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強暴

約會強姦(Date rape)也稱為約會強暴,是熟人強姦的一種,這二個詞語有時會互換使用,但約會強姦多半是指雙方已有或曾有浪漫關係,或是已有肢體親密,有可能會進行性行為(也有可能是已進行過性行為)的情形。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9/07/04 | 讀者投書

扭曲德勒茲思想與性解放意涵的強暴歪理,如何破解?

不只有男教授會利用女學生的崇拜進而將女學生納入他的性工具之一,而是當你面對一個思辨能力較你敏捷的人,你就有可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不知不覺間成為對方思想上的俘虜。

2019/04/03 | 讀者投書

與孩子討論「約會強暴」:被害者是否有極力掙扎的義務?

你如果因為傻了、楞住了、呆掉了、嚇死了、害怕激怒對方,因而沒有極力掙扎,大聲呼救,那麼,男士沒注意到你不願意發生性行為,也不能怪他們,因為男性的天性就是要到處打獵追逐。男人就是要強硬才夠man,有禮貌的男人會被視為娘娘腔。就是這樣的信念,造成許多約會強暴。

2019/04/02 | 讀者投書

與孩子討論「約會強暴」:被害者是否有極力掙扎的義務?

你如果因為傻了、楞住了、呆掉了、嚇死了、害怕激怒對方,因而沒有極力掙扎,大聲呼救,那麼,男士沒注意到你不願意發生性行為,也不能怪他們,因為男性的天性就是要到處打獵追逐。男人就是要強硬才夠man,有禮貌的男人會被視為娘娘腔。就是這樣的信念,造成許多約會強暴。

2018/07/05 | Abby Huang

在瑞典,沒有說「好」的性行為就算「性侵犯」

為了因應新法,當地也有開發商推出了多款app應用程式,讓準備進行性交的雙方事前先簽定同意書,以避免日後的爭吵甚至訴訟。

2018/05/08 | 讀者投書

保護強暴受害者,美國改採由被投訴人擔負「舉證責任」

過去,強暴案舉證的責任在受害者(通常為女性)身上,受害者必須證明自己沒同意性交。這個傳統的標準碰到了前面討論過的這些困難,無法提供受害者實質的保障,反到是保護了那些不尊重女性、整天想著要得分、樂於佔女性便宜、霸王硬上弓的男士。

2018/02/24 | queerology

但願我們不再妥協於「只要不是強暴就好」

以下我想討論三個面對性騷擾最常見的反駁:「你自己不離開的」、「不要把女生變成玻璃心、不要把女生幼稚化」、還有「你這樣才不叫被強暴」。

2018/02/23 | queerology

但願我們不要再妥協於「只要不是強暴就好」

以下我想討論三個面對性騷擾最常見的反制言論:「你自己不離開的」、「不要把女生變成玻璃心、不要把女生幼稚化」、還有「你這樣才不叫被強暴」。

2016/09/14 | 翁 稷安

【網羅人生】校園性侵案件的難題:《消音獵場》揭露不可思議的邪惡和善良

透過本片,這群年輕的受害者們,背負著內心的傷痛和沈重與體制對抗,不屈不饒、據理力爭;那自立的姿態,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大學教育的理想,諷刺的是,竟得透過大批的受害事件才能達成。

2016/08/21 | 吳馨恩(壞情感)

說好的歡愉呢?性侵害的數據之外的受害者

性是相當親密的行為,尊重對方的自由意志、身體權利是情感的前提;就算缺乏感情基礎,也是信任之下的私密互動,即使對方毫不知情,也沒有人有權力恣意做出違反對方意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