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科學革命

科學革命(英語:Scientific revolution),指近世歷史上,現代科學在歐洲萌芽的這段時期。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31 | 精選書摘

《手術的發明(上)》:如果希波克拉底是「醫學之父」,那麼這樣的父子關係還真是啟人疑竇

本書是一部宏觀的外科手術史,由大衛・史耐德醫師撰寫,內容從古希臘醫生對人體的危險猜測說起,一路寫到改變世界的20世紀植入物革命。再加上自己接受醫學訓練的過程,以及與病患之間難忘的回憶,讓這本書更加引人入勝。

2022/10/27 | 精選書摘

《地球是獨一無二的嗎?》:天體生物學革命和「地球殊異假說」

華德與布朗李這兩位地質學與天文學的頂尖教授,將在這本書中融合古生物學、地質學與天文學,帶我們檢視地球與眾不同之處。本書從地球的各種地質證據開始,從最貼近我們的地球海床深處,擴及宇宙天文上的發現,遠至木星的衛星歐羅巴,逐一比較討論地球發展出生命的各種條件可能,並在最後檢視地球為何如此特別。

2022/08/19 | 讀者投書

「賽先生」是東亞社會最佳解嗎?談我們為何需要博雅教育?

在中國古代,表彰人文學養的科舉制度,是讀書人唯一向上爬升的管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俗諺就是在此脈絡中誕生。然而這個槓桿在清朝末年被打破,在「賽先生」強勢入侵下,人文研究被打為陳舊、腐敗,對社會整體進步發展無用的學科⋯⋯。

2020/12/04 | 《思想坦克》

美國思想的膨脹與自我吞噬(上):清教徒骨子裡的「罪惡感」,成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精神

美國思想家對於這一點近年來說的很多:從霸佔及殖民美洲到奴役黑人等等的所謂「白人罪惡感」(white guilt),再再說明了美國社會不斷用「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試圖掩飾的這種焦慮。

2020/06/04 | 精選書摘

《啟蒙運動》導讀:啟蒙思想家的楷模是科學革命,試圖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般發現社會的法則

波特這部著作發表於一九九○年,不可免反映了一九八○年代以來解構主義的「去中心論」精神。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啟蒙運動的研究還未達成共識,類似羅伊.波特這樣的總結式的簡介有週期性地面世的必要。

2020/03/23 | 精選書摘

《兩種文化》導讀:所謂的科學、人文跨領域素養,早在60年前史諾就說過了

人類學家米德(M. Mead)說︰「過去是不停地透過現在而形塑出來的。」《兩種文化》這本書以及它所引起的諸多文化與教育問題面向,也只有在當代背景的映照下,才更能顯出它的意義和價值。

2018/04/19 | 精選書摘

從希臘時代到現代,「神的問題」對科學家依舊棘手且情緒化

「神的問題」依舊棘手,常常很情緒化,而且一直很受注意,能刺激大眾。我不能說自己有什麼新的見解,只能把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和學者對它的意見做個整理,這或許會有些幫助。

2018/04/17 | 精選書摘

從希臘時代到現代,「神的問題」對科學家依舊棘手且情緒化

從一些針對這個主題所寫的書籍與雜誌看來,這些「神的問題」依舊棘手,常常很情緒化,而且一直很受注意,很能刺激大眾。我不能說自己有什麼新的見解,只能把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和學者對它的意見做個整理,這或許會有些幫助。

2017/12/31 | 芭樂人類學

觀察的護照:美國「北太平洋探險」旗艦文森尼斯號的故事

到底什麼是科學革命?我試著呈現的科學家比較像是個工匠。這些科學家之所以能在科學史上留名,我試著證明,理由不是他們提出什麼驚世駭俗的理論,而是仰賴他們把眾多人與非人的元素「兜在一起」的巧手與巧思。

2017/06/19 | 精選書摘

畢達哥拉斯的門徒們:西方世界如何從神學觀念過渡到科學觀念?

數學不但是人類探求自然真理的必要工具,更重要的,多數人都相信,不單單「數字會說話」,透過演算各種數學方法與程式,真理終究「能被探求出來」,不確定者只是到底得花多少時間而已。這也正是我們在本段一開始所提到,那股子莫名樂觀主義的邏輯來源。

2017/06/18 | 精選書摘

畢達哥拉斯的門徒們:西方世界如何從神學觀念過渡到科學觀念?

數學不但是人類探求自然真理的必要工具,更重要的,多數人都相信,不單單「數字會說話」,透過演算各種數學方法與程式,真理終究「能被探求出來」,不確定者只是到底得花多少時間而已。這也正是我們在本段一開始所提到,那股子莫名樂觀主義的邏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