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稀土

稀土元素(英語:rare-earth element,REE),或稱稀土金屬,是元素週期表上第Ⅲ族之鈧、釔和鑭系元素共17種金屬化學元素的合稱,皆屬於副族元素。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馬來西亞打擊盜採稀土,首相安華宣布管制稀土禁出口

由於馬來西亞盜採稀土的情況嚴重,首相安華在12日宣布將制定禁止稀土原料出口政策,一勞永逸解決盜採的問題。根據馬來西亞礦物及地質科學局的探勘,發現全馬有1610萬噸的非放射性稀土元素含量,市值達新台幣5兆3395億元。

2023/09/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越美關係連升兩級,與中俄同為「全面戰略夥伴」,加強經貿科技與半導體稀土合作

《法新社》報導,拜登在結束20國集團(G20)新德里峰會後飛抵越南,和越南最高領袖、越共總書記阮富仲會面,雙方簽訂一項協議將兩國外交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是越南最高的外交層級關係。

2023/08/23 | BBC News 中文

美中科技戰從「技術管控」到「投資管控」,高科技背後的博弈與風險

米勒教授指出,中國面臨的問題是,嚴格執行出口限制不僅會傷害美國、日本等中國的競爭對手,還會「傷害到中國自己」。這是因為,許多原材料是中國電子產品供應鏈上的一環。比如,許多類型的半導體在台灣和韓國生產,在中國組裝成為產品。如果中國大幅收緊限制,肯定會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產生重大影響,但同時也將對中國經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2023/08/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習近平威脅犯台的風險「非常實際」,德國經濟顧問示警趁早遠離中國

德國上季經濟零成長,國際貨幣基金(IMF)認為德國將是今年唯一一個經濟萎縮的大國,連俄羅斯的經濟成長預料都會好過德國。施尼則說,德國經濟長期衰退的威脅,是聯邦議院(Bundestag)政治人物詢問經濟專家委員會的「頭號問題」。然而,施尼則不接受德國再度成為歐洲病夫的想法。她說:「我擔心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拒絕改變,我們必須擁抱改變。我們如何脫離這場危機,就看現在會怎麼做。」

2023/08/08 | Abby Huang

愛沙尼亞前總理安席蒲:烏克蘭戰爭讓台灣走進歐洲人心中,敬佩這裡的自由人民

愛沙尼亞總理安席蒲表示,愛沙尼亞在1994年決定奉行「一中政策」,這對像愛沙尼亞這樣的小國來說,是一個務實且自利的決定,但他進一步指出,戰爭改變了一切,也改變了很多人對台灣的認識,包括他自己。

2023/08/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蒙古總理訪華府:將開採稀土強化與美合作,警告美中新冷戰恐傷及全球經濟

蒙古希望與鄰國中國及美國保持良好關係,但蒙古總理奧雲額爾登警告,要是超級強權競爭白熱化,像蒙古這種夾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內陸國家將深受其害。他提到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和氣候變遷等全球問題時說:「我擔心這場新冷戰將與第一次冷戰截然不同,也會更加艱難。」他說:「我們承受不起一場新冷戰的情勢。」

2023/07/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限制鎵、鍺出口反制西方,一次看懂2戰略金屬用途、影響層面,產業憂稀土淪為下個目標

劉佩真表示,第2類半導體砷化鎵、第3類半導體氮化鎵(GaN)和第4類半導體氧化鎵與鎵比較相關,因目前半導體以第1類的矽基半導體為大宗,第3類半導體比重不到5%,第4類半導體還在發展階段,第2類半導體比重也不大,預期中國的管制措施可能造成的負面衝擊應在可控範圍。

2023/07/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祭出鎵、鍺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反制美中科技戰意味濃,王美花:短期對台廠影響不大

針對本次稀土禁令,中國國際礦業協會主席阿克爾(Peter Arkell)表示,中國是要報復美國限制對中國出口半導體產品,「中國要在受打壓的地方,祭出對美國貿易的限制。」

2023/05/30 | 莊貿捷

全球稀土產業局勢翻轉,中國關鍵金屬對外依存度超過9成,且來源高度集中

近年來,中國掌握稀土資源的危機感,已經讓以美國為首的陣營,開始以「地緣政治」為核心的合作方式,開始分散稀土供應鏈風險,並且試圖壓抑中國在稀土上的話語權。

2023/04/28 | BBC News 中文

「白色黃金」鋰礦之爭:拉丁美洲發現自己陷入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拉鋸戰

智庫專家表示,美國正在積極尋求加強其在關鍵礦產和綠色技術的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這意味著鋰被證明是美國和中國之間技術和地緣政治競爭中一個越來越關鍵的領域,而中國已經狠狠地踩下了油門。

2023/04/14 | 莊貿捷

蘋果宣布2025年前所有產品電池採用再生鈷,中國回收產業將成最大受益者

科技巨擘蘋果(Apple)再對外宣示,加速推廣其產品中使用「再生材料」,包括2025年所有的電池採用100%回收鈷的新目標,而外界預估中國將成為最大受惠者之一。

2023/02/23 | 德國之聲

【專訪】德國生態研究所專家:發展電動汽車的最大問題不是原材料短缺

鋰、鈷、稀土等資源都很豐富,那究竟是哪些問題制約著電動車行業的發展?德國生態研究所的專家布赫特(Matthias Buchert)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發展電動車所遇到的最大瓶頸是汽車行業如何快速轉型。

2023/02/15 | 精選書摘

《史上最大投資機會》:在你憤怒地燒掉這本書來取暖之前,請允許我為鈾辯護

經濟、政治、職場、社會都不再像以前一樣。我們面臨人類史上最大的經濟斷層與財富移轉潮。新冠疫情並非造成當前危機的原因,它只是加速了危機的爆發。作者已經有五本《明鏡》暢銷書的紀錄,在本書中揭示如何為自己善用此次危機帶來的獨特機運,並預示接下來還可能發生的動盪,讓讀者在心理和財務上提早做好準備。

2022/12/07 | 莊貿捷

未來10年中國將壟斷全球電池市場,歐美加緊設廠回收廢舊電池建立本土供應鏈

中國掌握電池原料,在歐洲擴張電池產業相當快速,歐美各國為了不讓中國壟斷電池產業,正在加緊設置廢電池回收廠。

2022/10/27 | BBC News 中文

稀土戰爭:澳洲能否挑戰中國的市場統治地位?

鐠、銪、鋱以及其他稀土金屬在過去很少聽聞,如今卻被廣泛用語生產手機觸控式螢幕、風力發電機和其他現代科技產品。開採這些礦物是一項產業,目前正由中國主導,但是地緣政治和貿易力量正在重塑這一國際市場。

2022/09/28 | 綠學院

曾經被鋰電池完敗的「胖子鈉電池」,為什麼40年之後捲土重來、敗部復活?

電池材料中最重要的鋰金屬,若要滿足全球現在的需求,需要地球庫存量的五倍,而且開採鋰礦時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和稀土,而鈉在地球上分布廣泛,於是在40年之後,鈉電池終於敗部復活,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