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盒子」錯了嗎?數據和環保署的不一樣,立委說要刪預算惹議
環保署說明,像空氣盒子這種簡易感測器在測定PM2.5時,為了減少感測器的體積,各種可能干擾空品的因子排除機制,並未納入設計,包括粒徑、溫溼度干擾等,因此測值容易出現誤差。
環保署最快年底發送「空污警報」,空氣多差才要「嗶嗶叫」?
這幾天的空氣污染讓全台西半部測站一度有超過七成都在橘色警戒(AQI101-150)以上,但並未有超過200的紀錄,莊秉潔教授說,要達到AQI200的標準,可能只有「雲林風吹砂」時才會收到預警。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濾除PM2.5就夠了嗎?空污微粒越小越可怕,嚴重恐導致心血管疾病、肺癌!
空氣污染已是全球關注的環保議題,同時也關乎著每個人的健康。除了近幾年廣為大眾所知的PM2.5細懸浮微粒外,還有更多細微的細菌病毒可能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如何還給自己純淨的呼吸品質,保護家人健康?
《空污法》三讀:雖然加重罰款,但工廠能向政府買「排放額度」
立法院會討論空污法時,最大爭議有三點,分別是空污法第9條「排放量交易機制」、空污法第14條討論到「經濟部的角色」以及第14條「緊急時,燃氣電廠可不受排放量限制」。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還原天空真正的顏色:暨大學生如何讓民眾對空污有感?
對於暨大服務學習空污小組的同學而言,服務學習課程開創了為社會付出與貢獻的機會。透過一學年72小時的服務,學生對於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事件有更多了解,更有機會運用自身所長為環境做些實際且有益的行動,同時也進一步認識「服務」的本質。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
12年如一日的台灣空污政策(上):國光石化爭議至今,政府去年才推具體空污改善策略
台灣對於空氣污染的重視,早在2005年國光石化爭議的時候就開始展現,然而歷經了12年,台灣才有正式的PM2.5規範,空污管理,彷彿12年如一日。
人治重於法治,空氣品質豈會有改善的一天?
不分藍綠,環保署非但沒有堅守空污法主管機關的崗位,反而成為中央收攏能源管理權限的打手。不針對空汙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這種人治重於法治的政治操作,能讓台灣的空氣更乾淨嗎?
什麼都漲,就你的荷包沒漲?實現一家人的夢想,只有努力是不夠的
是否也曾在安靜的午夜裡,看著熟睡的孩子和伴侶,想著自己擁有的一切,有股暖暖的幸福感慢慢湧現。原因無他,因為你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儘管偶有牽絆與限制,但也是甜蜜的負擔,同時你也發現,原來在自己心中早就許下了專屬於家庭的夢想。
中國西北飄來的是「霧霾」還是「沙塵暴」?環保署:跨年夜的台灣空汙達最高峰
現在台灣地區懸浮微粒密度高,衛星影像又顯示西半部大氣液態水含量高,地面觀測判定為「濃霧」,這其實就是一次「又是霧、又是霾」的事件。
你覺得外面霧濛濛嗎?冷氣團帶來「境外空汙」,空氣品質越晚越差
空氣污染嚴重,懸浮微粒濃度高,會幫助「起霧」,因此外頭霧霧的是「霧+汙染物」,雲嘉南地區可能有揚塵現象,越晚空氣品質越差。
世界人權宣言 改變世界觀念的力量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寫在反空汙前夕,一篇落落長的數據文
我很開心大家可以正視空汙這個環境議題,也相信大家都是為了下一代為了台灣好,而不是基於自身利益,但是不應該用獵巫或是集體批鬥的方式說要趕走燃煤、趕走重工業,對於社會進步與永續發展並沒有任何幫助。
環保局刪減台中火力發電廠1/4的燃煤量,預計影響45億度發電量
台中市環保局逕行核定,中火全廠10部機組生煤許可總量,由每年2,100萬噸刪減500萬噸,剩1,600萬噸,減量約達24%,減幅近1/4,創下中火建廠歷年來首次遭核減生煤的紀錄。
別太期待台北市空汙假,坐辦公室的可能放不到,還不能騎車開車上下班
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指出,「AQI>400」這個標準不只在空氣汙染嚴重的中南部不可能發生,在台北更不可能發生。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蔡鴻德指出,最近一次超過這個數值,是10多年前一次嚴重沙塵暴時。
期許一個更好的空氣法治:檢視《空汙法修正草案》
環保署於六月份提出《空汙法修正草案》,修正幅度頗大,但是否能為台灣帶來更好的空氣品質?有待進一步檢驗。空氣品質是典型的環境治理目標之一,涉及到國家的法治環境、科技能力、發展與競爭、國民健康等等。
科技跳躍的東南亞跨境電商:老虎、大象與金翅鳥的崛起
「科技跳躍」是東南亞市場的常見景象,第一次上網就用智慧型手機、直接從線下轉到手機購物;在這裡的數位經濟高度成長、跨國業者爭相投入,如何從台灣出發、成功跨進東南亞電商,高度在地化的視野與策略,缺一不可。
政府應在「空污警報日」提供大眾運輸免費搭乘優惠
政府應儘速健全公車接駁路網,並在空污警報日—空氣品質指標(AQI)達紅色時,提供民眾免費搭乘捷運與公車的優惠,並積極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PM2.5顯示綠燈,就可以放心在室外活動嗎?
結果研究分析顯示,即便PM2.5在符合美國國家空氣品質標準的<12µg/立方公尺的情況下,隨著PM2.5的濃度增加,死亡風險也越高。這結果讓學者們重新思考,美國EPA所設立的空氣品質標準,是否有重新檢討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