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笑話

笑話是指以一句短句或一個小故事讓說話者和聽者之間覺得好笑,或是產生幽默感,另外一個行動(動作)型的笑話是以動作影響人的視覺及觀感,而讓人感到好笑。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8/14 | 方格子vocus

可以對身障者開玩笑嗎?討論的前提應該先釐清「誰來定義什麼是玩笑」

在笑話包覆下的對談雙方極大化了「他心問題」(problem of others mind)的解讀困難,單就言語行為,聽者無法確定說者是否意圖以此笑話冒犯他人,而講者也無法透過聽者當下的反應確認其心理的感受。

2022/03/31 | 精選轉載

威爾史密斯的一巴掌,打出了「地獄哏笑話」的正當性困境

一切電光石火,猝不及防,留下全場譁然和一陣靜默尷尬。網路風向兩面皆有,有人說他打得好,嘴賤該打。亦有一派見解認為他欠缺幽默感,打人就是不對。此篇文章,想要聊聊地獄梗的正當性,與其面臨的困境。

2022/03/07 | 楊書宜

德國人「缺乏幽默感」的刻板印象到底是從何而來?

無論別人覺得是否有趣,幽默是當你還是選擇笑的時候。再進一步地想,在忙碌與充滿挑戰的生活裡,有時候確實會感到辛苦。但在一些不如意的狀況裡,如果我們卻仍然能夠選擇以幽默的方式應對,會讓人生輕鬆很多。

2021/10/05 | 方格子vocus

從媒體、三方論述、喜劇價值三個面向,看龍龍、老K與博恩誰有問題?

筆者基於一個觀眾的角度,認為其事件的攻防點,在回應上老K理應負擔道歉的義務,否則其所有偏激性的言論都不應該被允許或接受。也希望任何想了解此爭議的人,請試圖了解每個人親自的論述,而非只從單方面接受特定資訊,而受誤導,受各方挑撥離間。

2020/09/15 | 精選書摘

《論幽默》:「笑」很容易被誤解為「悲傷」,而這兩種狀態都可能使人淚如泉湧

對佛洛伊德來說,笑話是兩面討好的僕人,同時服侍兩個主人,一方面必須臣服於超我的權威,一方面又努力滿足本我的興趣。我們可以藉由俏皮的小小造反獲得叛逆的樂趣,卻又不用全盤接受,畢竟到頭來,這只不過是個笑話。

2020/09/02 | 精選書摘

《創造力的激發》:如何創造幽默?談談幽默的功能、種類和技巧

有一種幽默是解危、機智的。先生出國半年回來,太太很擔心:「你老實告訴我,在這半年當中,你有沒有跟別的女人怎麼樣?」先生剛好看到牆上日曆的字,答道:「這半年中,我都是『莊敬自強, 自立更生』。」

2019/12/15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我講笑話你沒笑,是你沒幽默感,還是我沒幽默感?

幽默大師很有幽默感,這沒問題。不過,比起笑開懷的人以及雖然不情願但還是跟著笑的人,那些板著臉不笑的人卻比較容易被說是沒幽默感,這在我看來,並不公平。

2019/09/12 | 公務門小三

為何柯文哲和韓國瑜愛說「性別笑話」?因為真的有人笑了啊!

無論是誰,只要生在性別意識有待加強的台灣社會中,很難完全不太有性別歧視地活著,最可憐的是,因為社會約定俗成的調侃男性的語彙如此缺乏,被歧視的女生常常連要反擊都找不到可用的字眼。

2019/08/21 | 林政翰

從金馬獎到博恩夜夜秀,當政治石頭落入藝術水缸會發生什麼事?

從金馬獎的「台獨致詞」到博恩在Open Mic場合的「鄭南榕笑話」,藝術和政治之間好像只隔了一層薄薄的紙,但我們也該問自己,用所謂「嚴厲標準」看待這類事情的態度,是否真有超越政治的藩籬?

2019/07/14 | 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活用這幾種「認知扭轉」,你也能輕鬆戳中別人的笑點

引發笑點的心理歷程叫做「認知扭轉」或「認知轉彎(Turn)」。有時候不只是轉一個彎,笑話是層層套疊的。

2019/04/27 | 港台電視31

古典結他老師參加比賽成就「棟篤笑大叔」

「對我來說,所謂喜劇,其實是我們如何去看人生的一個角度,任何事都可以拿來搞笑。」

2018/11/22 | 精選書摘

《PEERS®青年社交技巧訓練》:協助自閉症類群青年理解「幽默」

一般人習以為常的社交應對,對自閉症類群患者來說卻舉步維艱。人生長路上,「社交」永遠無可迴避,社交技能直接影響社會適應與生活品質,但鮮少有針對「成年後」社交技能的訓練方案。《PEERS®青年社交技巧訓練》補足了這個缺憾。

2018/03/12 | 精選書摘

《英國製造》:防止盜版音樂,跟保護笑話版權一樣困難

當某人創造了一個好笑的笑話之後,可以像野火那樣快速蔓延開來,很多人都會從中獲得樂趣,可是這個笑話的原始創作者,卻不會收到任何金錢上的報酬,也不會得到笑話「作者」身分的認定。

2018/01/26 | 精選書摘

為何無知往往比知識,更能讓人產生自信?

剛開始學習某技能時,因為技術層次還太低,人的自信通常會超過真實水準而產生過度膨脹。隨著技術精進,自信也會增強,但是增強的速度比較慢。最後,技術達到高水準時,自信就會與技術程度相符了。

2018/01/25 | 精選書摘

為什麼無知往往比知識更能讓人產生自信?

人在剛開始學習某項技術時,因為技術層次還太低,自信心通常會超過真實水準而產生過度膨脹。隨著技術精進,自信也會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比較慢。到了最後,當技術達到高水準時,自信程度就會與技術程度相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