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3/08/06 |
一首20年前的〈Seven Nation Army〉,為何成為以色列反司法改革示威潮的「主旋律」?
音樂在不少社會運動中,扮演振奮人心的角色,在旋律、節奏與口號的結合下,音樂往往能團結社會運動參與者,甚至用簡易的形式,重申運動的核心價值;有時,在適配的曲風助攻下,還可能吸引像是年輕人、這些常被認為對政治冷感的族群。
2023/07/06 |
《革命前的寧靜》:推特和臉書基本上是「枕頭大戰」的場所,我們需要的是「交流之桌」
在本書描繪的11個歷史現場中,都揭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社會運動——從去殖民化到女性主義——皆是在相對封閉的關係網中形成的,這個私密的人際空間令某一個群體能孕育出之後廣泛傳播的概念和思想。然而,本書也敲醒警鐘:當下由社群媒體主導的世界,正令這樣的空間加速消逝,也導致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和「黑人的命也是命」等運動未能發揮其潛力而功虧一簣。
2022/10/19 |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榮格對美國藝術治療的影響之大,可能超過我們現在承認的程度
諾堡與肯恩接受欣克爾分析是美國心理分析史上極為重要的時刻,更加強了我們認為榮格心理學是藝術治療歷史與傳承重要部分的想法。
TNL+ 2022/09/20 |
【詩的解剖刀】音樂性1:如何看出詩中隱形的「速度記號」?艱深的詞像便秘、簡單的詞溜滑梯
「即將進入本詩重點」只是詩人放慢速度的其中一個原因,有時候,是因為這段話很美,作者希望你可以多花點心思慢慢享受,有時候,是這句話的畫面比較複雜,作者希望你可以慢慢想像。每個人要讀者放慢速度的原因都不一樣,但都有可能透過「艱澀的語詞」來達成這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