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我來示範如何用愛化解仇恨
人類發現物理攻擊常兩敗俱傷,便開始談判、開始論理,原本對立的兩方找到中間值,得出一個彼此都滿意的解方......直到出現了一種叫做酸民的物種。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苗博雅談《冷思考》:如何避免在思考時偷懶?
「思考」並非一場有勝負的戰役,而是探尋真理的過程。我們如果抱持著「輸贏」的執著,那我們所進行的就是一場論戰,而非溝通,當然也難以觸發真正的思考。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這人嘴砲力,那人打臉文──古代鄉民的口水論戰
網路社群貌似以聲量決勝負,好像人多口眾一定戰得贏。但古人有這種集體引戰的例證嗎?我第一個想到的苦主大概是春秋時宋國的將軍華元(跟華元食品沒什麼關係)。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怎麼用「筆戰」,讓大學生學習為自己的言論負責?
大學生最該具備的兩個基本認知:「為自己的言論負責」。現今網路世界為主導的環境下,許多人隱藏在電腦背後惡意的重傷、霸凌他人,而這堂課學生們只能以真實的身分去互相辯論,為自己所說的每句話進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