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
「Why is this so late?」有望獲得諾貝爾獎,卻被死神奪走桂冠的物理學家考恩
美國物理學家克萊德.洛蘭.考恩與弗雷德里克.雷恩斯共同證實了微中子的存在,但只有後者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當1995年當雷恩斯得獎時,《巴爾提摩太陽報》還去訪問考恩的遺孀,他的遺孀自述聽到這消息的第一個反應是「Why is this so late?」因為距離他們的實驗完成已經接近40年了!
2022/12/05 |
《找到強項,偏才也會變天才》:伽利略是「你白目」派的宗師,跟人爭辯問題幾乎沒有輸過
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學會是義大利的猞猁之眼學院,很快發展成一個論壇──不是網路上的虛擬平臺,而是實體論壇,大家圍在一起談論問題,真人過招,每一句話都是實名制。史上第一位赫赫有名的吵架專家伽利略,就是從猞猁之眼學院出道,練就一身舌戰群儒的好功夫。
2022/05/08 |
【專訪】《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作者大衛波戴尼:我很好奇,愛因斯坦為什麼在人生結尾如此孤立和悲傷?
「或許是猶太人的天性,我想愛因斯坦和我一樣是有幽默感的人。對我們來說世界如此殘酷、艱困,只能試著苦中作樂。但我們仍然嚴肅對待人生,只是從中保持距離,不讓自己被生活所吞噬,依舊對未知萬物抱持好奇心。」
2021/12/31 |
【書評】《研之有物》:比大學更「象牙塔」的中研院,其實充滿浪漫的科學情懷
雖然歐美日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積極向社會大眾報導教授或研究員的重要及有趣科學發現,是行之有年的,但在台灣這無疑是科學報導的里程碑!
2021/06/15 |
《哲蚌寺對話錄》:達賴喇嘛跨界對談,「我認為科學家最終將變得更像哲學家」
《哲蚌寺對話錄》是一場重要對話的靈性實錄,引人入勝且充滿啓示。從實在的本質、意識的本質,到有關冥想的神經科學以及其他話題,請傾聽達賴喇嘛、科學先進、修行人……一起展開的豐富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