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1/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OpenAI宮鬥劇與馬斯克爭議發人省思,矽谷「有效加速主義」運動聲量擴增

研究科技史的華盛頓大學教授歐瑪拉(Margaret O'Mara)表示,推動科技成為公共和諧力量的企業故事已被證明是矽谷最出色的行銷工具之一,卻也掩蓋權力過度集中、權力受制於高層個人想法的危險。

TNL+ 2023/11/23 | TNL國際編譯

打擊假新聞,加州新法要求幼兒園至高中各校須將「媒體素養」融入必修課程

據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發現,經常從TikTok取得新聞資訊的美國成年人比例在短短3年內增加4倍多,雖然TikTok等社群平台能讓用戶接觸到部分傳統新聞媒體不會提供的多元觀點,但皮尤研究中心的專家發現,TikTok的搜尋引擎經常會向用戶顯示充斥錯誤訊息的影音,這進一步助長假消息、不實訊息的傳播。

2023/11/14 | 《卓越新聞電子報》

X平台刪除新聞連結標題,學者憂新聞點擊率降低恐助長假新聞傳播

X平台的內容可信度本就備受質疑,尤其在馬斯克解僱數千名監控誹謗與假消息的承包商,還恢復許多曾被禁言的危險帳戶,讓X平台出現更多的仇恨言論後。儘管此平台令新聞機構失望,但Sophie Culpepper認為,眾媒體離開X平台的可能性不高,因為大眾與媒體仍對X平台的社群重度上癮。

TNL+ 2023/11/05 | 湯名暉

馬斯克爭議言論對自由主義秩序形成嚴重挑戰,西方社會「衝突疲乏」,台灣將難以置身事外

關於俄烏戰爭或是巴勒斯坦衝突,在X上面可被驗證為第一手在地訊息難以被搜尋,AI再製的假訊息反而充斥氾濫,並且影響真實世界的真實秩序,民主社會的開放性面臨嚴重挑戰。

2023/10/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以巴衝突暗藏認知戰訊息,杜奕瑾:4類帳號刻意帶風向,用AI助民眾了解認知操作

杜奕瑾以觀察到的臉書協同帳號群為例說,「養帳號」也有學問,常看到帳號分批操作的現象,以免被一次殲滅。杜奕瑾指出,許多認知操作是為了「誤導」,很難說全然是假消息,目的是要操作對某件事情的嫌惡或喜歡,例如對以巴戰衝突的認知操作,會選擇性放大和報導以色列轟炸巴勒斯坦的畫面,透過提供不對稱消息,讓民眾對以色列產生反感或憤怒。

2023/10/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短影音成2024總統大選兵家必爭之地,學者:觸及率高搭配演算法固票倉

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杜聖聰表示,短影音畢竟時間太短、無法完整闡述,不容易翻轉選民既定立場;但正因接觸率大,再搭配社群網站演算法,可更有效深化、鞏固自己陣營的票倉。此外,杜聖聰認為,短影音能快速地大量傳播,最主要功能還是在於操作與設定議題,「我無法影響你如何想,但我有辦法影響你想什麼」;且因短影音產製時間短,各陣營能以很快的節奏拋出議題,設法創造話題熱度。

2023/08/29 | Abby Huang

2023台灣網路報告:TikTok為台灣第三大社群平台,半數民眾難以識別陰謀論

今年台灣網路報告首度納入廣受Z世代年輕人喜愛的TikTok抖音。調查結果發現,TikTok使用者佔全台灣人口約兩成多,使用族群主要集中在年輕人(18-29歲)與中年人(40-49歲),為高中職、專科或大學生,居住地區主要為中彰投地區。

2023/08/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衛報》:抖音、小紅書成為中國資訊戰新武器, 欲對台灣青少年思想改造

在台灣,中國App引發的國安憂慮格外嚴重。中國已明確表態欲控制台灣,必要時不惜動武,且兩岸有共通語言。這導致中國的App、音樂和戲劇對台灣更有吸引力,且更易於使用,北京也相當重視台灣的用戶。

2023/07/16 | Cool3c

10個技巧讓你玩Threads更上手:能讓動態牆上只出現認識的人嗎?可以多重帳號登入嗎?

