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英語:racial discrimination)是因為膚色、人種或是其他種族原因有關的歧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8 | 精選書摘

《我受傷,故而我存在》:白人害怕他們對黑色及棕色皮膚人種犯下的罪行,終將十倍奉還到自己身上

當新冠疫情爆發初始,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升溫,本書對亞裔的書寫來得及時又切身,因而成為各大媒體書單與讀書會的必讀首選,也讓洪朴凱西在眾多亞裔作家中顯得獨樹一幟,被視為亞裔心聲的代言人。本書之所以令人動容,正因為洪朴凱西對自身生命經驗的自剖。

2023/11/27 | 讀者投書

移工真的可怕嗎?(下):反印度移工為什麼被視為一場種族歧視運動?

許多社群媒體上瘋傳印度是「性侵大國」、印度移工等於性侵預備軍等輿論,然而,卻鮮少人去討論印度國內的犯罪率,以及其他來台工作移工的犯罪率問題。開放更多的外籍移工或許會使民眾在心理上產生恐慌,但比起反射性偏見地的去看待一個政策是否妥當,我們更應該謹慎地拿出實證,以理性思考的方式來檢視整個政策脈絡。

2023/11/20 | 德國之聲

面對治安與種族歧視的惡化,美國亞裔擁槍率增加43%

新冠疫情爆發後以來,美國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大增。在美國司法系統無法有效阻止犯罪率增加的情況下,居住在當地的亞裔族群轉向另一個能自衛的方法:槍枝。

TNL+ 2023/10/28 | TNL國際編譯

美國FDA欲禁止含甲醛「直髮劑」,為何引發非裔女性強烈反彈?

儘管1964年的《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禁止基於種族、膚色、宗教、性別與民族血統的歧視,但美國非裔民眾持續面臨外界對非裔頭髮與髮型的歧視。「捲髮歧視」(Texturism),指的是具有黑人髮質、髮型(Afro-textured hair)的非裔民眾所面臨的髮型歧視,因為與主流美國白人、歐洲白人的髮質與髮型不同,因而遭受來自外界的貶低。

2023/10/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種族歧視事件增:歐洲反非裔,德國奧地利最嚴重;以巴衝突迄今,美國反猶事件激增400%

FRA主任歐弗萊賀提(Michael O'Flaherty)說:「自上次調查以來,種族歧視情況沒有改善,這令人感到震驚。相反的,非裔民眾只不過因為膚色的關係而面臨更多歧視。」歧視最嚴重的前3國維持不變,其中以德國比率最高,達76%。根據反誹謗聯盟數據,美國10月7日至23日,反猶事件和前一年相比增加了388%。

2023/10/24 | 疑案辦

《花月殺手》電影原著:美國連續謀殺案與FBI的崛起,人皆生而平等成為一句可笑的口號

看似無所不能的FBI,早期並不是一個受到重視的調查機關。這本《花月殺手:美國連續謀殺案與FBI的崛起》,描寫的是美國早期一樁至今讀來仍令人驚駭,甚至令人懷疑還有許多真相未決的血腥謀殺案,這樁謀殺案正是讓FBI掌握重權的一大關鍵。

2023/10/21 | 精選書摘

《放下讓所有人都喜歡,重新找回自己》:奧地利小屁孩用挑釁的語氣說「您好!」,他們看到亞洲人就會說這句話

在歐洲生活一開始,我沒有感受到種族歧視,但是生活久一點,還是有的。剛開始因為我住在很偏僻的村落,放眼過去只有我一個亞洲人,至少我還在那邊住的時候,我沒有遇過其他台灣人。

TNL+ 2023/09/28 | 留德趣談

白人之下所有人之上?居外港人種族觀

別忘記自己在歐美都是亞裔,當地人看你也與其他亞裔分別不大,不要總以為香港華人是所有亞裔中最高級,是白人之下所有人之上,事實上很多當地人連香港在哪都不知曉。

2023/09/15 | 精選書摘

《黑甲山的微光》:在人臉掃瞄檢查哨,維吾爾的膚色、眼睛等都已成為「準犯罪性」的標誌物

新疆區域研究、科技監控的知名學者戴倫.拜勒,在這本既宏觀又兼具個人感性的民族誌中,一方面透過全球資本主義與殖民主義研究視野,探究新疆地區的極權治理與大規模監控體系,如何借鏡於美國科技產業的發展,並挪用全球反恐主義論述,以合理化對穆斯林族群在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剝奪。

TNL+ 2023/09/03 | TNL國際編譯

美國阿拉巴馬州一起衝突事件,為何讓「白色折疊椅」成為反對種族歧視的象徵?

