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種族主義

種族主義(英語:racism)指一套極右翼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基本信仰為人類可以被分類成不同和互不附屬的「人種」,因此主張遺傳的肉體特質直接決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為的特性,並主張某些種族的人在本質上比其他種族的人優越。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8/30 | 余杰

日本和韓國,會加入中國版的「大東亞共榮圈」嗎?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會議沒有召開的必要——還不如將這筆錢省下來,籌辦「中國、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古巴國際合作論壇」,這才符合中國另一句古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2023/07/18 | 蕭如芯

突尼西亞種族騷亂:外來移民不斷湧入斯法克斯,利比亞進行邊境救援

突尼西亞第二大城斯法克斯是許多難民和移民從非洲前往歐洲的起點,由於突尼西亞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持續上漲的生活成本,以及不斷被深化的族群對立,不論是突尼西亞人或是其他外來的非法移民,都紛紛從斯法克斯港出發逃至歐洲。

2023/07/13 | 精選書摘

《啟蒙的辯證》導讀:法蘭克福學派的奠基者,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著作

對兩位作者而言,啟蒙的神話代表的是完全理性的危害。理性本身的工具性質被啟蒙的科學極度發揮,它成為生產其他一切工具的工具,完全目的導向。科學知識的本質其實是這種技術運作,它帶有將一切物化的傾向,又具有一種朝向破壞與毀滅的動力。

2023/07/11 | 精選轉載

美大學收生考慮種族違憲?關於Affirmative Action的一點思考

如果整個大學校園都沒有非裔學生,但美國社會明明有很多非裔人口,那麼這些所謂「名校」訓練出來的所謂「精英」,在整個大學生活中都沒有非裔同學,畢業時對非裔社群的經歷一無所知,你說這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TNL+ 2023/07/10 | TNL國際編譯

從爭取種族平權到「取消」政治不正確,覺醒(woke)文化如何撕裂美國社會?

對於新左派來說,擺在眼前的種種問題皆須改變,才能結束系統性的種族主義。然而,沒有法律能做到、沒有候選人能做出承諾。但由自己覺醒所發起的各種「正義」反制措施,卻能為顛覆壓迫注入解放的元素。

2023/07/07 | 德國之聲

法國暴動的深層原因:法國政府不斷將自己描繪成非種族主義者,但移民後裔卻感受不到

法國暴力抗議引發的騷亂似乎已經平息,但憤怒持續存在,但與該國殖民歷史有關的種族主義問題總是被忽視——法國長期以來一直將自己描述成「色盲」,不收集有關其公民種族的人口普查或其他相關數據,然而許多走上街頭抗議的移民後裔並沒有感受到這一點,例如「法國警察存在系統性的種族主義問題」的指控,至今仍被法國政府否認。

TNL+ 2023/07/06 | 李少民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種族配額」招生標準:20年未見正面效果,反而加劇了種族成見的固化

美國的大學完全可以用父母背景、逆境成長、以及家庭收入等指標,幫助在學習和經濟上落後的種族如非裔和墨西哥裔得到更多的機會,完全可以不強調種族而照顧到這些弱勢群體。但是美國的一些政客就是要大力打種族牌,把一切問題都說在種族上,同時告訴其他族群,你們的一切失敗,都是由於白人種族歧視造成的,故意加劇種族矛盾。在這個意義上,我是支持美國最高法院這次判決的。

TNL+ 2023/07/04 | TNL國際編譯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爭相拉攏、美國自由派批仇恨團體,「自由母親」是個怎樣的組織?

自由母親成立初期的運作宗旨在於對抗COVID-19疫情下的強制戴口罩政策,然而該組織很快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下架觸涉及種族、性別、性或LGBTQ等刊物的倡議中,或支持移除該團體認為疑似涉有「反美」觀點的書籍,並要求「改革」與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課程,同時反對學校進行對性別、種族多樣性與包容性的部分討論。

2023/07/03 | BBC News 中文

法國暴動:一名少數族裔少年被警察槍殺,為何引發持續的大規模危機?

