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3 | 新作坊 鹽埕大小聲,聽恁講心聲:疫情蔓延時,公民參與特色的LINE@與直播怎麼做? 以社會調查結果為發想基底,透過臉書粉絲頁來進行網路直播,促進公民的數位參與,落實舊港區團隊計畫中「智慧生活與數位社區」的目標。選擇該形式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在地的網路使用率高(約六成),且陪伴照護長輩的移工們也常看直播作為獲得資訊、與社群互動娛樂的方式。 新冠肺炎 COVID-19 More... 社交距離 社會實踐 公民參與 網路直播 埕友會 鹽埕大小聲 老人活動站 2020/02/22 | 新作坊 從學院走向社會實踐:「米花」如何讓人際與情感在空間內發酵 大學與研究所讀社會學的Mica,思考著如何將所學的專業與真實的社會進行連結與實踐;因此她選擇以「發酵」為主題,利用台灣在地食材設計創意菜單,也讓自己的夢想在中區的這間老房子慢慢開始發酵。 米花 輕食店 More... Mica 屋頂農園 米糧行 米麴菌 發酵技術 社會實踐 2019/06/02 | 十二道人情味 沒有農業學系的東海大學,構築了一座充滿社會實踐的生態農場 以生態農場為介面,以大自然為背景,在食農育議題、學生實習、動手實作、環保議題、社會公益、社區合作等多種因素交織之下,紅土丘陵上構築了一個獨特的社會實踐場域,在一屆屆來來往往學生們的心中,擦出短暫又深刻的火花。 東海大學 生態農場 More... 社會實踐 城食森林專案 2019/04/05 | 新作坊 社會創新與實踐交流會場記:社區工作者如何看待「大學社會責任」? 從本次的社區實務工作者和幾位在社區工作青年的經驗與分享可知,社區的營造及發展必須兼顧社區的生產、生態及生活(三生一體),大學若希望成為社區協力夥伴,必須以同理的心態和社區溝通、磨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社區問題。 大學社會責任 社會實踐 More... 在地經濟 地方創生 社區工作 KPI 地方生態 2019/02/16 | 十二道人情味 當大學師生進入社區:陽明大學讓三芝福成社區「蓋廟時找得到和尚」 陽明大學這兩年以課程進入社區的方式,已經一改以往健康照護,而走向比較廣的服務面向。先從最基本的支持開始,配合社區原有的規劃,協助社區辦他們想辦的活動。 三芝鄉 社區發展協會 More... 社會實踐 社區服務 銀髮族 社區評估 互為主體 主體性 2018/08/15 | 十二道人情味 鼓勵學生野一點的「3E精神」:挑戰主流,從勞動中體驗多元文化差異 蔡老師在談話間數度提及,他認為老師們在跨域計畫中的任務,並非著重在輔導學生思考創業,甚至不認為老師適合作這樣的事情。但因為長期帶領學生投入参與地方事務,讓大學與部落可以合作,因此,從他歷年的教學經歷中發現,對於協助學生開創事業這樣的事情蔡老師並不陌生。 蔡政良 跨領域教學 More... 社會實踐 原住民部落 灶空間 地方事務 紀錄片 2017/06/13 | 台灣三星 SPONSORED 集結眾人之力,政大師生結合VR科技進行課程實驗創新 政治大學與台灣三星電子簽署了產學合作備忘錄,合作內容包含金融科技(FinTech)、智慧教育、原民關懷、企業公民與數位創新應用,希望能集結眾人之力,為台灣社會公益及教育服務。 國立政治大學 Samsung More... 台灣三星 智慧教室 行動科技 行動教育 SMART School 智慧教室 社會實踐 數位學習 2014/05/18 | MBAtics 同學,你的夢想裡千萬不要「沒有別人」 12年國教 MBA More... 企業社會責任 台大 司馬庫斯 商學院 在地創業 外商 夢想 大學生 專業經理人 工作 志業 成功者 校園作者 生態聚落 生涯 社會住宅 社會學 社會實踐 社會經濟組織 職場 菩提長青村 血統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