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經濟制裁

經濟制裁(英語:Economic sanctions),採用斷絕外交關係以外的非武力強制性措施。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幣安淪恐怖組織交易天堂,趙長鵬認罪卸任換取持續營運,前因後果一覽

美國司法部發言人22日表示,根據聯邦指導原則,趙長鵬面臨最高18個月的徒刑,並同意不會對上看18個月的刑期提出上訴。但發言人強調,司法部保留求處更高刑期的權利。然而,部分法律專家並不認為趙長鵬會坐超過1年的牢。

2023/11/22 | 精選書摘

《經濟武器》作者序:戰間期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對軍事強權實施經濟制裁時不應過於樂觀

我這份研究最想達成的目標,就是希望提醒人們不要對國家之間的權力關係抱持過於機械化的理解,從而錯誤預期經濟制裁的效果。光從國內生產毛額的數據或技術優勢,並不能預測制裁會不會成功。從貿易依賴度也無法確定制裁的影響,特別是現在的貿易市場已經有辦法向外轉移,導致執行制裁變得更加困難。

2023/11/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旅美中國學者:台灣最危險時期不是2027,而在2030年

鄧聿文預測,2030年左右,習將拋出統一議題,並採取行動,敦促台灣政府和民意代表回應他設定的統一程序。若台灣拒絕接招,或者提出習無法接受的條件,接下來他將製造大軍壓境的脅迫,擾亂台灣民心,一旦開啟統一進程,就不會由台灣無限期拖延,必然援引反分裂法第8條,迫使台灣接受他的和談條件。

2023/09/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姚人多:4名總統參選人統獨光譜屬於中間地帶,2024大選後「改變現狀」可能性不高

姚人多表示,美國民主政治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提出,要避免兩岸發生戰爭,建議對中國展開「接觸」與「嚇阻」這兩項策略,但這兩個做法基本上彼此矛盾,「沒有人可以一方面加強軍備,另一方面跟中國交流協商」,這是兩岸困境的根源。

TNL+ 2023/08/23 | TNL國際編譯

《華爾街日報》揭露阿聯藉俄烏戰爭「悶聲發大財」,暗助俄羅斯富豪規避國際制裁從中獲利

《半島電視台》認為,阿聯與俄羅斯的來往並不會與西方世界對後者的制裁相互衝突,但仍有可能引發華盛頓當局及其西方盟友的不滿,尤其阿聯又在這場兩極化的對抗中表現出中立的態度。

2023/08/22 | BBC News 中文

金磚國家峰會南非登場:「金磚國家集團」是什麼組織,為何有40多個國家想加入?

2023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將於8月22至24日在約翰尼斯堡舉行,決定誰能加入該集團可能是主要議題。會議議程上的其他議題包括:應對氣候變化;擴大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投資機會和創新;改革全球治理體系,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大的發言權。南非邀請了來自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和加勒比海地區6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此次峰會。

2023/08/10 | 洪瑩霏

塔利班全國禁種罌粟消除鴉片氾濫,貧困農村家庭經濟來源被斷,數百萬人面臨飢餓風險

阿富汗的毒品市場,為阿富汗人民帶來的收入,遠遠超過該國任何其他商品。在阿富汗,一個公共部門最低工資低於每月60美元,而採摘麻黃每天即可帶來30美元的收入,是許多貧困農村家庭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

2023/08/09 | 精選書摘

岳啟儒《一人份的勇氣》:當老闆這麼多年,我最受不了的離職原因是——因為我爸媽說

「爸媽要我辭職」的人這些年時不時都會出現,我每次都很想說「你都幾歲了,辭職還要拿著爸媽的令箭,又不是小學生需要父母簽聯絡簿」,所以面對這些職場媽寶們,我絕對不會慰留,真的是慢走不送。

2023/06/20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這些「突然出現」在瑞士的貿易商如何鑽法律漏洞,採購俄羅斯石油?

在當前制度設計下,俄羅斯石油仍在全球市場中流通。由於西方制裁體系的一處漏洞,原油可以經過提煉加工後被運往世界任何角落,甚至經過提煉後還能重新流入歐洲且不招致任何懲罰。對於那些並未簽署制裁協議的國家的煉油廠而言,這意味著巨大的商機。

2023/06/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智庫民調:若美中為台起衝突,62%歐盟人寧作壁上觀

曾任西班牙外交部長、現任巴黎國際事務學院(Paris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院長龔薩雷斯-拉雅(Arancha Gonzalez Laya)從民調反應歸納歐洲人的心態:對俄國強硬、對中國微妙、對美國現實。

2023/05/22 | 張博丞

民調:中國55%民眾支持對台灣發動全面統一戰爭,年長者更支持武統,22%認為未必要統一

在支持武統的民眾中,僅有1%的人贊成立即開戰,其餘民眾皆認為中國應該先嘗試其他手段。其他脅迫台灣同意統一的方案包括:「在台灣外圍發起有限的軍事行動」獲得了58%民眾支持、「經濟制裁」獲得57%民眾支持,「維持現狀以增強經濟和軍事實力,直至統一」則獲得了55%民眾支持。此外,有22%的民眾認同「一邊一制」,認為兩岸「不一定非統一不可」。

2023/05/13 | 《思想坦克》

俄烏戰爭一年後,國際對於支持台灣、制裁中俄的民意有怎樣的變化?

在烏俄戰爭一年之後,原本支持強力制裁中國的歐洲國家變得比較緩和了,但在同時原本強力反對制裁中國的中東國家也變得比較緩和了。雖然整體上來說還是呈現著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之間的差異,但是差異程度變小了。

2023/03/21 | 德國之聲

俄烏戰爭開打卻照樣購物、商品無缺,為何俄國人未感受到經濟制裁的衝擊?

西方國家的制裁給俄羅斯銀行、富豪和技術進口帶來了重擊,但是在全面制裁實施一年之後,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似乎和戰爭之前相比並未發生多少變化。俄羅斯經濟是如何挺下來的?近期生效的新制裁又能否給普丁政權製造更大壓力?

2023/03/13 | 德國之聲

對俄制裁副作用:印度不甩西方繼續買俄羅斯石油,反而削弱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

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開始削弱美元幾十年來在國際石油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因為俄羅斯和其最大的海運原油出口國印度的交易,正在以其它貨幣結算。

TNL+ 2023/02/24 | TNL國際編譯

當飢餓被當成武器:俄烏戰爭「肥料短缺」加劇全球糧食危機,5000萬人瀕臨飢荒

俄羅斯肥料製造商馬尼錢科(Andrey Melnichenko)表示,歐盟所實施的制裁行動,已經到了一個會導致肥料貨運輸出量大減的程度。因為就目前來看,光是自去年2月24日烏俄戰爭開打至今,一年內就已經減少了近130萬公噸的肥料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