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3/07/25 |
拉美掀起「第二波粉紅浪潮」,新自由主義如何撕裂「太平洋聯盟」的經貿合作?
拉美太平洋聯盟(Alianza del Pacífico)由墨西哥、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等四位右翼國家領導人創立於2011年,相較於中美洲共同市場和南方共同市場,太平洋聯盟是拉美貿易開放度最高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然而,該聯盟目前正面臨「社會民主」和極左派等左翼政權的挑戰。
2023/03/31 |
中國在拉丁美洲影響力劇增:拉美國家經濟依賴中國且貿易失衡
在拉丁美洲多個國家,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最主要貿易夥伴,其中包括巴西、智利等地區大國。上海大學拉美研究中心主任表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量資源,中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同樣需要擴大海外市場。拉美在這兩個方面都能凸顯其優勢。」然而,中國向拉美的出口對於北京而言卻無足輕重,因此智利的出口商不得不面對嚴重的貿易失衡。其他拉美國家也面臨相似的情況,中國向拉美的出口貿易只佔其總出口額的6.8%,兩邊實力完全不對稱。
2023/02/09 |
研究:冰川湖潰堤恐致氾濫,全球1500萬人受猛烈洪水威脅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泰勒和同事們比較了3組資料,包括冰川湖的數量和狀況、生活在冰川湖盆地50公里範圍內的人數、社區因應災難的準備程度等。他們發現,在30個國家,約9000萬人生活在1089個冰川湖盆地中,其中1500萬人居住在冰川湖萬一潰堤,洪水可能會經過的1公里範圍內。
2023/01/16 |
秘魯反政府示威延燒,總統拒辭職並宣布首都等4區進入緊急狀態
秘魯前總統卡斯提略去年12月遭罷黜以來,支持者便持續走上街頭、圍堵街道,他們的兩大訴求分別為提前選舉以及現任總統博魯阿爾特下台。延燒全國的示威活動有時轉趨暴力,與安全部隊爆發的多場衝突迄今已造成至少42人喪生。
TNL+ 2022/12/26 |
六年換六個總統:秘魯今天政治動盪的根源,得從1990年代日裔總統藤森謙也說起
1990年藤森以學者清新形象當選總統後於7月28日就職。1992年4月藤森在軍方的支持下,斷然宣佈關閉國會並大幅改組司法部門,因而在政治學界創造了「自為政變」(auto-golpe)的新名詞,但也因此被拉丁美洲史學家認為是90年代第一個重返威權統治的南美國家。
2022/12/15 |
秘魯新總統宣布提前大選無濟於事,前總統要求停止羈押遭法院駁回
秘魯左派總統卡斯提略被控政變未遂,上週遭彈劾逮捕後,示威一發不可收拾,至今已有7人在示威時死亡。繼任總統博魯阿爾特嘗試平息紛爭,11日宣布提前2年大選,並宣布數個衝突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但這似乎無濟於事,示威者繼續要求博魯阿爾特下台,在多座城市以樹木、石頭和燃燒的輪胎封阻道路。
2022/12/13 |
秘魯政局動盪示威釀2死,新總統願提前2年大選
秘魯各地示威人士要求舉行選舉、展開全國性罷工以及釋放左派前總統卡斯提略。北部和安地斯山地區城鎮的抗議活動尤其激烈。卡斯提略試圖解散國會並透過政令進行統治,7日遭到罷黜。
2022/12/09 |
深陷多項貪汙指控,秘魯總統卡斯提略試圖解散國會「搞政變」,火速遭彈劾下台
面對國會提出第三度彈劾,卡斯提略則搶先一步宣布將解散國會,並提出應起草新憲法的要求。這樣的舉動被視為加劇了秘魯政治動盪的風險,並讓拉丁美洲的民主面臨空前的威脅,秘魯憲法法庭批評這是一場「政變」。隨後國會召開緊急會議,再次提出卡斯提略彈劾案,最終以101票贊成、6票反對、10票棄權壓倒性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