暴動從周二開始,持續到周末。法國從南到北,從巴黎到馬賽多個城市出現打砸搶燒事件,市政廳、學校和警察局被放火燒燬。周五,聯合國安理會呼籲法國「認真解決執法中的種族主義和歧視的深層問題」,法國政府表示這些指控沒有任何依據,但對抗議者來說,這就是問題所在。

2023/06/05 | 精選書摘

《大偵探經濟學》:《美國經濟評論》上一場精妙絕倫的實地實驗,證實勞動市場確實存在種族歧視

三十年前,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帶起了一場因果推斷革命,經濟學得以用實際資料驗證理論。從此,經濟學家便如同偵探一般,得以破解社會、經濟中各種令人好奇、質疑的謎題。本書是這些大偵探破案的故事,他們挑戰了與經濟學相關的歷史社會問題,並一一破解。

2023/06/05 | 《思想坦克》

什麼是「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就是在多元主義之下,刻意讓言論市場維持多樣性

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追求的是積極型的多元主義,讓不同族群都可以在被保障下說出自己的想法,刻意讓言論市場維持多樣性。讓固定弱勢群體持續在底層受害的言論自由,是違反羅爾斯對正義的定義的——畢竟人們屬於強勢或弱勢族群,往往是一開始自然樂透彩的結果。

2023/05/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西甲皇馬球星小維尼修斯遭辱罵「猴子」,警方依種族歧視逮捕3人,巴西和西班牙聯合聲明譴責種族主義

西班牙警方23日逮捕3名年齡18歲至21歲的年輕人,他們涉嫌在上週末比賽時對小維尼修斯進行種族歧視辱罵。23日稍早,另外4名年齡在19歲至24歲的球迷因涉嫌於今年1月在馬德里一座橋梁上,用繩索綁住穿著小維尼修斯球衣人偶的脖子,而被西班牙警方逮捕。

2023/05/19 | 賴明君

白人女子疑搶非裔男子自行車,被冠上「凱倫」稱號,但「凱倫」到底是誰?

紐約1部公共自行車租借爭議的影片,在社群媒體上廣為流傳。1名白人女性被指控欲從黑人男性手中,拿走他的自行車,並向周圍民眾大聲呼救。事件發生後,該名女子被冠上「凱倫」(Karen)的稱號,認為她有種族歧視的傾象。「凱倫」被用來代指「留著金色頭髮、愛管閒事的白人中年女子」,帶有種族主義與白人特權象徵的意涵。

2023/05/09 | 精選書摘

《嗅覺之謎》:歐洲人的濃厚體味,來自於清潔劑效能不佳?

文化除了會暗藏各式各樣的食物氣味在汗液中,也會影響排除汗液的態度及技巧,這與個人衛生或社會階級的關係微乎其微。我曾在法國航空飛往巴黎的航程中,對機艙內飄來的一陣空氣大感震驚。那是一群富有的乘客,穿著華貴服飾,抹著名牌香水,卻臭氣薰天,有一股沒洗澡的濃厚氣味。

2023/04/13 | 讀者投書

李文批小S「吃相噁心且教壞女兒」是否有道理?餐桌禮儀是階級主義歧視的產物嗎?

殘酷的事實是:擁有財力和文化資本的人無疑更容易獲得餐桌禮儀的學習機會,正如李文對小S的評論所暗示的那樣:「你們下一代有這麼好的資源,為什麼不去幫助你的未成年的孩子們呢。」但再延伸來談,餐桌禮儀是不是階級主義歧視的產物呢?

2023/03/21 | BBC News 中文

數百人遊行要求終結「中國入侵」:肯亞「中國廣場」超市的平價商品為何惹議?

BBC在奈洛比的記者報導,「中國廣場」顯然不是售貨亭,但重新營業讓肯亞小商小鋪感到壓力,因此他們的不滿和抱怨也就會持續下去。

2023/03/12 | 德國之聲

百年迪士尼的黑暗遺產:政治正確的非裔選角能否重寫《小美人魚》的故事?

迪士尼娛樂帝國即將迎來百年華誕,但它如何對待一個世紀以來的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遺產?由非裔美國演員擔綱的新版《小美人魚》的上映將會是一個令人滿意的開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