阿拉巴馬州過去作為美國最大的蓄奴州之一,州內的蒙哥馬利是美國奴隸貿易的中心。大量的黑人從墨西哥灣沿著阿拉巴馬河(Alabama River)被運送至蒙哥馬利的港口。而這次非裔船長皮克特遭4名白人毆打的事件,就發生在過去非洲黑人被運上岸、被迫成為奴隸的地點。

2023/08/29 | 洪瑩霏

美佛州槍擊事件釀4死,兇手吞槍自盡遺留仇黑宣言,拜登:絕不容忍白人優越主義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表示,仇恨正在美國蔓延,很多社區因仇恨和暴力極端主義而四分五裂, 不少家庭因而失去了孩子、父母和祖父母,且許多非裔美國人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擔心自己會成為槍支暴力的受害者。

2023/08/29 | 洪瑩霏

美佛州槍擊事件釀4死,兇手吞槍自盡遺留仇黑宣言,拜登:絕不容忍白人優越主義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表示,仇恨正在美國蔓延,很多社區因仇恨和暴力極端主義而四分五裂, 不少家庭因而失去了孩子、父母和祖父母,且許多非裔美國人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擔心自己會成為槍支暴力的受害者。

2023/08/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一成美國人出現「氣候焦慮」,年輕世代68%因氣候變遷受到負面心理影響

根據耶魯大學公衛學院臨床心理學家洛威(Sarah Lowe)對「氣候焦慮」(climate anxiety)的定義,本質上,氣候焦慮是指對於氣候變遷危及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感到苦惱的反應,可能出現症狀包括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甚至影響到正常社交或工作。

2023/08/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盛頓郵報》調查報導: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早年為證明白人優越,蒐集有色人種大腦

赫德利卡相信白種人優於其他人種,為此蒐集不同人種的身體構造想強化人種間優劣差異理論,這個理論如今已被科學界打破。紀錄顯示,當年史密森尼博物館的人腦蒐集,是一個由科學家、美國陸軍軍醫、教授組成的網絡為之。史密森尼博物館內收藏的這些人腦來自菲律賓、德國、捷克、南非等10個以上國家地區。

TNL+ 2023/08/09 | 張博丞

美國——在種族歧視下被消音,警察與黑人互不信任造成惡性循環

庫欣指出,社會容易將嚴懲兇手與捍衛被害人權利劃上等號。但其實在兇手落網後,被害人尚須面對,在司法體系中沒有發言權、心理輔導、經濟賠償、安全缺乏保障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政府積極處理,以及民間持續監督。若國家僅僅專注於懲罰兇手,則被害者的權益反而會更容易被忽視。另一個兇殺案被害人家屬羅溫斯坦也直言:「僅關注加害者的行為,根本是在『榮耀兇手』。」

2023/08/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民眾黨「Vote White Vote Right」惹議,白人至上主義在美掀分化對立至今難平

長達兩世紀的奴隸制度和種族隔離造成社會分化,在那段期間,白人至上主義獲得廣泛政治支持,三K黨針對非白人族裔進行仇恨犯罪。根據《紐約時報》記載,三K黨自1865年成立以來,造成許多人喪生。白人至上主義是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支持者宣稱,白人天生優於亞洲人、非洲人等其他種族。直至今日,白人至上主義仍存在於美國社會。

2023/07/22 | 德國之聲

印度曼尼普爾2名婦女慘遭裸身遊街,莫迪怒批:這是任何文明國家的恥辱

社群網站上流傳的一段影片顯示,兩名婦女據稱遭到輪奸後赤身裸體遊街示眾。這段影片在印度遭到了大規模譴責。與此同時,事發地區曼尼普爾邦的種族暴力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