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神經科學

神經科學(英語:Neuroscience),又稱神經生物學,是對神經系統和其功能的科學研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4 | 精選書摘

《金字塔心智模式》:為什麼要使用「雙金字塔模型」作為心智框架或工作模式?

在《金字塔心智模式》中,奠基於英國知名華威大學領先全球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弗拉德・貝里亞夫斯基(Vlad Beliavsky)博士揭示了一套嶄新的方法來組織我們的心智。他將我們的心理功能分為六個相互連結的部分:理性、信念、記憶、情緒、言語和行為,每個區域都有助於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並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和日常表現。

TNL+ 2023/08/21 | TNL國際編譯

全美高達五分之一人口缺乏基礎讀寫能力,「閱讀科學」教學法蔚為風潮但教師深陷泥淖

無論使用何種方式,讀寫能力的缺乏代表著無法跟上社會步調的起點,也意味著個人在未來必須面對的無數社會、經濟和生理挑戰。疫情結束後,學生們加緊腳步跟上進度的同時,美國政府也意識到制定全新掃盲政策的迫切需求。

2023/07/2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糗大了!原來是大腦搞的鬼》:脫口秀演員告訴大家,我們的大腦其實又蠢又宅

神經科學是發展迅速的生命科學領域,雖然近年的進展不少,可是我們目前能解釋的現象還僅是冰山一角,例如我們離解釋自我意識可能還有一大段路,甚至我們都還未充份瞭解為何動物需要睡覺,《糗大了!原來是大腦搞的鬼》中的一些知識其實在出版後就被改寫了吧,相信柏奈特還會再接再厲推出新書的。

2023/06/15 | 精選書摘

《鏡子冥想》:為什麼同情心可能比同理心更好?

在由本書作者主導的「鏡子凝視實驗」中,發現鏡子可以喚醒我們內在某些強烈的情感,除此之外,鏡子可能還有一些超乎想像的神奇妙用,有助於舒緩自我懷疑、自我物化、過度自戀、同理困難、情緒不穩……各種內在焦慮,除能改善自我內心,提高覺知力,還能由內而外,打造安適的身心狀態。

2023/05/29 | 精選書摘

《馬斯克,挑戰科學的男人》:科學家持續探索「腦機介面」,馬斯克藉著Neuralink也參了一腳

作者奧利維耶.拉斯卡是法國科普期刊《科學與未來》主編,身為科技記者,這幾年來他參與了非常多的「馬斯克現象」。但隨著SpaceX、特斯拉、超迴路列車、腦機介面的陸續誕生,他決定從科學角度解讀這位企業家在太空、交通、醫學甚至金融領域的挑戰,有哪些創新值得期待?哪些創新目前技術也許只是發夢,但以後呢?

2023/05/17 | 精選書摘

《留白工作法》:大腦灰質愛「白色空間」,科學證實「策略性停頓」有利於表現

無論你是想建立有意義且人性化的工作流程,或是想要創建高效率的團隊,又或是要為組織打造深思熟慮的企業文化,本書都能引導你運用留白工作法,經由白色空間走到終點。

2023/04/23 | 精選書摘

《我們的知與不知》:歷史是從蘇美開始,而文學也隨之開始

作者在書中分別以涵蓋人類「知識」的三大領域——關於空間的知識(物理學、宇宙學)、時間的知識(人類史、考古學),以及關於人類自身的知識(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回答上述問題,帶領讀者瞭解人類知識累積與擴張的歷程,目前的知識版圖以及邊界何在,以及邊界以外的未知領域位在何處。

2023/03/06 | 精選書摘

《大自然治癒力》:也許缺乏由於規模引起的敬畏感,正是虛擬大自然永遠無法媲美真正大自然的原因之一

本書作者從世外桃源的科羅拉多州移居美國首府華盛頓,對生活中自然環境體驗不足有了切身感受,於是花了兩年時間以全新角度投入研究,橫跨歐亞美三大洲,查訪生物學家、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的最新實證研究,跟隨護管員和樹療師體驗森林療癒計畫,探索大自然對於大腦的正面影響背後的科學。

TNL+ 2022/11/27 | TNL國際編譯

科學家訓練AI「睡眠」鞏固記憶,未來有望能像人一樣終生學習

近期越來越多研究證明了AI與人腦運作的相似相似歷程,科學家們也開始將神經科學的相關概念應用到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領域。最新研究顯示,將生物睡眠機制穿插至訓練AI各種任務的歷程,有助於學習記憶的有效鞏固。

2022/06/15 | 精選書摘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為什麼比起花椰菜,你的大腦會更喜歡蛋糕呢?

賈德森博士在神經科學領域擁有二十多年的經驗,透過數千名患者的研究與臨床實證(包含美國奧運運動員與教練、政經界領袖),本書將帶著你一步步找出觸發焦慮的刺激源,以及焦慮本身會觸發什麼有害行為。

2022/04/27 | 精選書摘

《在大腦外思考》:傳記作家的「心智地圖」——利用辦公室軟木板牆擴展空間記憶的概念構圖法

作者以各領域生動的真實故事,結合最新的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和心理學,告訴你如何運用身體內在感受、肢體動作、大自然環境、工作和學習的空間設計、人際關係,協助你的大腦更快速、更精準地思考和做出決策,並強化你的記憶力。

2022/04/24 | 精選書摘

《喪屍腦科學》:巫毒教製造「海地殭屍」的兩個不敗秘方──河豚毒素與曼陀羅

如果有人給你劑量少得恰到好處的河豚毒素,那麼你所有的隨意肌都會癱瘓,呼吸會淺到幾乎無法察覺,但你並沒有死去,可是表面上看起來已經死亡。這種因河豚毒素中毒的假死狀態,讓巫毒教的祭司能讓某人在毒素消退之前看起來像死了一樣。

2022/03/0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墮落的人腦》:讓我們墮落的七宗罪,其實是讓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

《墮落的人腦》最大的價值之一,是讓我們認識到關鍵不在於我們天生是否有這七宗罪,而是我們該如何操控它們,而非讓它們駕馭我們而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秩序,造成自己及他人的痛苦。

2022/01/18 | 精選書摘

《感與知》:細菌和植物都看似沒有心智,麻醉卻能讓它們失去「意識」?

頂尖神經科學家結合生物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人工智慧等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與哲學新展望,提出對腦與人類行為理解的獨特研究結果與洞見,提供了解開人類意識之謎的可能工具。

2021/09/06 | 精選書摘

《改變我們如何學習的科學Grasp》:不是記憶被洗掉了,「干擾而非廢棄不用」成為遺忘的主流解釋

在畢約克轉去研究遺忘後許多年,心理學家還是認為記憶的儲存強度和提取強度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但不知該如何去用這個資料。畢約克提出了一個理論,它不僅把兩個強度綜合在一起,還把遺忘作為大腦如何學習的基礎。

2021/07/1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跨感官心理學》:知道「圓形紅色馬克杯會讓咖啡更甜」這種怪知識,對防疫有什麼用?

《跨感官心理學》指出,我們的行為和認知,常常不知不覺中受到環境中非受控因子的影響。這些感官研究的知識不僅有趣,也能夠讓高手用來設計出更棒的產品、品牌、空間和體驗,理解我們的五感如何影響我們(或不被影響),來利用色身香味觸法來提升運動、睡眠、工作、飲食、性愛等等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