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經濟學(英語:Economics),為研究商品和服務關係的社會科學學門,包括其中所有的購買、生產、分配和消費等行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24 | 精選書摘

《隱藏的說客》:僅有3家店面的「鬼金棒拉麵」漲價被公平會發文調查,不但荒謬且嚴重不妥

物價是否穩定當然要重視,但由公平會發文給鬼金棒這種規模的店家,應該無助於緩和物價上漲壓力吧。更重要的是,這對人力有限,正辦應放在維護競爭秩序的公平會來說,確已造成傷害,特別是專業形象和辦案時間排擠。讓公平會趕緊去查察不法聯合行為等競爭法案件,才能真正有助於防範不當漲價。

2023/03/03 | 精選書摘

陳志武《文明的邏輯》緒論:依據「勞動生產力」這把量尺,從秦漢以來的兩千多年裡,中國沒進步過

繼《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之後,耗時十六年研究,深度剖析一萬年人類歷史的全新力作!在《文明的邏輯》中,陳志武教授以「人類與風險的博弈」歷程為線索,使用資料量化分析和文獻研究分析,探討文明演進背後的內在邏輯——風險應對力。

2023/01/16 | 精選書摘

《和平的代價》:凱因斯政策工具在美國政壇始終主流,只有柯林頓任內有過動搖

這部傳記的層次極為豐富精采,不只記述凱因斯的私人生活、他的經濟與政治思想,以及他與英國和美國決策圈的交手過程,更特別的是也大篇幅敘述他死後凱因斯學派及其對手新自由主義學說的興衰演變,一路談到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的世界現況。

2022/12/05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北漂故事繼續上演:從「中地理論」與「共同冪次律」談大都市是怎麼形成的?

你是北漂追尋自我的林怡姍?受夠職場險惡的陳嘉玲?還是「X!台北」摔爛吉他的阿嘉?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明知台北不好混,眾人還是搶進這修羅場?或許你更該問的是:台北為何能發展成聚集各種資源的都市?

2022/11/01 | 精選書摘

《人類的旅程》:是什麼因素促使某些國家的分歧加大?是哪些力量阻止窮國趕上富國?

時至今日,從非洲、中東啟程前往歐洲的難民仍然是各國政要的燙手山芋。儘管偷渡過海或翻越邊境的風險之高,一般人難以想像,但巨大的生活條件差距,仍然支撐著這些難民湧入高度發展國家。這種國家間發展的不平等究竟從何而來?技術發展、物質及人力資本的累積的競爭,早在18世紀就已開始。

2022/10/04 | 精選書摘

《運動場上學到的9堂經濟學》:為什麼職業運動員可以賺這麼多錢?

一般美國員工可能並不認為楚奧特值得這樣的薪資,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一點都不「公平」,因為一般員工一小時只賺差不多25美元,日常支出都有問題了,更無法幫助子女贏在起跑點上,但楚奧特只是打個比賽就賺進百萬美元。楚奧特分配到如此多財富的原因,其實只是供給與需求。

2022/09/28 | 楊士範

EP09|《好決策背後的潛思考》:經濟學家告訴你,為什麼用錢讓小孩做家事是錯誤的誘因

馬力歐實在太過熱愛經濟相關書籍,本週又選了一本經濟普及類書《好決策背後的潛思考》,書中有說明很多生活中決策或選擇上的經濟學思考方式,這的確可說是「潛思考」。書裡面提到的關鍵有2個,各種決策、選擇、判斷等等,第一就是找到「誘因」,另外就是要找到「訊號」。

2022/02/10 | 精選書摘

傅利曼《選擇的自由》導讀:自由經濟的思想是良藥苦口,但是一生至少得品嘗一次

米爾頓・傅利曼,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鼓吹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認為經濟在政府不干預的情況下運作得最好。他長期任教於芝加哥大學,領導「芝加哥學派」的壯大,1976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選擇的自由》是傅利曼最具影響力、也最平易近人的著作。

2022/01/12 | TNL特稿

【書評】《人命如何定價》:雖然許多人宣稱「生命無價」,但現實世界的假設往往相反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利益衡量的決定,都是對於我們或他人的權利標上不同的「價值」,但因為這些犧牲大抵上不涉及人命,每個被犧牲者可以選擇忍耐,但如果犧牲涉及的是人命(例如增加染疫乃至於重症死亡的風險)呢?

2021/12/22 | 精選書摘

《孫主任的經濟筆記》:這是正常物價波動,還是通膨或通縮? 三個限定條件告訴你

「核心物價」,則是剔除最容易受到季節因素或偶發事件影響的類別,例如能源和食物價格之後,其他一般家庭購買的消費性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波動走勢。央行與政府以此做為計算通貨膨脹的物價指標,以避免受到氣候或政治等不穩定因素影響。

2021/1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金海嘯」席捲土耳其,里拉幣值腰斬、物價飆漲,能帶來一絲希望的彩券買氣暢旺

土耳其統計局(TurkStat)3日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一如外界預期突破20%,來到21.31%。經濟學家認為,里拉暴跌持續刺激進口價格,未來數月通膨形勢只會更險惡,CPI年增率恐將接近30%。

2021/11/07 | 彭孟嫻 Jessica Peng

加拿大農業勞工短缺因疫情雪上加霜,為何給出高額薪水還是招不到人?

就算農場的園主願意提供薪資,但是這樣的情形就不得不把勞工薪資成本,轉嫁在農作物的物產行銷。可是以目前加拿大人民薪資並沒有提升,加上疫情後的物價通膨現象,這樣的情形就會讓很多的農作物更難銷售。

2021/11/01 | 《思想坦克》

最低工資會造成更多失業?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打臉效率市場假說

David Card、Joshua Angrist、Guido Imbens贏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將最低工資有調漲的紐澤西州界定實驗組、最低工資無調漲的賓州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並無證據支持最低工資調漲導致紐澤西州就業顯著下滑,就業甚至可能成長。

2021/08/29 | 魯汶的袋熊先生

漫談社會學無用論:要當一頭快樂的豬,還是餓死的蘇格拉底?

認為社會學是沒有用的噪音,這不但是傲慢,也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我執」。背後起作用的,依然是這個社會弱肉強食,崇尚資源積累的陳規。這依然是權力的支配,依然沒有離開社會學關注的範疇。

2021/08/04 | 精選書摘

《菁英體制的陷阱》推薦序:社會菁英們,你們的人生被毀了

作者提出兩個解方,一個是教育應該更開放,另一個是讓中產階級的工作更回到經濟體制的中心。這兩個都不是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美國確實是已開發國家中最不平等的國家,而他們可以透過制度改革不那麼極端。

2021/07/12 | 橫議拉美

G7峰會達成「康瓦爾共識」,能取代影響拉美經濟30年的「華盛頓共識」嗎?

從國際層面看,沒有中國的參與康瓦爾根本不能算是共識。例如德國總理梅克爾就認為中國在許多問題是敵手,但也是夥伴,因此要盡可能與中國進行建設性對話。

2021/06/22 | 精選書摘

《搖滾經濟學》:「巡演一條龍服務」是表演者談妥最佳價碼的不二法門

原則上,藉由這種充分利用互補性資產的方式,可以擴大各方分享的共同盈餘,但也有可能出現承辦商壟斷產業某個環節、打壓競爭對手,導致粉絲和藝人權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