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統計

統計學是在資料分析的基礎上,研究測定、收集、整理、歸納和分析反映數據資料,以便給出正確訊息的科學。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5/18 | Abby Huang

普查員來敲門:阿根廷睽違十年人口普查,全國這天都要待在家

2022年5月18日,阿根廷人將得到一天的假期,不過這天你哪都不能去。這是阿根廷第十一次的全國人口普查,除了掌握國家人口數據,也成為制定未來公共政策的根據。

2022/01/03 | TNL Marketing

【問卷評分與金額統計應用】得分計算、團購金額、報名統計直接在SurveyCake完成!

使用SurveyCake計算模式,直接在網站內完成所有計算,提供填答者最及時的計分結果,還能擁有詳盡的分析圖表與明細,協助你更順利的進行測驗、提高問卷統計的效率。

2021/06/28 | 方格子vocus

統計是關於猜測的科學,貝式定理在資訊社會中最重要的意義還是猜「未來」

許多人在學習時大概就是「背下來」,其實不太清楚其意義,所以也不太知道怎麼應用。但是,這其實是一個蠻符合「直覺」發展出來的預測觀念,所以在貝牧師 提出這個公式時立刻就獲得很多人的支持,但也因為牽涉到一些事前猜測,招致很多人的批評。

2020/11/19 | 李秉芳

【圖表】搜救件數創新高、迷路成長1.5倍:從山難搜救統計看2020年「台灣登山熱」

消防署分析指出主因是「新手上路,經驗不足」,因為從救援實務上發現,所接觸到的求援者許多身著輕便服裝、心理因素不敢下山,且「任意求援」的態樣多於過往。

2019/09/17 | 朱孝文 Lanston

9月初自殺數字比6月激增?下結論前須注意分析細節

即使同樣使用6月到9月的數據,我仍然得不到原文的結論,我認為7月初的自殺率顯著比9月高。請注意:統計分析是不可能告訴大家到底有沒有「被自殺」個案的。

2019/06/07 | 精選轉載

拋棄「統計顯著性」,代表科學界不再追求「確定性」嗎?

一個初步的結論是: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是一種「偽確定性」,拋棄這個概念不是拋棄p值,但是 p值的「內具不確定性」必須被牢記。再者,機制和因果機制則是確定的,仍然是許多科學追求的目標。

2019/06/07 | 精選轉載

拋棄「統計顯著性」就代表科學界不再追求「確定性」嗎?

當代科學大量使用統計方法、使用統計檢驗是個事實,但是,這代表科學不再是追求「確定性」的一門事業了嗎?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2019/01/19 | 李修慧

【圖表】同溫層外的世界:不想依賴中國但又要加強經貿,中國打來台灣人怎麼辦?

問卷也問到如果中國與台灣開打,受訪者會怎麼辦?開放式的問題蒐集到了各式各樣的答案,包括「保衛國家」、「從軍」,也有人説「自殺」、「等死」,更有人回答「到時候再說」、「還能怎麼辦」、「祈禱」,但多數人的答案是「順其自然」。

2019/01/18 | 李修慧

【圖表】同溫層外的世界:不想依賴中國但又要加強經貿,如果中國打來怎麼辦?

問卷也問到如果中國與台灣開打,受訪者會怎麼辦?開放式的問題蒐集到了各式各樣的答案,包括「保衛國家」、「從軍」,也有人説「自殺」、「等死」,更有人回答「到時候再說」、「還能怎麼辦」、「祈禱」,但多數人的答案是「順其自然」。

2018/09/06 |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M

想實踐公正廉明與鄉民正義?先來算當到國民法官的機率

我們真的有機會坐在法官席上,聽著兩造雙方的意見,檢視證據與法理,然後做出定人生死、奪人自由的判斷嗎?國民法官制度到底與我們有多近?我們可以先從目前已經發布的草案中,來估算看看我們能當到國民法官的機率。

2018/09/05 | 蒂瑪小姐咖啡館

高談闊論前,先確定自己引用的是「統計」還是「詮釋」

有些人看到實驗的數據,就習慣性的直接相信因果關係,不但忽略了「實驗能否重現」的重要性,更可能誤將「詮釋的結果」和數據混唯一談,而把關連當因果了。

2018/08/30 | Kayue

頂尖期刊上的社科實驗結果也未必可靠,但這不是壞消息

一項計劃選取了21項在《自然》及《科學》上發表的社會科學研究,並嘗試重複當中的實驗結果,卻發現有8個結果無法複製,而專家似乎能準確判斷哪些結果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