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英語:The New York Times,簡寫為NYT或NY Times),有時也被稱為《時報》(The Times,注意和英國《泰晤士報》區分),是一份總部設在紐約的美國報紙,具有全球影響力和讀者群。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歡迎來到中國」紐時記者乘菲律賓船出海,直擊中國控制南海野心

紐約時報記者畢區等人最近搭乘菲律賓船至南海,儘管美濟礁早已被國際常設仲裁法院裁定是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棚的一部分,但中國船隻仍盤踞在此區域,當畢區搭乘的船隻接近時,中方以船艦鳴笛、照明燈照射並發送「歡迎來到中國」訊息等行徑「迎接」。

2023/09/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訪美將到紐約與華府4智庫演說、拜會AIT總部,綠營:拉抬民調壓制柯郭

侯友宜一行將在華府展開密集拜會,除了與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會談外,也應邀在布魯金斯研究院、傳統基金會,與美國當地研究外交和台海兩岸關係的學者座談,並前往國會山莊,拜會多位美國聯邦參、眾議員交換意見,之後飛往舊金山,與包括矽谷在內的科技企業負責人座談。

2023/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中國趁夏威夷野火利用AI散布陰謀論,認知作戰進入新階段

中國政府在8月中旬發動秘密資訊戰,在各大社群網站散布貼文,將毛伊島野火怪罪一項「氣候武器」,並謊稱是英國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揭露「這場野火背後驚人真相」。相同說法貼文露出的社群平台,包括Pinterest、Tumblr、Medium及用戶多為藝術家的日本網站Pixiv。此外,中國這次發動的資訊戰遍及各大社群媒體平台,且以多種語言發布,意味目的是要觸及全球受眾。

2023/09/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矽谷富豪集資購地2萬公頃打造「烏托邦」理想城市,居民批傲慢掠奪土地

《紐約時報》揭露,此計畫最初想法是出自前高盛交易員斯拉米克(Jan Sramek),他醉心於舊金山新創活力、卻又鍾愛瑞士蘇黎世的居住環境,於是向富豪們講述理念,並從矽谷支付服務商Stripe取得第一張支票。知情人士表示,斯拉米克之所以相中索拉諾郡有幾個原因,除了仍屬灣區外,索拉諾郡的所有權集中、且經濟不如其他地區富裕,便於計畫實現。

2023/09/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宣布李強出席G20峰會,習近平首度缺席,分析:損國際政治家形象、失去減緩國際孤立機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缺席在新德里登場的G20峰會,北京避而不談原因。《紐約時報》報導,中印因邊界爭議而不睦,習近平此舉帶給印度打擊,卻也使自身國際政治家形象受質疑。

2023/09/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鬆綁房貸,不到3個月再度調降存款利率;紐時專欄:中國衰弱台灣風險增,西方應「2做5不做」

中國房市持續低迷之際,官方昨晚鬆綁房貸,全面調降現有首購房以及二套房貸款利率。《紐約時報》報導,過去一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印證了中國衰落,西方國家必須重新調整思路應對,有5件事不應做及有2件事應做,包括不要以為中國衰落就變得不危險,相反台灣面臨的風險正增加。

2023/08/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中國經濟前景,高層說得樂觀、基層覺得悲觀

報導直指,相形之下,在中國政府的口中卻看不到這種衰退。許多中國人感受到的經濟現狀,與北京中央的描述大相逕庭,且這種認知鴻溝仍不斷擴大。對許多中國百姓來說,這場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一,已經導致了普遍的悲觀和氣餒情緒,但官媒和官員仍在宣稱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

2023/08/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媒:反中情緒抬頭,美多州限制中國經濟聯繫,議員祭新招限制中資取得美國土地所有權

