文化特質的重要作用,並希望透過重塑民德,遏制個人主義在美國的過度發展,根治人際孤立疏離,缺乏社會責任的病灶,拯救岌岌可危的公民社會。
2022/08/19 |
《老派工作是潮的》導論:「文化雜食者」與仕紳化城區的崛起
歐塞霍花費六年時間,深入觀察四種職業——Bartender、釀酒人、男仕理髮師、切肉師——的工作現場。他以社會學者的洞察力,探索年輕職人為何對於老派工作產生無比興趣,以及他們在重視手作,提供獨一無二、真材實料的商品與服務時,為何更重視和眼前的客人有更多互動。
2022/08/02 |
《理解階級:二十一世紀階級論》導讀:剝削與階級,Erik Olin Wright與新馬克思主義典範的核心概念
Erik Olin Wright為知名社會學家,1990年代起開展了「真實烏托邦」計畫,摸索抵抗資本主義的出路。本書結合Wright數十年的研究結晶,旨在釐清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概念內涵,諸如:階級、剝削、集體行動。與此同時,藉由探索真實存在的烏托邦,本書亦剖析了在當今資本主義的背景下,有哪些解放的契機。
2022/08/02 |
《理解階級:二十一世紀階級論》: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講不清楚的「階級」
本書指出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金融化,使貧富差距再度擴大,破壞了戰後數十年間勞資雙贏的局面。然而,目前已有許多挑戰資本主義的構想,都讓我們看見「並非以剝削為基礎」的經濟關係,確實有可能存續。綜上所述,本書不僅診斷了資本主義如何加劇了不平等,更替公民指明了經濟民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