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科學園區

科學園區(英語:science park)又稱科技園區,是能提供良好創業環境,以便企業及大學成立新創公司的園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18 | TNL 編輯

台積電不進駐龍潭園區三期,桃市府:協助用地取得困難,經濟部:最先進製程留台不變

桃園市政府對此則發布新聞稿表示,龍科擴建計畫與招商由竹科管理局主責,桃園市政府則是協助用地取得,而不可諱言,用地取得也是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部分在地居民對於自身土地被納入擴建計畫中,表達相當強烈的意見,至今仍未獲得共識。

2023/09/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台灣美光董事長盧東暉:曾因擔憂水情到水庫觀察水位,仍肯定政府扶植產業非常有經驗

投資台灣過程中,台灣美光與政府有不少互動經驗,董事長盧東暉直言「政府扶植(產業)非常優秀、非常有經驗」,他舉例,台灣科學園區制度將很多服務專業化,是一大特色,這是美歐等其他地方所沒有。

2023/04/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科學園區近2年大案拚百分百再生水,新法上路後日用2萬噸新開發案需達5成

隨著國內再生水廠逐步啟用出水,愈來愈多廠商開始使用再生水,台積電也都在用。銅鑼園區擴建、台中園區擴建二期、楠梓產業園區等用水計畫也力拚100%使用再生水。

2022/08/03 | 智慧國家觀測報告

新國科會主委吳政忠:部會協力串聯,打造不只科技部的科技,回應社會多元需求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揭牌及主任委員布達儀式7月27日於科技大樓舉行,原科技部部長吳政忠出任首任主任委員,承接過去使命再提出四點精進方向,期待透過跨部會協力,布局新興科技與產業。

2021/09/08 | 吳瑟致

新竹縣市合併和台南、高雄不同,主政者應該告訴大家「為什麼合併比較好?」

新竹給人的印象是「科技」的城市印記,但這恐怕不足以作為合併的唯一理由,縣市合併後的區域關係也是需要有新的遠景,「大新竹」和桃園市及苗栗縣的競合關係該如何建構?甚至是鏈結國際的能耐與作用,這才是討論「合併與否」的關鍵所在。

2021/06/27 | 地球公民基金會

李根政:被徵收的有機棗子園,能不能保留為「橋頭科學園區」裡的蔬果可食公園?

護國神廠很重要,但新的開發案不只增加土地需求,在政府和社會殷切期待園區帶來的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時,把科學園區裡的有機農地,變身蔬果可食公園,為什麼不可能?

2020/08/18 | TJ

【關鍵眼中盯】「光榮投三次」之後,高雄人會給陳其邁多久時間?

對韓國瑜失望的高雄人,有一大部分是因為「過去一年半經濟沒有變好」,而對以「兩年拚四年」和中央地方溝通順暢為主軸當選的陳其邁,高雄人也會有一樣的期待,但他要如何找出高雄市政的特效藥呢?

2018/03/31 | 地球公民基金會

在竹科三期開發陰影下耕作的「冠軍農夫」

從竹科三期,我們看到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是如何的一錯再錯,讓優秀農民的辛勞壟罩在土地重劃的壓力之下,原先的優良農業生產基地被規劃為科學園區,之後似乎又要變成一個龐大的住宅區。

2017/07/15 | 羊正鈺

監察院糾正科技部:中科自償率僅53%,還有科學園區9成閒置

如今尚待出租土地逾2成以上園區,有銅鑼、宜蘭、新竹生物醫學、二林、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及高雄等,其中二林園區及宜蘭園區甚至高達8成、9成以上土地尚未出租。

2016/06/21 | 李牧宜

地方垃圾大戰有解?未來焚化爐將優先處理家用垃圾

不少縣市近年來發生程度不一的垃圾大戰,未來一般廢棄物焚化爐應優先處理所屬縣市及周邊地區的一般廢棄物,仍有餘裕才能處理一般事業廢棄物。

2015/11/17 | TNL 編輯

11月無薪假暴增三倍破5千人!創下3年來新高

勞動部提醒,企業實施無薪假最長不能超過3個月,若需延長,應徵得勞工同意;另外為保障勞工基本生活,業主每月給付薪資仍不得低於基本工資。

2015/09/05 | TNL 編輯

11萬老農屆退...農委會召3萬青年返鄉務農,卻終將「無地可耕」?

行政院農委會拋出吸引青年返鄉務農的政策,對比台灣農業的困境,與糧食自給率偏低的現況,都顯示出政府在執行上與實際面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