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紋身

刺青,又稱文身或紋身,指用有墨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書畫出圖案或詞彙。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30 | 德國之聲

在日本充斥著負面意義的「刺青」,正在慢慢走出黑社會陰影

日本紋身藝術家表示,他們的藝術經常被人誤解,並與黑幫、黑道聯繫在一起。紋身者經常被禁止進入公共浴場,還不允許參軍。但是,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2023/04/11 | 關鍵評論網 ASEAN:Philippines

Vogue最年長封面人物是誰?106歲菲律賓國寶,被稱為「最後」的傳統卡林阿紋身師

菲律賓版《時尚雜誌》(Vogue Philippines)本月初宣布,4月封面人物是今年106歲的國寶級紋身藝術家舫歐(Apo Whang-Od),而舫歐也成為這本雜誌最年長的封面人物。舫歐是一位菲律賓國寶級紋身藝術家,今年已106歲,來自菲國北部省份卡林阿(Kalinga)。Whang-Od曾替部落勇士紋身,被稱為「最後」也最年長的傳統卡林阿紋身師

2022/07/09 | 運動視界

NBA刺青文化的演變(上):羅德曼成為聯盟「反叛者」代表,艾佛森將人生故事刺在身上

羅德曼初入聯盟的1980年代,2000年後的球迷可能很難想像,但當時在NBA打球的大家身上可是一點圖案都沒有,對比現在將刺青作為個人精神與文化的代表,當時刺青甚至會被NBA主席約談「不要再給我增加更多刺青」。

2022/03/31 | TNL 編輯

韓國憲法法院判決維持「刺青禁令」:不是醫生不能幫人刺青,違者最高罰百萬台幣或終身監禁

韓國《醫療法》規定,無醫師執照的非醫療人員不得行醫,包括刺青。這使得該國5萬多名刺青師都受到警察突襲和起訴的風險,也讓不少刺青師寧可移民到海外。

2021/11/21 | 樹洞 - TreeholeHK

紋身心理學:你有一個跟隨你一生的印記嗎?

有學者相信紋身是一個健康的象徵,有助提升個人吸引力及增加兩性的競爭力,因此這習慣得以從古代遺留下來。由此可見,紋身具豐富的歷史背景。

2021/08/10 | 關鍵評論網 ASEAN:Philippines

陷菲律賓國寶紋身藝術家課程爭議,知名網紅Nas Daily失60萬粉絲追蹤數

Whang-od Oggay是一位菲律賓國寶級紋身藝術家,今年已104歲,來自菲國北部省份卡林阿(Kalinga)。Whang-Od曾替部落勇士獵回的人頭紋身,被稱為「最後」也最年長的傳統卡林阿紋身師

2020/12/05 | Louis Lo

【圖輯】馬拉度納沒有離去,他以紋身方式永遠陪在球迷身旁

馬拉度納的去世,突顯了這位綽號「上帝」(el dios)的球員,獲得近乎宗教狂熱式的崇拜。縱使他長期與毒癮掛勾,但這名球員在球場上依然魅力四射,並激勵著場外球迷。

2020/11/28 | Louis Lo

【圖輯】日本刺青逐漸扭轉犯罪污名,成為能伴隨人們一生的藝術

日本最高法院裁定刺青是一門藝術,而不是醫療行為,這有助於釐清刺青模糊的法律地位,並可能象徵人們態度轉變的起點。這樣的法源基礎,也許能促使刺青業者的自我管理做得更好,讓刺青成為一種更為主流正面的形象。

2020/05/31 | 精選書摘

《犯罪手法系列4-法醫人類學》:必須承認的就是,分屍是一種非常有效掩蓋受害者身分特徵的手段

棄之不顧的話,我們的屍體很快就會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在陸地上,每當死亡降臨,也意謂著正餐開始的鑼聲敲響,蒼蠅、甲蟲、蟑螂、老鼠、狗、貓、豬、浣熊、熊以及其他各種動物就會蜂擁而至大快朵頤;在水裡,鱷魚、魚類、蟹類和鯊魚的飢餓也不遑多讓。

2019/01/31 | HKYoyoWing

來到有緬甸「小蒲甘」之稱的謬杭,聽到一個「美麗有罪」的故事

傳說,是因村內的女子美麗聞名全國,為避免被皇帝看上及避免在二次大戰時被日軍強姦,村莊長輩們下令在少女11至15歲時在她們的面部刺青,使他們缺乏吸引力。

2018/11/03 | 精選書摘

【刺青百年圖像史】從愛與榮耀到恨與偏見,引發人類兩極情緒的紋身藝術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世人對於紋身藝術的評價起起伏伏⋯在當代歷史中,刺青賦予大眾多半是不佳的負面印象,但本書將證明,紋身這項行為是何等強而有力,同時刺青如何引發出人類兩極的情緒。

2018/11/03 | 丁肇九

【用刺青記住你】最愛的家人、好友、貓狗,還有小時候的願望

保存生命中片段的印記或許七彩迸放,也能色深如墨,有時從頭蔓延至腰間,或凝聚於肩頭的一筆勾畫。這些事可以很近也可以很遠,唯一的相同的地方,就是這些紋身背後的故事,沒有一件事是小事。

2018/11/02 | 丁肇九

【父母眼中的紋身】在外不怕人看,在家藏了七年,顧忌的是什麼?

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讓很多想刺青的人因為長輩壓力而打消念頭或躲躲藏藏,他們對家人開誠布公的那天爸媽有什麼反應?而支持自己孩子刺青的父母們,抱持的又是什麼理由?

2018/11/02 | TNL 編輯

【青少年為何刺青】學壞、當流氓?那些紋身印記背後的故事

本文將結合《刺青、穿環、紋身印記:青少年生命轉折故事》與本書作者梁明義的專訪,來探討青少年刺青的原因和故事。透過拆解覆蓋其上的負面標籤,更認識青少年刺青者的真實樣貌。

2018/11/01 | 游家權

【公益刺青】修補身心靈傷疤,幫助患癌者與受暴者重拾自信的「刺青美容術」

刺青作為一種顯眼的身體印記,可以用藝術化或障眼法的方式,覆蓋過去的傷痛;也可以刻意彰顯出來,呼籲大眾關心某些議題。這篇文章將介紹幾個公益刺青案例,包含青少年、疾病、性別、犯罪、動保和人權等議題。

2018/11/01 | 丁肇九

【運動員刺青文化】從禁忌到主流,反映的是炫富還是關懷?

沒有人知道在艾佛遜將刺青推向檯面,碧咸等人將刺青變得主流商業後,會不會有一天有變成運動員要不刺青才特別,但越來越多人始反思,希望能打破這種速食文化,要讓刺青回歸「記錄自己人生歷程」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