Threads以文字轉推為主,使用模式更傾向心情抒發類型。Instagram以圖片為主,文字能編修的幅度小,例如貼文中無法放入網址就是與Threads最大的差異。Twitter的用法和顯示方式和Threads最相似,但是因為Threads上的用戶很多都是Instagram移植過去,在使用時版面的熟悉度會比Twitter高許多。

2023/07/11 | 圖發事件

【圖表】社群新戰場,Threads用戶突破1億創最速紀錄

你試過全新社群平台「Threads」了嗎?根據媒體報導,Threads才上線5天就突破一億用戶,成為史上成長最快速的社群平台。在此之前,還有哪些社群媒體也曾佔據大眾目光?到達1億用戶究竟要花多久時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023/07/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Meta推出新社群平台Threads:繁中版台灣上線4小時註冊量逾500萬,與推特較勁意味濃厚

3C達人林小旭分析,「臉書使用者年齡日趨偏高,已是不爭事實」,IG用戶相對年輕化,但又是以圖片和短影音為主的社群分享模式,看得出Meta是希望創建一個新平台,能補足過往對IG文字表達有限的這一塊市場需求,換言之,可能期望以年齡分眾來區分旗下社群品牌平台。

2023/06/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Reddit關版風波延燒,推特、臉書推付費訂閱,美媒:用戶免費體驗時代告終

美國媒體Vox分析,社群平台的免費體驗時代已經結束。大型社群平台一開始沒有制定遊戲規則,只求大眾願意付出注意力和個人資料,如今面對廣告收入減少,被迫必須思考應對策略;近來平台商業模式明顯改變,一些公司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來擴大收費制度。

2023/03/23 | TenMax ADTech Lab

2023台灣社群媒體報告:社群霸主是誰?哪種貼文格式更能引起受眾興趣?

除了社群使用習慣、平台用戶佔比外,《Digital 2023: Taiwan》報告也進一步列出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ikTok四大媒體的用戶性別、廣告覆蓋率等指標,以提供行銷人客觀的數據洞察。

2023/03/20 | TNL 編輯

「發文罵政府」爭議落幕:李納克重回主持台,BBC承諾檢討社群內規

上週足球節目主持人李納克因在個人推特批評英國移民政策,遭BBC要求暫停主持節目,引發軒然大波,對從業人員「私下也要中立」的要求也再度引發爭議,而宣布李納克回歸後,BBC表示將對其社群媒體規範進行獨立審查。不過上週日,他又再一次「被噤聲」了......

2023/03/13 | TenMax ADTech Lab

2023台灣網路使用報告:95%民眾透過手機上網,八大重點洞察一次看

台灣人平均每天上網多久?都在網路上做什麼?最常使用哪些網站?網路購物時最大的誘因是什麼?一眼看透今年台灣網路使用者的8大重點,參透台灣消費者的數位使用習慣。

2023/03/11 | 丁肇九

發推批評政府後被奪節目主持棒,BBC「私下也要中立」內規再次於英國炎上

2020年時,BBC宣布禁止員工在社群媒體進行政治表態的內規,引發喧然大波。最近幾天,前英格蘭國家隊隊長李納克(Gary Lineker)在個人推特批評政府移民政策後,遭BBC暫停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引發批評,李納克的同事們也拒播抗議,讓這個1964年至今的節目面臨播出時無主持人的狀況。

2023/02/08 | 精選書摘

瓦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懂得放棄的人不是魯蛇,而是贏家

我在打造自己的說書事業時,特別是針對「社群平台」這個部分,除了大家常見的Facebook、Instagram之外,有更多是被我放棄的項目。我就是用「放棄框架」的思考方式,放棄(或半放棄)經營以下這些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