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英語:Third World)通常指亞洲、非洲、中南美洲的開發中國家;其所指涉的國家和地區,雖然沒有絕對明確的界定,但一般指一些在政治、經濟、社會現代化進程中比較落後的國家和地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9 | 陳海粟

【書評】《For Better or For Worse》:越南男女運用不平等的全球化,打造一段「相對平等」的跨國婚姻

通過傾聽女性主體的聲音——她們對婚姻的思考,對家庭的思考,對父權的思考,對自我的思考;以及傾聽男性主體的聲音——對傳統男女價值觀的反思,對婚姻的反思,對自我的反思,對男性氣質的妥協,我們看到了跨國婚姻也可以成為一種「折衷的平等」——與父權妥協,與社會結構妥協,但又不妨礙實現自我的策略。

2021/08/11 | 霧谷晶策

如果「領袖外交」是奧運比賽項目,那北京已擊敗華府奪得金牌

《霧谷晶策》分析,從亞洲、非洲和東歐三個地區的訪中、訪美數字來看,這些地區的國家在外交上重視中國多於美國。當然,這並非是說美國對這些國家沒有利益可取,而是比起美國,從中國方面能獲取的更多。

2021/06/27 | 精選書摘

《謬誤與真相》:第三世界因為「人口過剩」而導致貧困,真是這樣嗎?

作者索威爾以生動的方式,透過講述日常案例,與讀者共同辨識經濟的真相與荒謬,在不需要先具備任何經濟學的知識下,也能輕鬆理解。是一本專為那些希望理解經濟問題,卻又不希望陷入經濟學的術語、圖表或政治辭藻的讀者「量身定做」的經濟學通俗讀物。

2021/05/27 | 《思想坦克》

全球衛生治理新時代,第74屆WHA有哪些正在運作的政治角力?

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已於5月24日以線上會議的方式召開,相關的討論也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本文將以變革中的全球衛生治理與全球衛生政治的角度切入,介紹今年世界衛生大會中,正在運作與爭議的政治角力。

2021/03/14 | 方格子vocus

葉門人道危機與盧安達大屠殺(下):吃力不討好的世界警察,美國要不要繼續扛?

但是我們來看一個不介入的例子,那就是盧安達大屠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開始考慮到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又研判情勢應該不會全面失控,因此沒有積極介入。

2021/03/13 | 方格子vocus

葉門人道危機與盧安達大屠殺(上):西方不介入第三世界內戰,是好是壞?

在這個媒體主宰議題的時代,沒有報導的戰爭就不存在,沒有人關注的人道危機就不重要。未來葉門的情況,大概就會是如此,大混戰並不會馬上停止,甚至還會變本加厲。人道危機依然持續,只是會漸漸淡出主流媒體,彷彿一切都沒有存在過。

2021/01/26 | 辣台妹聊性別

微貸/危殆的女人:立意良善的鄉村銀行,為何反而剝削了貧窮女性?

微型金融的理論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沒有工具可以脫貧。只要有了資本,這些窮人就可以發揮他們的「企業才能」,進而脫貧。然而,這種對窮人的「企業家」想像,無非只是將西方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理想主體,套用到多元多樣的文化與社群身上。

2020/11/19 | 許劍虹(Samuel Hui)

中共出兵韓戰70周年(三):「抗美援朝」讓百姓水深火熱,卻鞏固了共產黨紅色江山

如果從事後大飢荒的影響來看,這場戰爭給中國人帶來的死亡數目可能還超過了對日抗戰。不過站在中國共產黨的角度來看,韓戰不只確保了中共政權的延續,還提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

2020/06/15 | 鍾喬

《無主之子》:聚焦移工與底層二代青年,反映台灣與第三世界的連帶關係

《無主之子》是一部描述移工與底層二代青年的影片,看似通俗電視劇的一部影片,呈現出移工的典型性「事件」,關於「事件」,在當代影視或劇場美學中,都值得一再探討。

2020/05/29 | 精選書摘

《上帝一直在搬家》導讀:「全球南方」將會是下一個基督王國?

詹金斯的《上帝一直在搬家》告訴我們,這波的基督宗教確實呈現新的面貌。正當歐洲的基督宗教在歷經現代化與世俗化的洗禮而失去方向後,新的基督宗教似乎反其道而行,以回歸「正統」基督宗教為主,並且力求經驗「真正」基督宗教的本質。

2020/05/29 | 精選書摘

《上帝一直在搬家》:走出殖民、與窮人為伍,拉美解放神學如何發展?

解放神學以不同的形式鼓勵信徒投身政治鬥爭,清楚表明教會不再是站在壓迫者一邊。這個運動在一些高壓社會帶來了實質的政治後果,而天主教的激進派甚至始終與馬克思主義團體保持活潑對話。

2019/09/30 | 精選書摘

《世界現代史(下)》:經濟落後的「第三世界」,在國際政治上發揮重大作用

亞、非、拉丁美洲國家聯結一起,形成所謂「七十七國集團」,它們差不多佔了全世界人口的80%,自然在國際組織與國際會議中有很大的力量,此因國家與國家之間儘管有量的差別,也有質的分野,但國際社會的基本原則是主權平等,它們所握有的數量上的優勢處於無可匹敵的狀態。

2019/04/30 | TNL特稿

談羅懿君作品中的原料意義:機械複製時代之前的藝術

羅懿君從其高雄獎的作品〈香蕉共和國歷史〉、〈籃子超市罷工事件〉及〈香港雨傘革命〉開始,創作出以香蕉皮材質作為創作素材,扭轉廉價資本主義所構造的「媒介(廉價、鬆散可組合)」到「形式(藝術的、有機組成的)」的作品之公式。

2019/02/28 | 精選書摘

《樞紐》:作為體系的中國,仿若世界海陸秩序的全息縮影

中國作為「雙循環」結構中的結點,在物質意義上已經完全成為這種過渡地帶。這意味著一種巨大的戰略機會,中國必須能夠清晰地理解此一戰略機會,在精神層面上把握住自己對於世界秩序的構成性意義,才能更好地實現其建設性作用。

2019/01/22 | 鍾喬

《這裡就是羅陀斯——鍾喬詩抄》:工人階級的革命詩篇

「毀滅」與「愛」成了馬克思詩篇的兩項重點;這同時,革命與愛,更成為馬克思與聶魯達詩風的永恆。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借用了前人的吶喊:「這裡就是羅陀斯」,寫成了這本詩集。

2018/10/22 | 環境資訊中心

若考量菸業的「碳足跡」,香菸真的還不夠貴

90%的菸草生產集中在開發中國家,但該產業的大部分利潤都進入已開發國家,對非產菸國的吸菸者來說,抽菸「完全是一種犧牲其他國家資源和環境健康的行為」。

2018/10/22 | 環境資訊中心

若考量菸業的「碳足跡」,香菸真的還不夠貴

90%的菸草生產集中在開發中國家,但該產業的大部分利潤都進入已開發國家,對非產菸國的吸菸者來說,抽菸「完全是一種犧牲其他國家資源和環境健康的行為」。

2018/06/20 | 鹹派

追憶安東尼波登:對食物最誠實的人

名人之死,除了悼念似乎也引起大眾對於名人私生活的好奇⋯事情已發生好幾天了,關於安東尼波登選擇以自殺的方式離開,實在無法不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