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6 | 芭樂人類學 【書評】林徐達《在奇幻地》:當思覺失調者做了一個夢,人類學家如何知道是夢還是幻覺? 當思覺失調病患做了個夢,人類學家當然把它當作夢來聽,但是醫療案例可能會讓他另外以幻覺的臨床多樣性來重新理解這個故事。在這麼多拓樸式的醫療田野現場中,我們看到林徐達老師一直在讀者身邊說故事,帶我們走入許多過去看不到的機構處境。 在奇幻地 林徐達 More... 精神醫學 醫療機構 人類學 田野研究 詮釋人類學 疾病歸因 精神病院 民族誌 思覺失調 Janice Jenkins 報導人 臨床多樣性 書評 2023/01/15 | 精選書摘 《在奇幻地》:為何佛教志工團體,會來參與耶誕感恩晚會?臨床心理師的精神病院民族誌 「荒謬的日常化」既是表達精神病院住民在日常生活經驗上的行為表現與反應,或因認知功能,或因病徵干擾的影響,致使彼此之間的嫌隙或病院衝突,經常對於意外事件提供一種荒誕脫離現實的陳述或解釋。同時,它也是對應古典精神醫學基於科學理性對於妄想、瘋癲的診斷,即透過斬釘截鐵般的醫療科學理性來解釋疾病。 在奇幻地 精神病院裡的臨床民族誌 More... 林徐達 精神病院 心理學家 心理師 佛教 耶誕節 人類學 精神病 2022/12/25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在奇幻地》作者林徐達:精神病患在舞台上演出他們眼中的我們眼中的精神病患 林徐達在精神病院的田野調查,在他躊躇著該何時結尾時,因疫情劃下句點,再也回不去了。全書第一個病院場景,也是最終畫下句點的耶誕晚會,那些荒謬即是日常,精神病院如奇幻現實,病院裡的妄想彷彿真實存在,也提醒著現實生命裡的空缺,而裡裡外外,笑著笑著就哭了。 人類學 臨床心理學 More... 林徐達 在奇幻地 余德慧 東華大學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田野調查 龔卓軍 心理師 林耀盛 精神病院 急性病房 人文臨床 妄想症 春節返鄉 假結婚 2022/12/02 | 德尼思化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瘋子不瘋,翻越主流高牆,觀看世界的種種可能 誰能決定正常與變態的定義?每日準時上班,成家立業,就是正常?如果是不同社會,如果能夠自立標準——所謂的瘋癲與文明,根本並非自然存在。高銘翻越主流的高牆,才看見了廣闊,未被思維局限,危險、挑戰正常的世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呈現異見,同時,也讓這些不同,回來影響我們。 hkop 高銘 More...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精神病院 發瘋文學 2022/11/03 | 精選書摘 《瘋人說》:在社區的人眼裡,是「瘋女人和傻子」;在醫生眼裡,是「康復患者和患者」 以真實案例為基礎改編,在心理學的背景知識下,以高度戲劇化手法呈現電影情節般的反轉和衝突。作者以精神科實習醫生的第一視角,刻畫她眼中令人動容的角色、高度還原對話與場景,串連起扭曲、詭譎的事件和關係,在真實與虛構間演繹出充滿奇思怪想、卻真實無比的人生劇場。 瘋人說 穆戈 More... 強迫症 精神病院 居委會 戲劇心理治療 相親 2022/10/11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看著排泄物用餐、三年看不到家人,部立玉里醫院病人:「我只想維持身為人的尊嚴」 衛福部玉里醫院是全台擁有全台最豐沛的精神醫療資源與收治環境。然而自從疫情爆發,院方的防治手段愈趨強硬,許多過往的活動包含:春節返鄉專車、實體會客、院外或院內工作、購物,皆因疫情而不時中斷,對住民、家屬和員工更造成衝擊,有住民直言:「我被關到都快瘋了。」 衛福部 玉里醫院 More... 精神病院 精神病人 精神病畫 花蓮 隔離 活動停辦 疫情防控 部立玉里醫院 群聚感染 確診 人權 人手不足 預防性隔離 2022/01/27 | 李秉芳 立院三讀通過精障者犯罪監護處分「可延長且無次數上限」,王婉諭:很失望,形同終身監禁 朝野立委對於監護期間要延長多久、是否要訂天花板等問題,始終無共識,時代力量黨團便主張,應維持5年以下。 精障 精神障礙者 More... 監護處分 精障人士監護處分 終身監禁 犯罪 隔離 回歸社會 精神障礙 安置 刑法 司法 精神病院 2022/01/25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別讓精神科病房成為孤島(下):借鑑他山之石,將電子產品使用權還給住院者 台灣衛福部表示「因應防疫需求,而在隔離病房或檢疫中心的精神障礙者,可依其需求,轉介精神科醫師或提供遠距醫療服務」,顯示其無心於改善精神病房中3C使用需求,但其實國外早有案例可供我們借鏡。 隔離 禁止探訪 More... 