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تونسية‎),通稱突尼西亞(阿拉伯語:تونس‎),是位於北非的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為突尼斯市。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義大利小島3天湧入8500名難民,總理梅洛尼籲歐盟減輕「無法承受」的壓力

拉姆培杜薩島與突尼西亞沿岸相距僅145公里,長期以來一直是北非移民船隻的登陸點,但本週最多可容納400人的移民中心不堪負荷。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數據,9月11日到13日,約有8500人搭乘199艘船隻抵達拉姆培杜薩島,人數超過當地所有人口。

2023/07/25 | 蕭如芯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反移民」態度軟化:增發合法工作簽證,推「羅馬進程」金援窮國

為了因應歐洲日益嚴重的非法移民問題,義大利23日領導20多個國家開會討論人口走私、偷渡等問題。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一改過去強硬反移民的態度,表示願接納更多合法移民,並承諾開放更多工作簽證。

2023/07/18 | 蕭如芯

突尼西亞種族騷亂:外來移民不斷湧入斯法克斯,利比亞進行邊境救援

突尼西亞第二大城斯法克斯是許多難民和移民從非洲前往歐洲的起點,由於突尼西亞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持續上漲的生活成本,以及不斷被深化的族群對立,不論是突尼西亞人或是其他外來的非法移民,都紛紛從斯法克斯港出發逃至歐洲。

2023/07/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盟與突尼西亞簽諒解備忘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持續在北非事務發揮影響力

報導說,期待已久的雙方備忘錄終於到來,梅洛尼為簽署這個備忘錄花了很長時間,目的是讓薩伊德承諾阻止移民繼續前往義大利。這是歐洲團隊在幾週內第3次飛往突尼斯,希望簽成備忘錄。雙方一個月前似乎將達成協議,但談判過程不順,因此到今天才簽署。

2023/05/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Frontex報告:今年地中海偷渡人數暴增3倍破紀錄,移民危機延燒歐盟內政外交

「都柏林規範」要求,歐盟國不可拒絕審核難民的庇護申請,且移民第一個落腳的國家必須承擔起審核是否庇護的責任。因此許多來到法國的難民都被要求回到義大利,但義大利接收人數逐漸超過行政負荷,都柏林規範難以實施。

TNL+ 2023/04/12 | TNL國際編譯

利比亞難民船滿載400人失去動力漂流地中海,鄰近島國馬爾他為何禁止提供援助?

多年來,馬爾他這個歐盟面積最小的國家,將其地中海難民救援次數減少到最低限度,很少尋求庇護者可以順利登島,就算成功抵達馬爾他,當局也對多數的「無證移民」採取強硬立場。馬爾他政府在歐盟多扮演拒絕履行其海上救援國際義務的角色,任由男人、女人及兒童死亡,並將責任推給其他歐盟會員國。

2023/03/27 | 張博丞

突尼西亞加強逮捕非法移民,3艘偷渡船往義大利途中沉沒,至少29死、60人失蹤

突尼西亞政府加大圍捕沒有居留證件的非洲移民,人權組織指出,當地的反黑人暴力和仇外事件增加,網路上的種族主義言論也極端化。非裔移民在突國,面臨被石頭攻擊,財產遭到破壞的危險。房東和雇主也將他們趕出房屋和工作崗位,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因為幫助非法移民而被懲罰。惡劣的居住環境,加快了突尼西亞非法移民前往歐洲的速度,也使地中海移民人數暴增。

2022/09/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卡達世足賽:中東北非5國力拚爭勝,拒讓拉美、歐洲稱霸賽場

除了因為曾經擊敗日本奪下亞洲盃足球賽冠軍,而被球迷寄與厚望的卡達以外,獨立新聞媒體「中東之眼」(Middle East Eye)分析,1998年曾擊敗美國,在今年小組賽中再度與美國碰頭的伊朗隊,或許有機會重溫勝利滋味。

2022/07/30 | BBC News 中文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國家首腦下台後形形色色的海外流亡之路

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教授艾貝爾・埃斯克利巴-福爾奇弗克(Abel Escriba-Folch)和丹尼爾・克爾瑪立克(Daniel Krcmaric)的研究顯示,1946年至2012年期間,有180多名被趕下台的國家元首流亡海外。

2022/07/25 | TNL國際編譯

突尼西亞總統強推新憲法擴權,連修憲委員會都沒看過的草案將由公投定勝負

突尼西亞人民於2022年7月25日,針對現任總統薩伊德提出的修憲草案舉行公投;此新憲草案被視為薩伊德擴權的手段,除了賦予總統職位更多權力,甚至透過削弱議會及法院的影響力,以減少制衡總統的權力。

2022/07/18 | BBC News 中文

跨國調查:民主制度下經濟更疲軟,阿拉伯世界或出現尋求「中國模式」專制政治的傾向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民主不是一種完美的政府形式,它不會解決一切問題。整個中東地區很多人挨餓,人們需要麵包,對他們擁有的體制感到沮喪。在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國家中,平均而言,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同意民主制度下經濟更疲軟的說法。

2021/10/14 | TNL國際編譯

突尼西亞任命阿拉伯世界第一位女總理,是女權里程碑還是總統的魁儡?

拉馬丹是突尼西亞和阿拉伯世界第一位被任命擔任總理職位的女性,這被視為是穆斯林國家社會進步的里程碑,突尼西亞一直是阿拉伯世界中女性權利教授保障的國家,而這一決定則可能成為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榜樣。

2021/08/03 | TNL國際編譯

美國高層一週內兩度致電突尼西亞總統,要求讓國家恢復「民主正途」

派駐北非的BBC記者賈瓦德(Rana Jawad)分析,對不少當地民眾而言,總理下台意味著政治新氣象;但其他人則憂心,此舉的合法性令人懷疑,更可能帶來深遠且巨大的影響。至於後續如何發展,端看新科總理有多快產生。

2021/07/26 | TNL 編輯

疫情經濟雙崩潰,突尼西亞總統開除總理、凍結國會,國會議長怒斥「對革命與憲法的政變」

突尼西亞總統總理深陷政治鬥爭,昨(25)日突尼西亞總統薩伊德將國會凍結並開除總理,對此民眾歡欣鼓舞並大肆慶祝,因為認為突尼西亞目前經濟、疫情雙崩潰的狀況,都是最大黨復興運動黨(Ennahdha party)防疫不力。另外薩伊德也警告,對於任何試圖訴諸武力的人,「軍隊都會以子彈回敬」。

2021/06/07 | 精選書摘

《貿易的取捨》:阿拉伯之春給威權國家的警訊:不要指望經濟進步可以換得權力永續

羅德里克檢視了世界各地相互影響連結的經濟活動,包括歐元區的實驗,開發中國家的工業化、去工業化歷程等等。他認為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當下世界需要更宏大的構想,進行政策創新,重新設計體制,支持一種多元的世界經濟秩序,既能保護民主國家內部的社會契約,也能讓民主國家由下而上的力量,支持更健康的全球化社會。

2020/11/09 | 精選書摘

《突尼西亞》:男女混校混班的教育政策,深深影響突尼西亞的精神文化

要讚賞突尼西亞社會中的女性,無論是在公領域或私領域都能扮演這麼自在的角色,就要了解自一九五○年代以來的男女混校混班的教育,對突尼西亞文化時代精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