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紅酒

紅葡萄酒(法語:vin rouge,英語:red wine),中文簡稱紅酒,是一種由紫色、黑色或者酒紅色果的葡萄釀造而成的酒精飲料,顏色呈現艷紅色、酒紅色、紫紅色和櫻桃粉,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都有,是葡萄酒中最代表性的種類。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8/06 | TNL國際編譯

研究:只要喝酒就會傷身,即使每天只喝一杯也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

針對少量喝酒或喝含有白藜蘆醇的紅酒,有助於避免心臟病的說法,美國心臟協會則表示相關說法皆為迷思,因先前關聯的研究結果,很可能摻雜了不同生活型態的變因,無法證明喝少量的酒或紅酒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

2023/07/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衛福部推酒精衛教量杯:籲男性每日勿超過508毫升、女性254毫升啤酒

男性飲酒行為盛行率微幅下降、女性有害酒精使用盛行率則顯著增加,且集中在18到29歲有大學以上學歷、從事勞動或專業性職類者,推測與酒駕標準趨嚴、社會角色轉變、女性經濟地位提升和商業廣告策略等有關。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也指出,有49.7%國中生及72.8%高中職生曾飲酒,顯示酒精使用年輕化。

2023/06/18 | Wine If

與「法國悖論」漸行漸遠,經典產區波爾多紅酒為何連自己人也不挺?

根據法國知名線上葡萄酒平台於2022年底做的市調,波爾多依舊是法國人最愛的產區,但另一項由法國農漁產品局公布的數據則顯示,忠實愛好者在1980年代佔總人口數50%,現在卻跌到只剩11%,年輕人更不到10%。事實上,2018年波爾多旅遊局長曾公開批評波爾多有些餐廳的酒單上,居然沒有任何一款在地出產的葡萄酒,完全不合情理......

2023/05/23 | Abby Huang

《南華早報》:中國向澳洲施壓,支持中國加入CPTPP、拒絕台灣入會

中國和台灣在2021年9月分別提出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CPTPP),不過香港《南華早報》22日獨家報導,根據多個消息來源指出,北京希望澳洲貿易部長5月訪中期間,「做出明確承諾,最好是公開承諾」澳方支持中國加入CPTPP,並拒絕讓台灣入會。

2023/02/05 | 精選書摘

《做自己的葡萄酒行家》:「盲品」喝不出來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完全是在強人所難

在侍酒師的考試中,有一個項目是會將葡萄酒的品牌、酒款隱藏起來,讓參賽者透過試飲推論使用的葡萄品種、產地、收穫年份等,被稱為「盲飲品評」。透過這個競賽我了解到,即使是在嚴格考驗中脫穎而出的侍酒師,也幾乎沒有人能答出正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這完全是在強人所難。

2023/02/05 | Wine If

單手倒酒?表面張力?掌握這十個原則,幫賓客朋友侍酒不出錯

倒酒其實是一門學問,從怎麼開瓶、怎麼倒才能避免酒液滴出、一次倒多少、開了酒要先給誰,其實都有著滿滿的眉角。例如你可知道,香檳開得越安靜其實才越專業嗎?

2023/01/24 | Wine If

為什麼專家相較於一般人,更能夠喝出葡萄酒的「品質」?

缺少經驗的飲者很容易忽略「事實」與「因素」的關聯與辯證,直接跳到個人喜好與感受;但專家必需由客觀「事實」出發,以邏輯推演「因素」。但不管是誰在喝,葡萄酒的最終評價都又回到私人的好惡,事實證明,對葡萄酒成分的生理感知,在人類中並不是完全一樣的。

2023/01/21 | Wine If

辦桌不夠高級?從佛跳牆、紅蟳米糕到炸湯圓,選對葡萄酒讓美味與情調大加分

不管是飯店、辦桌還是流水席,其實菜色好不好吃、新人選的酒有沒有想法,才是真正展現品味的重點,而佛跳牆、紅蟳米糕、烏魚子、白斬雞、炸湯圓都有適合搭配的葡萄酒,讓氣氛氣氛和情調進一步加分!

2022/12/24 | 好食課

煮過的熱紅酒還有酒精嗎?紅酒、白酒和香檳,誰的熱量最高?

