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 | 讀者投書 污名化「思覺失調症」不該成為恐懼的情緒出口 對筆者而言,真正的「去污名」恐怕是要面對目前真實的社會中就是存在風險,標籤思覺失調症為危險者進行管控甚至排除並不能完全避免危險。 刺警案 思覺失調症 More... 社區工作 精神障礙者 去污名 我們與惡的距離 精神疾病 社區精神康復 2018/06/17 | 羊正鈺 精障者其實「不可怕、而且很可愛」,衛福部擬設「危機處理小組」 從小燈泡事件,到政大「搖搖哥」,精神疾病防治的首要關鍵仍是去污名化,病人和家屬才有勇氣向外求援,醫療和社會資源也才有機會介入,危機處理團隊才有處理的空間。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強制就醫 More... 精障者 CRPD 污名化 社區 衛福部 危機處理 復健中心 桃園療養院 職能治療師 身心障礙者 社區照護 精神障礙者 2018/06/05 | 李秉芳 小燈泡父親首次表態:希望判「兇手」死刑、國家讓他「看不到未來」 審理過程中,看見被告失去家庭的協助、缺少朋友支持、無法與社會連結,一次次錯失接住一個人,使其走向極端的可能;但同時也看見現行社會狀況、國家政策與機制中,幾乎沒有矯治、防止再犯的可能。 小燈泡 小燈泡事件 More... 王婉諭 死刑 隨機殺人 精神障礙者 王景玉 廢死 反廢死 人權兩公約 修復式正義 台灣司法 2017/12/26 | 李修慧 精障母親勒死女兒,你知道台灣有12萬精神障礙者嗎? 台灣有12萬多人持有精神障礙手冊,但全台服務精神障礙患者的醫療機構或復健單位只有3萬多個名額。 精神病 長照 More... 精神疾病 精神障礙者 精障 日間 家庭照顧 社區照顧 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