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4/27 | 讀者投書

「圖書折扣秩序制」實為「出版自由自助餐」,「產業社福化」並非消費者之福

圖書定價折扣管制這個看似有利於出版社、獨立書店的藥方,對於已有固定購書習慣的愛書人反而形成負面誘因,進而被迫改變其購書行為,但是原來就沒有購書、讀書習慣的民眾根本毫無影響,原本立意良善的管制措施卻帶來與預期完全相反的結果,書市持續萎縮的趨勢更難以逆轉,難怪經濟學大師海耶克會說:「通往地獄的路,通常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2023/04/14 | 高重建

臨老入書叢:開辦web3出版社追尋自由

假如二百多年前曹雪芹利用區塊鏈出版《紅樓夢》,後世就能基於數學憑證,追蹤文本的真偽。於清代使用區塊鏈固然是穿越劇式狂想,但時至今日已經變成小菜一碟,而我在去年的實驗已經做了一次。除了保持原封不動,NFT書亦可以更新、發展與再創造,區塊鏈的記錄則能幫助溯源,分清原著、作者更新以及他人改編等不同版本。隨著AI生成文本橫行年代的到來,內容的出處和根據將更受關注,幫助版權管理和文本溯源的出版證明將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2023/02/04 | 高重建

左膠的自省:NFT書難以理解,是因為沒能打破「魚蛋論」定律

為甚麼購買NFT書而感覺無所得著是魚蛋論的變奏?因為我們吐糟的並非付了錢而沒得到文本,而是別人也得到文本,而感覺不到自己的得著。諷刺得很,最能簡單直接讓所有人理解買NFT書得到甚麼,不是提供更多的功能,更好的服務,而是從其他人手中取走兩粒魚蛋,不,收走書的文本。

2022/12/1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文字大嬸」周慕姿:字典的字這麼多又這麼小,超好看又划算啊!

文字大嬸魂如影隨形,周慕姿甚至一度告訴友人,《字典》、《六法全書》等文字極其緊密的書籍,才是最划算的選擇。如今回想,周慕姿自嘲極其駑鈍,「像別人懂得品茶,我只會說哎呀喝水就好!」從小養成的文字大嬸,曾以圖書館管理員、書店店員為志業,期待遍覽群書,「但我現在知道,不必做這些工作也能讀很多書喔!

2021/08/19 | 李柏鋒

電子書不是紙本書的「數位版」,反而是最有效率的知識變現工具

當一個事件發生,傳統的出版社可能從二月開始觀察熱潮,三月決定出版,到五月整本書製作完成時剛好遇到疫情爆發;為什麼不走另一種流程,在一個月內直接出版切中議題、解決問題的萬字電子書呢?

2019/03/28 | 李律鋒

識字的文盲:一個國家是如何笨死的?或許我們早已知道答案

回到一開始的出發點,與其強調有四成一的人去年都沒有碰過書,我覺得這個國家有超過半數的人都不思考、不學習、不接受新觀念,完全無法向著時代前進,才是這個國家足以動搖國本的問題。

2019/02/23 | 精選書摘

《書店不死》:書店還是有存在的理由……嗎?

其實我關心的是第一線人員的未來。無論是淳久堂、丸善、還是文教堂,那些對工作抱持熱忱的書店店員,他們今後該如何走下去?該怎麼做才能繼續用心對待每本「書」?

2019/02/21 | 精選書摘

《書店不死》:書店還是有其存在的理由……那是什麼理由呢?

其實我關心的是第一線人員的未來。無論是淳久堂、丸善、還是文教堂,那些對工作抱持熱忱的書店店員,他們今後該如何走下去?該怎麼做才能繼續用心對待每本「書」?

2018/12/28 | TNL特稿

【2018誠品年度閱讀報告】台、港、蘇三地暢銷排行榜解讀,與2019書市展望

媒體的轉換,內容的輕薄,將各學科知識以一種「心理勵志」或「商務理財」化的邏輯推銷給讀者,或將作者推廣成為品牌作為經濟體驗模式,大概就是當前與未來書市的可能趨勢。

2018/12/28 | TNL特稿

【2018誠品年度閱讀報告】26-35歲讀者樣貌分析,與下一個十年的閱讀

歷經了宛如戰國時代的出版浪潮,以及圖書市場的景氣寒冷,「誠品報告」提供給了我們一個值得期待且樂觀的未來,如何從低谷逆勢而起,創造新的閱讀走向與流行,掌握消費者的需求,並結合多媒體的複合出版策略。

2018/12/27 | TNL特稿

【2018誠品年度閱讀報告】台、港、蘇三地暢銷排行榜解讀,與2019書市展望

媒體的轉換,內容的輕薄,將各學科知識以一種「心理勵志」或「商務理財」化的邏輯推銷給讀者,或將作者推廣成為品牌作為經濟體驗模式,大概就是當前與未來書市的可能趨勢。

2018/02/13 | 精選書摘

《紙的世界史》: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比神更愛紙

許多人都在探討數位傳播對人類和文明所造成的嚴重影響。有人說我們會喪失記憶力,會失去保有思想的能力,會失去思考的能力以及構思概念的能力。不過,當初傳播方式從口頭改為書寫的時候,也曾出現過一模一樣的警告。

2018/02/12 | 精選書摘

《紙的世界史》:不要感情用事,我承擔不了比神更愛紙的後果

許多紙本書都在探討數位傳播對人類和文明所造成的毀滅性影響。它們說我們會喪失記憶力,會失去保有思想的能力,會失去思考的能力,以及構思概念的能力。當初傳播方式從口頭改為書寫的時候,也曾出現過一模一樣的警告。

2017/07/03 | 精選書摘

「流動ing」:數位媒體開始變成液態,進入串流

人類文明中大多數固定的東西(馬路、摩天大樓)都不會消失。我們會繼續製造類似的物品(椅子、盤子、鞋子),但它們也會得到數位的本質,嵌入晶片(除了少數高價的手工藝品)。

2017/07/02 | 精選書摘

形塑未來的12大科技趨力——「流動ing」:數位媒體開始變成液態,進入串流

人類文明中大多數固定的東西(馬路、摩天大樓)都不會消失。我們會繼續製造類似的物品(椅子、盤子、鞋子),但它們也會得到數位的本質,嵌入晶片(除了少數高價的手工藝品)。

2017/06/04 | 生鮮時書

實體書(店)輸了嗎?書將重獲尊嚴與權威,誰別想取代誰

面對網路書店與電子書快速崛起,我們對實體書店與紙本書的信心動搖了嗎?讀完安伯托.艾可和尚-克洛德.卡里耶爾的《別想擺脫書》之後,不但覺得這個問題是個假命題,而且還對書(店)未來的理解,豁然開朗。

2017/06/04 | 生鮮時書

實體書(店)輸了嗎?書將重獲尊嚴與權威,誰別想取代誰

面對網路書店與電子書快速崛起,我們對實體書店與紙本書的信心動搖了嗎?讀完安伯托.艾可和尚-克洛德.卡里耶爾的《別想擺脫書》之後,不但覺得這個問題是個假命題,而且還對書(店)未來的理解,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