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島鏈

第一島鏈(英語:First island chain)是指東亞的海岸線往東向太平洋島嶼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南接菲律賓、大巽他群島至紐西蘭的鏈形島嶼帶之間的廣泛海域。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31 | 德國之聲

美日菲將首次舉行海防聯合演習,菲律賓強調「與中國在南海爭端無關」

雖然菲律賓官員強調這只是例行演習,但美國、日本和菲律賓的海岸警衛隊將首次在南海舉行3國海上演習,此舉被認為是因應中國在該區域的擴張與軍事行為。

2023/05/23 | 《思想坦克》

美日韓+美日菲雙重戰略三角,美國正在構築第一島鏈為核心的「制中連線」

在這個第一島鏈戰略工程大翻修的過程,未來更進一步可以看到其搭配的戰略新三角的出現,包括美國期待很久但一直沒進展的美日韓戰略三角,以及去年開始日本積極推進,菲律賓在今年開始正面回應的美日菲戰略三角。

2023/05/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共海軍大幅擴編,美退役情報官示警侵台可能性日增

法奈爾在文章結語悲觀指出,他從中共海軍去年的生產與活動情形觀察,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詢問中央軍事委員會,解放軍是否已做好攻台準備,「可能很快會得到肯定答覆」。法奈爾2019年參加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時曾評估指出,若兩岸2030年左右、最遲2035年前還無法達成政治協議,中國將會攻打台灣。

2023/05/12 | BBC News 中文

「第一島鏈」戰略:拜登重新串連亞洲盟友,中國將如何突圍?

台灣周邊一年有175萬架民航機通過、歐洲-東北亞海運佔全球26%,印太海運佔全球60%,而日本92%及韓國65%能源需經過台海與南海。因此,菲律賓與美國的合作補上了第一島鏈的完整防線,成為新月形的圍堵網。

2023/05/12 | 德國之聲

韓、菲站隊美國補上兩個缺口,象徵華盛頓圍中的第一島鏈戰略部署完成

若中國統一台灣,第一島鏈將成為中國完全控制的區域,南海將真正成為中國的內海。故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是不可能允許此種局面出現的。換言之,假如北京要武統台灣,華盛頓勢必會下場參戰,保護台灣,這不僅僅是對民主的護衛,也是由美國作為霸權國家的國家利益決定,它同樣在地緣政治上承受不了失去台灣的代價。當然,中國更承受不了失去台灣的代價。

2023/05/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智庫專家:美國加強第一島鏈串聯,遏止共軍進犯台灣東部、在西太平洋部署軍隊

長尾賢以上個月美國在印度卡萊昆達空軍基地與印度軍演為例指出,這是非常重要的演習,但少有人意識到這與第一島鏈的戰略關係。他說,被譽為美國當今最強的B-1B轟炸機首次在美印聯合演習亮相,意味著「美國將B-1B帶到印度,或是向中國發出信息:美軍可以從中國南部發動攻擊, 那麼,解放軍可以專心的在台灣打戰嗎?」

2023/04/26 | BBC News 中文

美菲聯合軍演規模空前,小馬可仕欲在中美間維持平衡是招「險棋」

針對這次美菲規模空前的軍演,專家認為,一方面可以看出美國在加強覆蓋該區域的實戰協作能力,為可能的局部衝突做好實質凖備;另一方面,菲律賓與美國合作升級太快,會刺激中國的神經,中菲關係將面臨考驗。

2023/04/13 | 《思想坦克》

台海安全國際化:橫跨太平洋東西兩岸的美中台外交戰火

不僅台海安全被國際化,台灣的外交空間議題也開始成為國際關注,不再將其視為只是兩岸的外交爭奪戰議題。台灣在南太平洋與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的外交關係,也被放在民主體系與中國進行競爭的視角下看待。

2023/03/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美軍陸戰隊加緊模擬作戰,視中國為假想敵

第3陸戰隊濱海團是美軍著眼海島與近岸作戰而成立,擁有特殊裝備與創新的自由,目標是開發新戰術,為美軍陸戰隊「如何在中國自家地盤打仗且贏得戰爭」的當務之急尋找解答。美軍陸戰隊司令柏格(David H. Berger)說:「我們必須忘掉以往受訓練的方式。」

2023/01/05 | BBC News 中文

習近平與蔡英文的元旦談話「先安內再攘外」,暗示兩岸對峙走向緩和?

以過往經驗,及最近遼寧艦及解放軍軍艦判斷,2023年北京繼續以軍力配合「震懾戰術」與台灣,甚至美日抗衡的戰略,不但不會降溫,恐怕只會增加:「說北京對台灣比較採取軟的態度,應該也是個過度解讀,甚至誤判。因為對北京來說,只要不支持統一,就是台獨。這一點立場北京沒有改變。」

2022/12/19 | 精選書摘

《海權經濟大未來》:印度是一把巨大的千里匕首,刺入了中國在印度洋野心的心臟要害

本書不只討論海洋,更以海權背後的經濟為主軸,更細談貨櫃、深海能量、海軍軍備、商業運輸、數據電纜、海底能源開發和氣候變遷……等等議題。海洋播映出時代的變動,也顯露出歷史的陰影,更是觀察全球化地緣政治變化的稜鏡。而控制海洋,才能掌控未來世界的經濟和大權。

2022/08/03 | BBC News 中文

中國與台灣現狀對比快速指南:兩岸武裝力量差距有多遠?台灣民眾擔心軍事衝突嗎?

一些西方專家預測,在公開的衝突中,台灣最多只能減緩中國的進攻,試圖阻止中國海陸兩棲部隊在海岸登陸,以及在進行游擊戰的同時等待外界支援。可能支援台灣的是對台出售武器的美國,儘管華盛頓的官方政策是「戰略模糊」。

2022/06/10 | 精選書摘

《半導體投資大戰》:因為過度依賴台灣,美國即將失去微電子優勢地位,以及培養企業與軍隊的能力

前Google執行長,目前擔任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的艾立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認為,由於美國過度依賴台灣的晶片生產,不論商業上或軍事上,都讓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面臨喪失世界頂尖地位的威脅。

TNL+ 2022/05/15 | 黎蝸藤

【沖繩返還50週年】美國二戰佔領琉球群島後,發現這裡的軍事價值「超出了所有的希望」

由於沖繩的地理位置,正好在日本本土、中國、台灣差不多等距離,它成為監視三地最重要的據點。在以前,沖繩主要用於監視日本,在二戰結束之初,美軍選擇管治沖繩,主要目的就在於此。

2022/01/18 | 精選書摘

《海上霸權》: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對國際海洋秩序的變更會帶來的三個危險性

作者竹田勇美把大國設計的海洋秩序與海洋政策按照時間順序加以整理掌握,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梳理過去400年的海權地緣政治史。他提出的問題,同時也是世界所有國家感到疑惑的問題。面對中國的崛起,面對動盪的海洋秩序,我們該如何因應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