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社會福利

社會福利(英語:welfare)政策的目標在於因應社會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社會問題,讓國民在遇到生育、老年、疾病、身心障礙、死亡、失業、貧窮、緊急危難等生命中的緊急或危機事件時,可得到政府適足的支持與協助,維護其基本的生活水準,並能擁有安定、健康、尊嚴之生活。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8/26 | TNL國際編譯

美國告示牌百大熱門榜第一名的〈里士滿北部的有錢人〉,為何成為共和黨號召選民的主題曲?

歌詞中的「里士滿北部的有錢人」,所指的並不只是住在維吉尼亞州里士滿北部的有錢人,同時也是華盛頓的政治菁英、奉行大政府主義的統治階級。是與安東尼歌中失落的白人藍領階級勞工,互相對照的白領政府。「有人在街上挨餓,沒有食物吃,但同時也有肥胖者領著社會福利」、「我們不該繳稅為那些身高5呎3寸(約176公分),體重300磅(約136公斤)的人買軟糖」,歌詞寫出對大政府,以及徵稅與社會福利開支的不滿。

2023/07/16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茶室女人心》作者李玟萱:抹去獵奇心態,才能將她們生而為人的存在無限放大

書寫《茶室女人心》時,李玟萱透過篇章安排與人物刻畫,著力強調每位婦女生命的獨特性,「卸下茶室工作,把每位婦女放回日常生活,她們都是某個人的阿嬤、母親、女兒,」她們的存在無法、也不該被概括表述。

2023/05/11 | 讀者投書

社會福利資源有限,應大量傾斜至嬰幼兒照顧,並盡量降低排富限制

社會福利的資源是有限的,必須要慎選分配方式,以確保永續性。因此,在本文中,將提出建議以協助社會福利能夠長期發揮作用,並繼續為社會帶來福祉。

2023/05/03 | 精選書摘

《就算社畜,也要當不吃虧的那一個》:只有在勞工不怕辭職的時候,健康的社會樣貌才有可能實現

作者磪慧仁是韓國專業勞務士,從事職場糾紛諮商多年,她透過本書向身心疲憊的上班族們傳達安慰和專業知識,犀利地從各個角度審視把勞工變成不敢出聲的膽小鬼的社會,幫助讀者釐清「合理的要求是工作,不合理的要求是霸凌」的界線,瞭解在勞務場合「撞鬼」時的求助步驟和救濟管道,維護自己的勞權!

2023/05/02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負債增加市鎮社會成本,瑞士考慮一筆勾銷「過度負債者」的債務

瑞士人口中6%-13%的人處於負債或過度負債的狀態。這不僅令當事人陷入困境,對各州和各市鎮來說也是一個負擔,因為後者必須承擔負債造成的大部分社會成本。聯邦政府出台法律修正案,意在允許將尚未償還的債務予以註銷。

2023/03/25 | 法扶報報

「遊民人權」是文明國家的試金石,台灣政府仍停留在消極的「殘補式福利」

許多人對街友的印象停留在好吃懶做、骯髒酗酒等社會安全層面,但事實上,法國研究調查指出,有10%街友擁有高等教育文憑,而許多台灣街友在進到街頭之前,也是有一份穩定的白領工作。他們缺乏的不是每天活下去的基本溫飽生活,而是重回正常人生軌道的一股推力。

2023/03/16 | 賴詩涵

無家者、弱勢婦女通通被排除在外,立委呼籲《社會福利基本法》草案刪除「以家庭為中心」字眼

立法院在今日審查《社會福利基本法》草案,但立委范雲及社福團體卻發現其中第8條內容,竟還有「以家庭為中心」這樣過時保守的字眼,擔心若這樣的條文通過,往後據此為本的社會福利制度將會照顧不到所有「獨立成家」的「個人」,成為時代變遷下被社福漏接的一群人。

2022/12/11 | Roy Ngerng

從數據看民進黨為何慘敗(下):民進黨需要重振1990年代的社會福利主義綱領

民進黨的蜜月期已經結束,現在需要重新構想台灣的新未來,需要重振1990年代的社會福利主義綱領,回歸民主鬥爭的本源,為勞工伸張正義,為台灣勞工實現更公平的財富分配,才能奪回1990年代般的富裕和年輕縣市支持度。

2022/12/09 | Roy Ngerng

從數據看民進黨為何慘敗(中):如果民進黨在內政上只是更像國民黨,那在地方選舉有何用?

