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精靈寶可夢

寶可夢(日語: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ポケモン,英語:Pokémon,舊譯「神奇寶貝」、「精靈寶可夢」、「寵物小精靈」)是一個跨媒體製作的作品系列,包括遊戲、動畫、漫畫、卡片遊戲及相關產品;系列最初起源於GAME FREAK代表田尻智提出的原案,於1995年開始宣傳,1996年由任天堂於Game Boy平台發行首款遊戲《寶可夢 紅·綠》。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25 | 梁敏萱

【藝文圖表】慘遭真人化?電玩改編電影真的都不成功嗎?

為什麼遊戲改編電影時常被嘲諷是「慘遭真人化」?這些電影評價真的都很差嗎?我們整理自2000年起遊戲改編的電影數據,來看看這些作品為什麼評價都不如預期。

2021/01/16 | 精選書摘

《「體驗設計」創意思考術》:任天堂的Wii如何打造出觸動人心的使用者體驗?

轟動全球的任天堂Wii主機負責人揭開超人氣遊戲超級瑪利歐、勇者鬥惡龍、 精靈寶可夢、俄羅斯方塊如何利用「體驗設計」,讓全世界玩家忍不住一直玩。

2020/06/20 | 精選書摘

《寶可夢之父:田尻智》:怎麼做才能讓「交換」成為遊戲更好玩的關鍵?

以漫畫的形式,輕鬆閱讀田尻智的人生故事,一起來認識這位號稱「精靈寶可夢之父」的遊戲開發專家,學習他那股為了成就夢想而堅持不懈的恆毅精神! 

2018/12/06 | 林兆彬

《精靈寶可夢:我們的故事》近來最出色的群像劇

劇場版動畫《精靈寶可夢:我們的故事》,作者認為比去年的動畫誕生20周年紀念作品《就決定是你了!》精彩。

2018/12/05 | 林兆彬

《精靈寶可夢:我們的故事》近來最出色的群像劇

劇場版動畫《精靈寶可夢:我們的故事》,作者認為比去年的動畫誕生20周年紀念作品《就決定是你了!》精彩。

2017/07/22 | TIME

過了一年,為什麼「精靈寶可夢」依舊熱潮不減?

一年前的夏天,Niantic公司推出了「Pokémon Go」,引發了一場沒人預料到的「抓寶」熱潮。其實結果可想而知,「Pokémon Go」是全世界銷售量第三名的手持回合制遊戲系列,也紛紛推出了相關周邊商品。

2016/09/09 | 精選轉載

遊戲不能單單是遊戲,是甚麼讓Pokémon GO全球爆紅?

在Pokémon GO還沒出現之前,Facebook是全民運動。大家彼此互相察看關心對方近況、按讚等等,代表著是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互動。有學者將此比喻為猴子彼此幫忙抓蝨子的梳理(grooming)行為;而在人類,這種三不五時看一下其他人的動態、彼此隨意聊聊的行為,稱為社交梳理(social grooming)。

2016/09/09 | 精選轉載

遊戲不能單單是遊戲 是甚麼讓Pokémon GO全球爆紅?

在Pokémon GO還沒出現之前,Facebook是全民運動。大家彼此互相察看關心對方近況、按讚等等,代表著是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互動。有學者將此比喻為猴子彼此幫忙抓蝨子的梳理(grooming)行為;而在人類,這種三不五時看一下其他人的動態、彼此隨意聊聊的行為,稱為社交梳理(social grooming)。

2016/09/06 | 《科學人》粉絲團

只有當人遊戲時,他才完全是人——寶可夢的科學與藝術

結合了圖鑑與地圖的電玩遊戲精靈寶可夢,不僅延續人類長久以來的探索及蒐集欲望,更充份把早期的科學探險和測繪轉化成現今老少皆宜的日常遊戲。

2016/09/05 | NOW健康

兒童沉迷精靈寶可夢 緊盯手機小心傷了視力

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104學年度學童視力不良率至國小1年級已升至26.1%,國小6年級達63.9%,國中一年級更高達69%。暑假來臨,孩子看電視、電腦、電玩、平版手機等機率大幅增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過度,恐讓孩子在暑假過後近視度數加深。

2016/08/28 | nagee

【插畫】別笑寶可夢,限量排隊時你有沒有衝?

寶可夢熱潮全台持續延燒,越來越多人上街打怪,你看到的是社會亂象還是經濟商機?

2016/08/25 | 巷仔口社會學

Pokémon GO、擴增實境與遊戲的社會學意義

在本文中將應用過去在相關研究領域所引用或發展出來的理論觀點與概念,先從遊戲在人類社會中的(無)意義著手,接著解釋AR遊戲的開創性,最後再藉由與Ingress的比較,來幫助大家更具體細緻地了解Pokémon GO的遊戲機制。

2016/08/25 | 巷仔口社會學

Pokémon GO、擴增實境與遊戲的社會學意義

在本文中將應用過去在相關研究領域所引用或發展出來的理論觀點與概念,先從遊戲在人類社會中的(無)意義著手,接著解釋AR遊戲的開創性,最後再藉由與Ingress的比較,來幫助大家更具體細緻地了解Pokémon GO的遊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