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福音派

福音派(英語:evangelical)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遵從近現代福音主義(英語:new evangelicalism/conservative evangelicalism)的派別,神學主張較自由派(主流新教)保守,但比基要派溫和(不過現在基要派常常被視作福音派下的一支)。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17 | 洪瑩霏

以色列提議米吉多鑲嵌畫遷至美博物館,學者憂破壞歷史意義

考古學家、福音派基督徒和以色列官員對米吉多鑲嵌畫的遷移與否,爭論不休。《美聯社》指出,以色列官員擬議向華盛頓聖經博物館提供考古物的貸款,不僅突顯了以色列與美國福音派基督徒之間日益加深的聯繫,也顯示該國開始依賴美國福音派基督徒的政治支持、旅遊收入和其他好處。

2022/09/13 | 黃皓筠

肯亞總統大選:最高法院駁回反對派領袖選舉無效之訴,前副總統魯拉成為第一位福音教派總統

肯亞現任副總統魯托( William Ruto)雖然勝選結果一度不被選舉委員會認可,而後甚至遭到反對派領袖提出告訴指控選舉舞弊,不過肯亞最高法院最終駁回對手訴求,使魯拉順利成為肯亞第一位基督教福音教派總統。

2022/09/13 | 黃皓筠

肯亞總統大選:最高法院駁回反對派領袖選舉無效之訴,前副總統魯拉成為第一位福音教派總統

肯亞現任副總統魯托( William Ruto)雖然勝選結果一度不被選舉委員會認可,而後甚至遭到反對派領袖提出告訴指控選舉舞弊,不過肯亞最高法院最終駁回對手訴求,使魯拉順利成為肯亞第一位基督教福音教派總統。

2021/07/05 | 精選書摘

《白銀、刀劍與石頭》:忙著向自己的神職人員興戰,梵蒂岡未能察覺新教的急遽擴展有其原因

教宗本篤十六世逐漸領悟,未來若寄望於拉丁美洲,就必須發動全面攻勢。如此觀點在教宗選舉展現得最為激烈,使得來自德國、年長易怒的本篤十六世於二○一三年辭職震驚世界時,由樞機主教伯格里奧登上教宗寶座。

2019/10/23 | Bruce Lai 賴勇衡

《原教一族》——為何美國基督徒會支持特朗普這種人

Netflix推出的紀實影集《原教一族》(The Family)把藏身於歷屆美國總統背後的「國師」Douglas Coe的事蹟呈現於世,揭露美國政治精英背後的宗教勢力。

2019/02/14 | 精選書摘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共和黨政客學會了在兩極化社會,把對手當成敵人

許多茶黨共和黨人認知他們的美國正在消失,有助我們了解「拿回我們的國家」或「讓美國再度偉大」這類口號的魅力。這些訴求的危險在於把民主黨打成非真正美國人,是對相互容忍的正面攻擊。

2019/02/13 | 精選書摘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共和黨政客學會了在兩極化社會,把對手當敵人很有用

許多茶黨共和黨人認知他們的美國正在消失,有助我們了解「拿回我們的國家」或「讓美國再度偉大」這類口號的魅力。這些訴求的危險在於把民主黨打成非真正美國人,是對相互容忍的正面攻擊。

2018/08/29 | 周雪君

特朗普見福音派教士被錄音:共和黨輸了中期選舉你們就失去所有

特朗普呼籲福音派教士在中期選舉要鼓勵信眾支持共和黨,又指民主黨人都是暴力的,要是他們控制國會,教會人士今後的日子將會很慘。

2018/08/11 | Abby Huang

「他們有美元,我們有阿拉」土耳其幣值暴跌26%的導火線是一名美國福音派牧師

雖然幣值狂貶,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仍然對民眾信心喊話,「他們有美元,我們有我們的人民,正義,還有我們的阿拉......我們會一天比一天更好,無須懷疑」。

2018/07/12 | 精選書摘

《美國的反智傳統》:福音派與原始主義如何開啟美國人的「反智」意識?

「反智」是建立在一組虛構與抽象的敵意之上的。他們把「智識」與感情(feeling)對比,因為他們認為智識缺乏溫暖的情感。智識也被與品格對比,因為他們認為「智識」代表聰明,而聰明很容易就變成狡猾或是邪惡。它也被與腳踏實地對比。

2018/02/14 | 精選書摘

美國「福音基要主義」和現代唯物主義思想衝突中最有名的一頁

數個世紀前的基督徒也許會默默抱持這樣的聖經觀點,但做為一項明確的教義,它幾乎違背了所有的基督教傳統,無論在新教、天主教或東正教。

2017/12/07 | TIME

白人基督徒應該採取這三個步驟對抗種族歧視

有信仰的人有義務放棄詹森非基督教的假設和言論,我們未來才能採取必要行動,來縮短造成少數族群最易受害的差距。

2017/03/04 | TIME

忠貞愛國的基督教:要解釋川普的信仰,讓我們從19世紀的宗教運動談起

懷特的禱告詞與川普的信念一致:基督教信仰是相信正面思考的力量,並且忠貞愛國。那麼這將會把美國超過四分之一的福音派信徒帶往何處?這個問題非常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