疫情 精神病院 精神疾病 探病 智慧手機 精神病房 公用電話 3C產品 科技近用 2022/01/24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別讓精神科病房成為孤島(上):疫情導致「空間」與「人際」雙重隔離,讓病情雪上加霜 自從去(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醫療院所隨時因應疫情變化暫停「探視權利」,這時的精神科急慢性病房病人,所面臨的是「空間」與「人際關係」的雙重隔離。 禁止探訪 精神病院 More... 隔離 疫情 精神疾病 公用電話 探病 智慧手機 3C產品 精神病房 2021/09/26 | 藍玉雍 【書評】契訶夫《第六病房》:「正常」的焦慮就如同一種極權,使人們被自身困住、無能逃脫 或許《第六病房》真正要談的疾病,其實是現代社會的麻痺。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對人們來說,思想、知識的追求,已經不再是為了提高自身對社會、權力的批判能力,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地更加愜意、舒適與平靜。 第六病房 書評 More... 小說 契訶夫 精神病 正常人 魯迅 安德烈 精神病患 精神病院 社會規範 精神機構 鮮榨文學專欄 2021/01/23 | 精選轉載 【關鍵時事】陰道是自己的,究竟要醫院負什麼管理責任? 臺灣社會對於病患間的肢體接觸是很畏懼的。而一個「病人」會不會有肢體接觸的需求?他可以在何處尋得親密感?恐怕臺灣並未仔細思考過這些問題。 身體自主權 精神醫療 More... 精神病院 知情同意 性 精神科病房 性行為 精神病患 性需求 關鍵時事 2020/08/19 | 精選書摘 《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推薦序:這些重刑犯是否惡貫滿盈或凶殘可怕? 我這些年仍有機會對犯人提供直接服務,並督導那些為犯人提供處遇的工作人員,以及提供工作坊訓練新進人員。但我越來越感覺現在的工作者不像我們當年,充滿學習的熱忱並願意認真奉獻,許多人通常只是為了賺錢、多份收入,比較感受不到他們對這份工作的尊重與對犯人的同理。 司法心理學 精神病院 More... 性侵案件 性罪犯 精神狀態鑑定 司法鑒定 司法鑑定 2020/08/07 | 精選轉載 健保若取消「重大傷病優免」,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將面臨哪些衝擊? 在健保財務吃緊的現況下,需要各界一起研擬可行的變革方向。不過取消優免的政策方向,對於領有重大傷病卡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與他們的家庭,會有什麼樣的衝擊? 重大傷病 健保署 More... 衛福部 精神病院 健保 思覺失調症 精神疾病 住院 2020/07/06 | 精選書摘 《瘋狂之所在》:在《飛越杜鵑窩》囊括奧斯卡五項大獎後,收容所無法為自己的存在辯護了 精神醫學只是現代的神職人員玩弄的權術,把逾越常理的行為視為醫學疾病,正如過去的神父將信仰無法見容於教會之人診斷為異教徒或女巫。 瘋狂之所在 精神醫學史 More... 瘋人院 精神病院 治療型社區 Mike Jay 全控機構 精神疾病 瘋癲與文明 飛越杜鵑窩 2020/05/25 | 心理誌 PsychoLife 臨床心理師談思覺失調症:試著與患者的雙知覺系統接軌,讓他不致成為「孤兒」 思覺失調症患者必須面對兩個知覺系統,一個是我們共同認證的世界,另一個是只有他自己感受到的幻覺系統(但對患者來說兩者一樣真實),卻苦於無法分辨。當面對患者訴說他真實而恐怖的經驗時,第一步該要做的是聽他說,而不是否定他。 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 More... 幻聽 幻覺 精神病 精神疾病 臨床心理師 認知 心理學 精神病院 2020/03/17 | 精選書摘 許榮哲《小說課之王》:「性格決定命運」在現實過於武斷,但在文學幾乎成為定理 小說人物不是你的左鄰右舍,過著日復一日的求學、戀愛、婚姻、工作,重複性高得嚇人的公式化人生。為了戲劇性,小說人物大多身處於扭曲不協調甚至凶險的環境裡。 小說課之王 許榮哲 More... 小說創作 性格決定命運 哈姆雷特 馬奎斯 精神病院 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2019/12/03 | 精選書摘 雙向情緒障礙者的病中實記:即使未經正式介紹,我也已經認識了真正的憂鬱症 躁鬱症會刪除掉絕大部分的記憶。這話大致正確,但我不知是否真能把這種病視為慈悲;對自己的行為和經歷缺乏記憶力,意味著一種廣泛、持續性的失控。 背對世界 雙向情緒障礙者的病中實記 More... Thomas Melle 躁鬱症 精神病院 精神疾病 2019/11/03 | 劉威良 不想失去生活獨立性,德國病患很少請人做全天性照護 在德國很少請人做全天性照護,一方面密集的專人照護,費用太高,也容易養成依賴別人照護而失去自我照護的獨立性。另外即使有個案無法自行自理生活,需要全天專人的照護者,也有每兩星期輪一位照護者的可能。 德國 長照 More... 安養院 精神病院 失智症 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