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經濟學人

《經濟學人》(英語: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週報,分八個版本面向全球發行,其編輯部位於倫敦。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國《經濟學人》:台灣極力維持半導體優勢,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矽盾」

台灣政府也有意維持國內晶片業優勢,長期抑制新台幣幣值以支持晶片等出口,以及補貼能源及水的價格,這都是晶片製造商大量使用的資源。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上個月表示,台灣設計高鐵網路的時候很可能將晶片製造納入考量,讓晶片製造廠員工能快速穿梭於不同生產地點。

2023/10/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以色列退役將領:以巴走到今天這步,主要歸因於納坦雅胡「分而治之」政策失敗

納坦雅胡評估,以色列在區域內的外交作為即足以強化自身處境,無需考慮與巴勒斯坦的關係。繼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摩洛哥、蘇丹後,外界原本看好沙烏地阿拉伯加入與以色列關係全面「正常化」的行列,但哈瑪斯近日的行動相當於對外宣告:中東的和平進程不能忽略巴勒斯坦人的聲音。

2023/09/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總統大選逼近假消息蔓延,《經濟學人》:中國正助長「疑美論」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日前針對疑美論論述進行研究,發現中國行為者正在協助散布大多數的假消息。但這些人之中,逾半數具有台灣血統,研究作者游知澔指出,這表示中國正在「利用」台灣社會的裂痕。游知澔表示,台灣曾經歷過1970年代與美國斷交,許多台灣人都有一種「孤兒心態」,擔心被外來者拋棄。

2023/09/09 | Jemmy K

11天內全網播放量突破80億僅次於〈Baby Shark〉,刀郎洗腦神曲〈羅刹海市〉為何爆紅?

2023年7月刀郎再推出新專輯《山歌寥哉》,其中《羅剎海市》在11天內全網播放量突破80億,比西班牙神曲《Despacito》的55億高出許多。總播放量只輸給130億的育兒神曲《Baby Shark》。可惜,這紀錄也像刀郎在娛樂圈的地位,不被認可。

2023/05/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學人》裙帶資本主義指數,俄羅斯蟬聯第一,富豪財富僅1/5源自非裙帶型行業

《經濟學人》研究的國家當中,俄羅斯再度榮登裙帶資本主義國家之首,源於裙帶型行業的富豪財富占GDP的19%。然而烏克蘭戰爭後果明顯,裙帶型財富2021年達4560億美元,今年減至3870億美元。俄國億萬富豪的財富中,僅1/5源自非裙帶型行業,凸顯俄國經濟扭曲程度之嚴重。

2023/03/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學人》:民眾還沒決定如何及是否對抗中國侵略,才是台灣最大威脅

蘇奕安指出,台灣領導階層清楚,即使台灣有強大的民主與經濟上的重要性,也不足以讓世界在台灣遭受侵略時伸手支援台灣。因為從俄烏戰爭學到的經驗是,一個小國若被較大鄰國欺侮,必須先展現有自我抵抗的意志。換句話說,要先反抗敵人,世界伸援的機率才更大。但台灣卻還沒準備好要反抗。

2023/02/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學人》發布「2022民主指數」報告:台灣第10居亞洲之首,俄羅斯侵烏退步最多

《經濟學人資訊社》表示,整體而言,全球只有不到一半(45.3%)人口住在民主國家,有超過1/3(36.9%)人口生活在威權體制下,其中一大部分住在中國與俄羅斯。全球只有不到8%的人口住在「全面民主」國家,包括加拿大、瑞典與烏拉圭等20多國。

2023/01/26 | 讀者投書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未來三年仍保有優勢,應留意對「無差異化」成熟製程廠商所帶來的挑戰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於去年7月發表〈在急速繁榮之後,晶片製造商是否會遭遇超大型的蕭條?〉一文,我們當然不樂見《經濟學人》所說的大幅蕭條發生,但這些「較無差異化」的成熟製程廠商極可能將迎來史上不容易應對的價格戰,也可能將面對營收與市占率的保衛戰,甚至得縮衣節食或調整組織規模以因應嚴酷的考驗。