保護台灣對抗中國,台灣人可以做出犧牲:為了穩定不該過多批評民進黨政府、接受了工資不應該上漲太多的說法。但隨後,他們看到企業利潤繼續增加,物價漲到他們的工資跟不上,被迫掙扎著用微薄的薪水買房。因此,選民不再願意民進黨找藉口。

2022/11/06 | 黃照靜

【書評】《侍者與他的姊姊》:82歲作家寫出丹麥版《活著》,賴活不易,其他都當它是放屁

丹麥女性主義作家托芙的《哥本哈根三部曲》大獲盛讚後,另一位齊名丹麥的長青女作家Dorrit Willumsen社會現實主義新作《侍者與他的姊姊》也在丹麥閱讀界中廣泛討論,在推出丹麥文外的語種版本前,讓我們一窺這本書的內涵。

TNL+ 2022/09/07 | 陳慶德

韓國「兄弟福祉院」黑歷史:韓版奧斯威辛集中營,「世界上沒有哪裡,比這裡更像殘酷的地獄」

院內除了無薪強制勞動,剝削人力賺取金錢外,也有藉由販童不法行徑,減低院內人數,換取金流,但更引人側目的是,院內更不時傳來,高層為了管理方便,對收納者實施毆打。

2022/08/13 | 法扶報報

台灣貧窮率比起日韓還不到十分之一,美化的數字背後是誰遭到「政策排除」?

我國主計處統計,於貧窮線以下的貧困人口比只有1.3%,遠低於其他歐美及東亞國家的10%-20%。但實情真的是這樣嗎?若是以「可支配所得」低於「年所得中位數60%」來看,事實上臺灣的貧困人口接近20%,那1.3%與20%這中間的巨大差異是甚麼原因?這背後又代表了甚麼邏輯?

2022/01/02 | 李秉芳

「韓先生,來敲門」見面會5000粉絲擠爆,韓國瑜:台灣的希望不在政治人物,在草根人民

「財團法人台北市典亮慈善基金會」於2020年4月17日設立登記,由捐助人路孔明捐助,財產總額為新台幣1000萬元,以辦理社會福利(慈善)為目的。

2022/01/01 | 魯汶的袋熊先生

蘇聯解體30週年(下):如果共產主義是伊甸園,亞當和夏娃怎麼還會一直抱怨?

蘇聯是那個時代一貧如洗的俄羅斯奮力追趕西方文明的一個實驗。如果非要總結,蘇聯或許是一個成功的失敗樣本。它生的暴烈,死的淒涼。但蘇聯這面鏡子也照出凱因斯、照出了海耶克、照出羅斯福新政、照出了福利國家。

2021/12/14 | 劉威良

德國「紅綠燈聯盟」走馬上任,媒體期待忽略少數極端人士吵鬧、做事不拖拉

過去舊政府過半選民支持的執政團隊,因為放任得票僅有13%的極右派政黨的叫囂,阻礙舊政府許多前進的機會與承擔責任的作為,媒體期望新政府可以多照顧多數選民的需求,忽略少數極端人士的吵鬧,該做就做,不要拖拖拉拉。

2021/09/15 | TNL國際編譯

左派全面重返北歐:挪威工黨贏得大選,人民對氣候變遷與石油產業的擔憂成勝出關鍵

奧斯陸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艾利克森說:「挪威非常努力打造為一個親近自然、多元的社會,但我們主要的財富卻來自化石燃料,這種矛盾在這次堪稱氣候大選的選戰裡變得益發突兀。」

2021/09/10 | TNL國際編譯

英相強森宣布增稅填補疫情支出,遭在野黨抨擊「逼民眾賣房子繳稅,才能領救助金」

強森坦承無法信守承諾,但仍為自己辯護:「在不另外籌措財源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填補對抗COVID-19的鉅額支出。因此,我必須做出艱難而負責任的決定。」此外,由於醫療、社會服務皆屬永久性支出,強森認為靠借貸或舉債來度過難關是「不負責任的」。

2021/09/06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全世界最嚴苛的「低收入戶」審核:找家之前得先有家、長期失業卻計入基本薪資?

在臺灣,或從華人文化來說,「家戶」概念根深柢固。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承擔扶養義務與照顧期待,所以進行低收入戶審核時,會同步計算配偶與父母子女等一親等的所有收入。然而,這卻產生了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