聖誕大餐準備好開吃了嗎?除了滿桌子豐盛的佳餚,酒類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常見的聖誕酒類有紅酒、白酒、粉紅酒、香檳及烈酒等。你知道一杯下肚會喝進多少熱量嗎?「煮過的紅酒就沒有酒精」是正確的觀念嗎?

2022/12/17 | 《科學月刊》

土壤太肥沃不好、果實太多串也不行,台灣能種出適合釀酒的葡萄嗎?

在歐洲的葡萄酒鄉,他們順應自然的氣候變化,不予特別的灌溉,施肥也極為節制,以避免枝條與葉片過度生長,與果實發育相互競爭養分,並產生遮蔭效應,進而降低果實品質。歐洲的葡萄農在修剪時,還會精確地依照葡萄藤當年度的生長勢調節花芽數量,並在結果後疏除過多的果串,以利養分集中。

2022/12/04 | Abby Huang

台灣葡萄酒不好喝?二林秉森酒莊紅酒搭麻辣鍋最對味,還有柳丁、芭樂風味白蘭地

台灣的葡萄酒好喝嗎?許多人對國產葡萄酒品質有些懷疑,但彰化二林有一家酒莊,他們用本土葡萄「黑后」釀的紅酒特別適合拿來搭配肉圓、麻辣火鍋這些重口味的在地美食,還有在地水果芭樂、荔枝、柳丁做出的風味桶白蘭地,連日本人都喜愛。

2022/11/27 | Wine If

黑醋栗、芭樂味、辛香料⋯⋯可以用一般人聽得懂的語言來描述葡萄酒嗎?

有些葡萄酒後方會看到黑醋栗、榲桲等水果的氣味形容詞,對於我們這些生長在台灣的人,可能無從想像味道。然而像神之雫漫畫裡面形容酒款時,大多以意境來描述,或是藝術繪畫之類,讓人們的腦中有栩栩如生的畫面......

2022/11/20 | Wine If

葡萄酒品飲文化中「聞軟木塞」不得體?其實,現在很多侍酒師建議客人聞聞看

雖然「反對派」認為「聞了也是白聞」,但眾多侍酒師和專家們也表示,聞軟木塞可以迅速敏銳地辨識出來葡萄酒是否有受到「TCA」所污染。讀完這篇文章,下次看到你對面的酒友或侍酒師,對你聞塞子的舉止不以為然時,你就知道怎麼曉以大義了。

2022/10/30 | 《科學月刊》

花香、奶油、榛果味?如何系統化品飲葡萄酒的「色香味」?

其實,只要能掌握以「色、香、味」三方面進行分析的系統化品飲技能,我們就能夠自行評判酒質優劣,享受葡萄酒多層次的美好。首先,你需要準備好一處適宜品酒的環境。白天有自然日光、通風良好的房間最為合適。若是在晚上品飲,燈光也須接近自然白光,黃光則會使酒色判斷失準。

2022/10/08 | Wine If

酒體強健、有肌肉感?這10個經常聽到的品酒詞彙,真實含義是什麼意思?

酸度為什麼會迷人?充滿異國情調是哪一國?「很有自然感」可能不是一件好事?紅酒專家萊特帶您認識這10個葡萄酒詞彙,拆解他們的真實意涵!

2022/09/25 | 葡萄酒斜槓人Leona

葡萄牙馬德拉島教我們的事:如何在和台灣一樣溫暖潮濕的地方生產有機葡萄酒?

跟台灣一樣,馬德拉島氣候溫暖潮濕,因此成為各樣病蟲害的溫床,果農每兩週噴灑農藥是家常便飯。要在馬德拉島進行有機農業,是比「瘋狂」還要再瘋狂的事。不過,這並非是不可能的任務......

2022/09/24 | Wine If

發明香檳的不是「香檳王」?10個小故事帶你認識香檳

大家都知道,在法國香檳區用香檳法做的氣泡酒才能叫做「香檳」,不過,最早期的時候香檳區其實不是生產香檳的,這款酒甚至不是因為「好喝」才開始有名......

2022/08/13 | 精選書摘

《餐酒搭配學》:侍酒師與品酒師最大的不同,在於一位看的是酒,一位看的是喝酒的人

「身為侍酒師,幫客人尋找到合適的飲料,比為食物尋找合適的飲料更顯重要;最重要的不是他們的品酒能力,而是要能夠觀察到客人想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