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經濟學(英語:Economics),為研究商品和服務關係的社會科學學門,包括其中所有的購買、生產、分配和消費等行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06/04 | 精選書摘

股癌《灰階思考》:我們的原廠大腦面臨投資市場時會有bug,但可以後天訓練

我認為優秀的投資大師如彼得.提爾、凱瑟琳.伍德、華倫.巴菲特、瑞.達利歐、賽思.卡拉曼等人,之所以常有真知灼見,或時而大膽地與市場持相反看法,就是他們長期有意識地在訓練自己的判讀能力和觀念,而導出與一般人有落差的思考方法。

2020/12/30 | Y.t.Chan

袁國勇被無理批評事件簿——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

醫務人員從公共政策的角度出發,並非沒有考慮政治經濟因素。在他們的思量當中,涵蓋的因素,比很多自以為是的經濟學者更全面,更周密。

2020/12/22 | 精選書摘

《搶救亞當斯密》小說選摘:那個卡爾.馬克思是亞當.斯密的魔徒!走上一條錯誤的死路

在本書中,亞當.斯密回到現代世界,透過一位經濟學博士生的幫助,他經歷了一連串的冒險,還差點喪命!他們展開激辯,辯論他的經典之作《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的真諦、他所說的「道德」究竟是什麼、道德如何培養、自利不等於自私、惹人爭議的全球化資本主義的功過、為什麼企業應該道德與利潤兼顧、還有他對人性的看法……

2020/11/27 | 精選書摘

《受用一生的耶魯金融投資課》:「投資銀行」是做什麼的?為什麼它們能賺大錢?

本書從金融的起源講起,透過我們生活中和歷史上的各種案例,闡述了金融的意義和價值、普惠金融、債券市場、基金市場、股票市場、金融衍生品等與我們普通人生活緊密相連的內容,有助我們充分理解和掌握金融知識,看透財富運轉邏輯,合理運用金融工具,獲得更好的生活。

2020/11/05 | 精選書摘

《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咖啡店到處都是,星巴克到底在貴什麼?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咖啡一族,可能會認為有個人靠賣咖啡賺翻了。根據經濟學家估算,咖啡的價格大約是成本的150%。這中間一定有人賺了很多錢,會是誰呢?

2020/10/05 | 精選書摘

《企業的惡與善》:如果商業這麼好,為什麼這麼惹人厭?

無論是好是壞,我們直覺上會把自己對人類的想法和感受中至少某些部分,轉移到企業身上,我們在大腦中把企業轉變為人,在心底也是一樣。

2020/09/29 | Y.t.Chan

寧願倒錢落海也要老人住劏房——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

政府長期縱容地產商竭澤而漁,囤積居奇,使香港的城市規劃嚴重失誤,屢犯大錯——這方面,芝加哥學派一直從旁協助,提供理論支援,使政府的放任市場行為,在部分人心目中形成公共政策的合理性。

2020/09/28 | Y.t.Chan

疫情下諾獎得主對未來的預言——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

香港人只要看看領展對基層、對中小企、對社區經濟造成的種種傷害,而最後又是甚麼人得到極大好處,便很容易明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的見解。

2020/09/24 | UBI Taiwan

消費券限制消費自由?經濟學家如何看疫情下的「無條件基本收入」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Guy Standing認為,在疫情下討論基本收入是非常好的時機,因為政府應該讓社會上所有國民都能具有「韌性」:假若最底層的30%人民能享有經濟安全,那麼整個社會都能一同渡過難關,只要最底層的人生病了,整個社會都將被擊倒。

2020/09/23 | Y.t.Chan

主流經濟學放棄了「經國濟民」——港產數學奇才楊榮基的批評

最愛把「經濟學是科學」掛嘴邊的KOL型學者,如果重視科學精神,而你們的核心思想和主張受到數學泰斗的強力質疑,卻視而不見,,那就顯示你們念兹在兹的「科學」,其實是一層學術鍍金,用來包裝劫貧濟富的意識形態,旨在取得公共討論的最高話語權。

2020/09/21 | Y.t.Chan

一個諾獎得主給當權者的忠告——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

就算我們沒有完美的正義理論框架去判斷我們每種資源應該如何分配,亦可知道發生飢荒的社會比起沒有飢荒的社會更為不義。換了香港,更貼切的例子,就是貧富懸殊。

2020/09/09 | Nicholas Haggerty

我的老師大衛格雷伯:永遠的「局外人」,描繪著一個更公平的世界

華爾街佔領運動和包括《狗屁工作》在內多本知名著作的作者格雷伯日前離世,作者在倫敦政經學院曾為格雷伯的學生,從格雷伯的著作和面對面的交流之間,讓我們了解這個「圈外人的圈外人」的心中,對更好的世界有怎樣的描繪。

2020/08/25 | 精選書摘

《社會學的想像》:社會科學應當針對的是「人的多樣性」

秩序和失序都是因觀點而相異:要井然有序地理解人和社會,需要一套觀點,簡單到易於理解,但又包羅萬象、得納入人的多樣性的廣度和深度。為取得這種觀點所做的努力,是社會科學的最初、也是持續不斷的奮戰。

2020/08/21 | Y.t.Chan

要求超市回饋顧客?靠商家大發慈悲的畸形政府

新一輪保就業計劃要求超市集團回饋顧客,間接津貼市場巨無霸向小店發動價格戰,似乎政府嫌香港大魚吃小魚的情況未夠嚴重。

2020/06/16 | 精選書摘

張夏準《富國的糖衣》:專利「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看似十分合理,卻只說對了一半

全世界各地無數的研究人員不斷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發明,即使本身未必直接受益。政府研究機構或大學對於本身的發明,更經常明確拒絕申請專利權保護。這些事實顯示,許多研究工作的動機並不是為了取得專利權的獨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