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英語:social science)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09 | 李芯

歷史系的學生畢業後能做什麼?台大學習規劃辦公室:學生可把不同的能力組合在一起,「創造」一個自己的職位

台大學習規劃辦公室成立近2年,幫助超過700名台大學生釐清自己未來的方向。走出學習規劃辦公室的歷史系學生,發現自己能成為一名「劇本醫生」;想成為管理顧問的政治系學生,則了解到如何運用資源,讓自己走出與其他管顧不一樣的路。

TNL+ 2022/12/09 | 橫議拉美

赫緒曼逝世十週年:當代偉大的知識份子之一,學術遺產持續對拉美研究學界提供活水泉源

日裔學者福山稱讚「赫緒曼很少做量化研究,但他卻能用非經濟學者也能輕易看懂的英文撰寫一系列的書籍,他不受研究方法的拘束卻能優遊於社會科學的諸多重要領域,如政治學、經濟學或哲學,因此避開了一般學者常犯的『專業導致的學術貧乏』。」

2022/08/18 | 巷仔口社會學

訪談如何「挖深」又「求真」?來自重量級社會學研究者的10個技巧

如同Lareau所說,訪談是一種與受訪者「合作」的關係,而且這個合作充滿了「即興」的成份,訪談者必須時時觀察訪談進行的狀況,觀察受訪者的反應,一邊仔細聆聽,一邊調整自己的策略。

2022/05/09 | 精選書摘

《遠距工作革命》:在家上班導致科技疲勞,可能是團隊使用的「豐富媒介」太多而導致

全球50大商業思想家之一、哈佛商學院教授暨遠距工作領域專家,揭示你我如何在虛擬組織中保持高檔表現,同時維繫社交生活。本書引用心理學、社會學與科技界等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所提出之研究結論,這些洞見對能否建構成功的遠距工作模式,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

2021/08/11 | 精選書摘

《洞見》:從伊底帕斯到蜘蛛人,「通俗劇」可以幫助考量社會學批判思考的某些面向

陣營有同溫層的作用,陣營中人們彼此意見相同,並且對意見一致感到沾沾自喜,就像通俗劇的觀眾用噓聲與歡呼來強化行動。這個環境讓人很難對自己的觀點做批判思考,因為他們一直維持跟他們一鼻孔出氣的同事強化過的那些觀點。 

2021/06/29 | 譚蕙芸

五夜燒鵝:蔗渣的價錢,交出燒鵝級作品

《五夜講場》錄製了多達逾六百集,不少最初生硬的學者,現在望着鏡頭眼神自然,能揮灑自如風度翩翩打圓場。正當學者主持們慢慢進化,像與觀眾閒話家常,又能把艱深的學術概念帶入百姓家的理想狀態,卻又遇上今次《港台》忽然叫停製作。

2020/10/25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南方的社會,學》主編趙恩潔:同理心不是三個學分必修就可以學到的東西

因為有無限的差異,所以才需要同理。沒有一種單一的穆斯林,沒有同質的「印尼人」,當然也沒有同一種「台灣人」。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是先謙卑的去學習,向各種南方學習。

2020/08/25 | 精選書摘

《社會學的想像》:社會科學應當針對的是「人的多樣性」

秩序和失序都是因觀點而相異:要井然有序地理解人和社會,需要一套觀點,簡單到易於理解,但又包羅萬象、得納入人的多樣性的廣度和深度。為取得這種觀點所做的努力,是社會科學的最初、也是持續不斷的奮戰。

2020/07/30 | 精選書摘

葉啟政《從因果到機制》:以韋伯命題闡述「機制」作為理念型概念

韋伯指出,自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以來,理性帶來的不只是對既有(宗教)信念的除魅與知性化,更引來了一個未預期的結果:意義流失現象,並造就了許多「沒有精神的專家」。

2020/06/10 | 菜市場政治學

暴力抗爭能扭轉種族歧視嗎?看看政治科學家如何探討這個現象

一場暴力抗議前後可能同時發生很多事,因此就算全國民調有改變,也很難說這就是抗議造成的,人們投票時也可能已經忘記當初受抗議影響的意見,而「政治科學家」就是要來解析這個現象。

2020/05/25 | 方格子vocus

多重角力下的觀光面貌:看到蘭嶼人喝CITY CAFE,好像怪怪的?

我們可以從照片獲得對一個地方的印象,蘭嶼的拼板舟、曬飛魚、各種美麗景色,遊客們前往一地,就是為了看看他的面貌,並且應證那些印象,但這些印象與面貌的產生,背後可能是許多複雜的想法角力之後出現的結果。

2020/04/01 | 精選書摘

《政治經濟學的通識課》:為什麼要通過閱讀時代久遠的政治經濟學經典,來解答現實問題?

政治經濟學是社會科學裡最古老的領域,甚至就是社會科學的前身;本書是一部嶄新且有趣的政治經濟學入門讀本,全書按照個人、階級、國家和制度四種視角,並以51個古今中外的現實世界議題為個案,將艱澀的原典理論轉化為流暢有趣的個案分析。

2019/08/15 | 精選轉載

抗爭的科學:「大規模群眾運動」強度要多高才能達成運動的目標?

發起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必定有其訴求,向統治者施壓:權利的爭取、政策的推行、政策的廢止,甚至政府的更迭......大規模群眾運動的強度到底要高到什麼程度,才能達成運動的目標?

2019/06/13 | 李瑞中

衝刺近30年的教改,在政策評估研究上有哪些缺失?

很多時候儘管有做資料分析,有實證結果,然而偏誤的結論比拒絕獲得結論的未可知論者還要可怕,特別是影響不只一整代學子權益的政策上,這個政策叫教改。

2019/02/18 | 樹洞 - TreeholeHK

從個人幸福快樂到商業心理學:2019年心理學入門推介書單

很多人都對學習心理學都充滿興趣,可惜市面上心理學書籍參差不齊,很容易把僞科學當成心理學。筆者就在此分享一直學習心理學以來幾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2019/02/06 | 丁肇九

2018編輯推薦書單【哲普篇】:訓練自己「不被騙」的基本教材

學哲學的好處除了可以成為出口成章的知識青年外,真正的用意應是用各家的思想挑戰自己既定的思維,並預防外在的各種訊息欺騙,這五本書,能讓你先充實基礎的哲學知識,再參看各種「論述騙局」,讓你即使身處資訊風暴的疫區之中,也可以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