雖然這類法案多半也禁止與其他「外國敵對勢力」有關的土地所有權,包括俄羅斯、伊朗和北韓,然而立法者的言論卻幾乎全都聚焦於中國,有些州的作為甚至超越了鎖定政府實體。這類立法行動在過去2年呈激增趨勢,先前各州立法人員總共提出不到30項此類法案,其中只有2個法案成為法律。今年2月,中國間諜氣球飛越美國,遭美國空軍擊落,人們的擔憂與日俱增,這些法案又再度受到關注。

2023/08/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克魯曼:中國徘徊在2008年金融危機般邊緣,紐時:中國負債重難救房市,可能大幅降息刺激經濟

許多中國經濟學家示意,中國不只需要降低購屋頭期款要求,還要大幅降息,21日調降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0.1個百分點不夠。大幅降息能顯著拉低購屋、購車貸款成本,也能刺激長久以來拉動中國經濟的出口。報導寫道,降息風險在於,中國企業與家庭眼見其他國家銀行存款利率更高,將嘗試把大筆資金匯出中國,導致人民幣兌美元重貶。但這也會讓中國出口產品在海外市場更具競爭力。

2023/08/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專訪張忠謀:暢談職涯3片拼圖,認為中國稱霸半導體業機會不大

訪談尾聲,張忠謀對他無法在台積電面臨地緣政治挑戰之時掌握主導權感到遺憾,但他說,在2018年退休的時間點合理,因為當時「我確定,我們已經取得了技術領先」。「我不認為我們往後會失去這種技術領先。」

2023/08/04 | 精選書摘

矢板明夫X李志德X孟買春秋《認知戰下的台灣》:外媒對台灣有立場嗎?會比較親中嗎?

喬伊斯:台灣對於這些外媒的評論,我常覺得是有一點點太過極端了,因為台灣的鄉民老是喜歡說哪個媒體親中,如果真的那麼親中的話,為什麼會被趕出中國呢?幾乎所有駐北京的外籍記者都被趕走了。

2023/07/3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零時差攻擊》:為什麼一收到通知,你就該立刻更新系統或軟體?

當我讀了這本《零時差攻擊:一秒癱瘓世界!《紐約時報》記者追蹤7年、訪問逾300位關鍵人物,揭露21世紀數位軍火地下產業鏈的暗黑真相》,我真的感到害怕,從此以後只要任何操作系統或軟體要更新到最新的版本,我一定不假思索馬上更新!

2023/07/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外交部,看似「戰狼」其實弱勢

這篇文章指出,上述事跡讓秦剛去職一事增添了歐威爾式的色彩。這種抹掉一切的做法,讓人想起毛澤東時代,政敵會從照片上和官方文件中消失。而這也暗示,秦剛出乎意料地冒犯了中共領導層,而不是官方宣稱的「健康問題」。

2023/07/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美國關鍵基礎設施遭植入惡意軟體,以利中國侵台

發現惡意軟體的消息獲公開披露之際,適逢美中關係緊張時刻,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美國則設法禁止向北京出售先進半導體。拜登的一名資深幕僚表示,惡意軟體的發現「引發一個問題:他們(中國)到底在為什麼事情預作準備?或這是否是在發出信號?」

2023/07/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是否重蹈日本泡沫經濟覆轍?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情況只會更糟

克魯曼表示現在的中國和1990年的日本有一些明顯的相似之處,如中國經濟極不平衡,消費需求過低,僅靠過度膨脹的房地產行業維持經濟運轉,勞動適齡人口也在減少。辜朝明日前指出,中國正在落入他稱為「資產負債表衰退」的處境,有必要迅速擴大財政支出刺激經濟解決面臨的挑戰,這一觀點引起熱議。

2023/07/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外長秦剛消失逾3週再缺席金磚會議,《紐約時報》:中共不願分享壞消息只會削弱敘事控制

《紐約時報》18日報導,秦剛生病且正康復的說法固然可信,同時也說明,中共不願分享壞消息的做法,只會削弱當局控制敘事的努力。紐時報導說,秦剛的長時間失蹤引發諸多揣測,中國高官突然從公眾視野消失,通常被視為可能惹上麻煩的跡象,但政府的保密態度只會加劇各方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