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科技部

科技部是指在一個政府中,掌管該國家的科技研究及電子工業等事務之最高機關的部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8/03 | 智慧國家觀測報告

新國科會主委吳政忠:部會協力串聯,打造不只科技部的科技,回應社會多元需求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揭牌及主任委員布達儀式7月27日於科技大樓舉行,原科技部部長吳政忠出任首任主任委員,承接過去使命再提出四點精進方向,期待透過跨部會協力,布局新興科技與產業。

2022/07/28 | 李芯

科技部改制為新國科會,首任主委吳政忠:期許成為「桶箍」,將產業上中下游與各部會緊密連結在一起

林敏聰表示,科技不是單一項目的支持,而是長期、系統性、跨領域導向的研究。新國科會的任務及科技發展布局有兩個主軸,分別是跨域科技治理和回應社會需求。

2022/07/10 | TNL 編輯

全台首支「混合式類衛星載具火箭」成功升空,執行團隊:整體飛行流程符合預期,任務99%成功

ARRC團隊指出,HTTP-3A是全世界第一支擁有導控技術的混合式火箭,雖然飛行高度不高,但在技術面卻是重大突破,今天成功發射HTTP-3A第二節火箭,明年初可望挑戰加上第一節進行發射,測試空中脫離、點火的控制力。

2022/06/13 | TNL 編輯

台立友好再升級:立陶宛經濟部率團訪台,今年秋天在台灣開設貿易代表處

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政務次長聶琉嫻娜(Jovita Neliupsiene)週日(12日)率率官員及重要科技企業領袖抵達台灣,以加強雙邊貿易關係,聶琉嫻娜表示,立陶宛與台灣有相同的價值與理念,在雷射科技與基因科學方面有很卓越的發展基礎及產業聚落,立陶宛希望與台灣在半導體、雷射科技與基因科學等領域進一步合作與交流。

2021/12/29 | TNL 編輯

立院三讀《數位發展部組織法》主管資通安全、數位產業,科技部將改為國科會

行政院版草案原本數位發展部僅設有資通安全署,三讀條文增加了數位產業署。立法院會28日也三讀通過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組織法》,及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組織法》。

2021/05/04 | 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

「臺灣的區域研究:前景與挑戰」論壇:推動區域研究為獨立學門,深化台灣對世界的理解與能量

「臺灣的區域研究:前景與挑戰」論壇,邀集許多台灣各區域研究的學者出席與談。台亞會董事長蕭新煌認為政府應承認區域研究為獨立學門,並強調學會的成立要健全。

2021/03/25 | TNL 編輯

政院推拍板組改成立「數位發展部」,科技部改回「國科會」

成立數位發展部的優勢在於面對數位發展,有很多新興且複雜的業務;例如資通安全、資料治理等,甚至要推動新的應用,必須要有充分的執行力、專業專責的機關來執行。

2021/03/03 | 《科學月刊》

專訪陳建仁、張善政與陳良基:廢除科技部回復成國科會,台灣科學發展會更好嗎?

《科學月刊》本次訪談了陳建仁、張善政與陳良基三位歷任國科會與科技部首長,以了解過去國科會改組成科技部的原因與影響,以及他們對目前科技部再改組回國科會規畫的觀點。

2021/02/04 | 廣編企劃

氣候變遷的現在進行式:疫後調查

人類的行為因為疫情有了大幅的改變,例如減少外出、居家辦公都降低了交通的排碳量。而碳排放量正是氣候變遷的因素之一,因此意外地給地球一次喘息的時間,藉由這次疫情是否能說明人類生活究竟對於環境有多大的傷害力?

2021/02/03 | 廣編企劃

【那些疫情改變的事】氣候變遷的現在進行式:疫後調查

人類的行為因為疫情有了大幅的改變,例如減少外出、居家辦公都降低了交通的排碳量。而碳排放量正是氣候變遷的因素之一,因此意外地給地球一次喘息的時間,藉由這次疫情是否能說明人類生活究竟對於環境有多大的傷害力?

2021/02/02 | 廣編企劃

宅在家的經濟效益,逐漸成長中?

在疫情期間「不出戶」的消費習慣也影響了社會經濟環境,而在此波看似起飛的「宅經濟」產業中,其實並非全部都是真正的受益者。

2021/02/01 | 廣編企劃

【那些疫情改變的事】宅在家的經濟效益,逐漸成長中?

在疫情期間「不出戶」的消費習慣也影響了社會經濟環境,而在此波看似起飛的「宅經濟」產業中,其實並非全部都是真正的受益者。

2021/01/28 | 廣編企劃

疫情催生「陰謀論」——逐漸從網路世界轉為對真實世界的危害

在經濟、生活各個面向因為COVID-19造成巨大改變,無科學根據的陰謀論也逐漸深度的影響整體社會。若陰謀論持續散播,是否會產生比疫情更不利的影響呢?預防陰謀論傳播最好的方式是教導大眾如何偵測陰謀論、辨識陰謀論,並學習如何保護自己。

2021/01/27 | 廣編企劃

【那些疫情改變的事】疫情催生「陰謀論」——逐漸從網路世界轉為對真實世界的危害

在經濟、生活各個面向因為COVID-19造成巨大改變,無科學根據的陰謀論也逐漸深度的影響整體社會。若陰謀論持續散播,是否會產生比疫情更不利的影響呢?預防陰謀論傳播最好的方式是教導大眾如何偵測陰謀論、辨識陰謀論,並學習如何保護自己。

2021/01/26 | 廣編企劃

從醫療體系看人文轉變

隨著COVID-19疫情蔓延,相關配套措施開始實施,從醫療現場的人文角度,來觀察民眾及社會因為疫情而改變的行為模式。

2021/01/25 | 廣編企劃

【那些疫情改變的事】從醫療體系看人文轉變

隨著COVID-19疫情蔓延,相關配套措施開始實施,從醫療現場的人文角度,來觀察民眾及社會因為疫情而改變的行為模式。

2021/01/21 | 廣編企劃

面對疫情,可以採取的治理結構

國家面對疫情的治理與態度為民眾的第一道防線,適當的公衛策略與民眾的配合才能對抗疫情,從未來疫情的不確定性,分析台灣的現況,對疫情趨勢的觀察並給予現階段的建議。

2021/01/20 | 廣編企劃

【那些疫情改變的事】面對疫情,可以採取的治理結構

國家面對疫情的治理與態度為民眾的第一道防線,適當的公衛策略與民眾的配合才能對抗疫情,從未來疫情的不確定性,分析台灣的現況,對疫情趨勢的觀察並給予現階段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