TNL+ 2023/01/25 | 橫議拉美

《經濟學人》拉丁美洲「貝優」專欄告別於多事之秋,映照出大英帝國的落日餘暉

貝優專欄從開設到結束見證了拉丁美洲三個層面的變遷,其一是美、中在區域內競逐的白熱化,其二是拉美粉紅浪潮興衰,其三是英國和美國強加於拉美的新自由主義已成風中殘燭。

2023/01/06 | Abby Huang

前駐美大使沈呂巡辭世:曾投書《經濟學人》為馬平反、雙橡園升國旗震驚華府

2015年,時任駐美代表的沈呂巡在雙橡園舉行兩國斷交後首次的元旦升旗典禮,引發外交上不小風波。沈呂巡當時強調,中華民國國民有權對中華民國國旗效忠,做為中華民國外交官,要能堅持這個權利,「你什麼都要問美國人,這樣不叫外交官,這樣叫做聯絡官。」

2022/11/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學人》盤點2023全球大趨勢:關注元宇宙與俄烏戰爭,蔡英文、拜登、習近平、普亭躍上封面

回顧過去,COVID-19成為全球一大轉捩點,為地緣政治、經濟領域相對穩定且可預測時期畫下句點,開啟如今較不穩定的日子,大國競爭型態改變、疫情餘波、經濟動盪、極端氣候及快速的社會與技術變革,「不可預測性」將成全球新常態。

2022/10/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學人》:中國有令人膽寒的治台計畫,無痛選項恐怕所剩不多

《經濟學人》示警,北京為控制台灣而擬定的計畫日益露骨、令人擔憂。中共領導人自香港的反政府示威運動汲取教訓,認為要控制享有西方自由多年的土地,手段必須徹底、不能只做半套。這意味北京將不惜摧毀台灣的多黨民主政治並「再教育」全體台灣人。

2022/08/12 | 劉亭妤

伊拉克女演員埃納斯.塔勒布控告《經濟學人》,誤用他的照片講述「阿拉伯胖女人」

《經濟學人》文章內容「伊拉克人經常以擁有豐滿曲線的演員埃納斯.塔勒布作為美的理想型」並以他參加巴比倫國際文化節的照片作為配圖,遭埃納斯.塔勒布控告,不僅是未經許可下錯誤地詮釋照片,更被認為是對整個阿拉伯婦女的侮辱。

2022/06/23 | 陳禹蓁

《經濟學人》2022全球宜居城市:台北排53較去年下降20名,戰爭、通膨與變種病毒成未來最大變數

評比的前十名依然以西歐國家為主,這些國家的疫苗接種率高,防疫的封控措施也在今年放鬆。這些城市的商店、餐館和博物館以及學校已經重新開放,⼤流行導致的住院⼈數有所下降,從⽽減輕了醫療資源和服務的壓力,甚⾄不再強制要求戴⼝罩。

2022/02/15 | 新加坡紅螞蟻

「政治參與」領先新加坡,「2021全球民主指數」東南亞由馬來西亞排名第一

如果將新加坡與馬國拉出來獨立比較,在五大評分指標中,馬國在兩個指標佔優,分別為選舉過程與多元性、政治參與;新加坡則在另外三個指標取得較高評分,即政府運作功能、政治文化及公民自由。

2021/10/27 | 曾凡芸

經濟學人智庫預測2022年10大風險,包括「中國與台灣爆發衝突,美國被迫介入」

經濟學人智庫也分析台海衝突可能為各國帶來的風險。智庫指出,一旦台海發生衝突,將摧毀台灣經濟,同時重創台灣半導體產業。然而因為全球供應鏈體系仰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將可能重挫經濟,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2021/08/12 | 讀者投書

《經濟學人》封面「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讓我嗅到「美國軍工複合體」發話的味道

《經濟學人》文章選擇在拜登政府尚未對臺進行新一輪的軍武販售之時所發行,該篇文章的寫法以及所提及內容,非常像是在為美國的軍火商謀求新的訂單一樣,隱晦但包含著指引,而跟據最新消息稱,拜登政府首輪對台軍售也將包含M109A6型自走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