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經濟學(英語:Economics),為研究商品和服務關係的社會科學學門,包括其中所有的購買、生產、分配和消費等行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9/03/27 | 樹洞 - TreeholeHK

三個助你明智下決定的心理學智慧——取自《快思慢想》

雖然明白這些認知謬誤並立時消除它們,但至少能意識到自己眼看的未必為真。帶着這個意識下決定時不妨留意一下自己的狀態。自己的心情如何?有什麼想法?還有其他未考慮的可能性嗎?

2019/03/21 | 精選書摘

《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為什麼情感史研究是當代史學「一個」新方向?

如果我們承認歷史是人所創造,那麼創造歷史這件事,是否也受到情感等非理性層面因素的影響?情感史研究的學者認為,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同時他們也認為,近代史學對這方面的關注,實在過於欠缺。

2019/03/19 | 精選書摘

《王朝的家底》:隋唐大運河是文藝青年楊廣的驚天力作

唐太宗的貞觀時期號稱中國第一盛世,其實和大業五年楊廣鼎盛時期相比,田地開墾量只有後者的三分之一,朝廷控制的戶口數量還不到後者的一半。為什麼在後世楊廣名聲如此不佳,而李世民卻成為人人稱頌的英主呢?

2019/02/15 | 《科學月刊》

「人客你是要買還是不買?」,作決定時有點忙的大腦

雖然只有短短的10年,神經科學家的衝刺讓人們對大腦如何做選擇已有一個基本的勾勒和了解。但如此快速的發展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需歸功於經濟學和心理學深厚豐富的發展。

2019/02/15 | 《科學月刊》

「人客你是要買還是不買?」,作決定時有點忙的大腦

雖然只有短短的10年,神經科學家的衝刺讓人們對大腦如何做選擇已有一個基本的勾勒和了解。但如此快速的發展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需歸功於經濟學和心理學深厚豐富的發展。

2019/02/13 | 精選轉載

「價高者得」太競爭,讓每件事情都抽籤決定比較好嗎?

決定誰取得物資的方式很多,可以比武力,可以憑身分,而用「價格競爭」的話,每個人追求賺錢過程中,都有機會達到雙贏、多贏,但這個方式真的就是最好的方式嗎?

2019/02/13 | 精選轉載

「價高者得」太競爭,讓每件事情都抽籤決定比較好嗎?

決定誰取得物資的方式很多,可以比武力,可以憑身分,而用「價格競爭」的話,每個人追求賺錢過程中,都有機會達到雙贏、多贏,但這個方式真的就是最好的方式嗎?

2019/02/11 | 白經濟 TalkEcon

GDP可以做什麼?

近年「拚經濟」從選戰口水化身成總統府的元旦文告口號,成了不容懷疑的萬用正當理由。但我們拚GDP拚的是什麼?GDP就像考試,面對這考試,我們該像把學問唸透徹一樣強健我們的經濟體質,還是像衝分數一樣的大興土木或是不斷調整數字計算方式呢?

2019/02/01 | 芭樂人類學

豬瘟、薊馬與經濟人類學的啟示:「市場」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讓我們回到開頭的非洲豬瘟,這裡我想引介近來動物疾病研究者如Steven Hinchliffe 和Nick Bingham等人的觀點。他們認為防疫(也就是防堵策略)的確重要,但是我們必須了解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多物種的「社會」。人並非是「市場」的絕對支配者,建立和這些物種相處的靭性能力也是在思索動物疾病時,重要的一環。

2019/01/11 | 徐英碩醫師

總統,錢不是這樣發滴——讓經濟學教你怎樣「發錢」才有感

明年就要選舉了,到底要怎麼發錢,才能發得恰到好處?錢發出去,選票收進來,大家發大財?我們不妨用經濟學的角度來探討一下,發錢的藝術是什麼。

2019/01/05 | 精選書摘

《小島經濟學》:一筆備用的儲蓄,能防止經濟崩潰

請記住,一筆備用的儲蓄能防止經濟崩潰,而且可以迅速重建受損的資本。艾伯、貝克和查理三人繼續縮減消費進行儲蓄的做法非常重要,此乃未雨綢繆之舉。

2019/01/05 | 精選書摘

《小島經濟學》:在這座小島上, 沒有存款、 沒有借貸、 沒有投資

在經濟學術語中,資本指的是一種設備,這種設備的建造和使用本身沒有什麼意義,其意義在於利用設備建設和製造其他被需要的東西。艾伯想要的不是那張網,而是魚。這張網或許可以給他帶來更多的魚。因此,這張網就是一種資本,是有價值的。

2018/12/26 | 白經濟 TalkEcon

先別說「內需」了,你聽過「供給」嗎?

每當景氣走低,政客便一頭指向「內需不振」,緊接著便推出「提振內需」的說帖:促進消費、刺激投資等等。這套「以內需波動解釋景氣起伏」的想法,在學術界幾乎已被淘汰,但仍活躍於大眾輿論中。我想利用基本的供需原理,說明這套理論為何不適用。

2018/12/23 | 徐英碩醫師

從吳寶春風波,談經濟學的「比較優勢」原理

經濟100分,政治就一定要0分嗎?英國告訴我們,只要是為了國家利益,經濟上可以是你的盟友,政治上卻也可以是你的敵人,兩個都可以100分。這就是柯P說的務實。

2018/12/15 | 懶人經濟學

雙11看似「優惠」愈多,但有愈「划算」嗎?

假如你購買的金額落在415~839,你可能會想湊499使用優惠券,或是800使用購物津貼。但事實是──在這個區間,你買的再多折扣幅度還是一樣;甚至,你拚命湊了一堆平常不會看的書,以為自己終於賺到了,事實上,換算成折扣幅度的話,還比滿499減90更虧。

2018/11/21 | 精選書摘

《金錢遊戲》:投資人根本沒有想要在市場上賺錢?我才不相信

用諾曼.布朗的話說:「資本主義的動力就是把享樂延後到持續延後的未來。」沒錯,很多最內行的玩家從未四處揮霍所賺到的錢,但是如果他們逃避為了拿到第一個白色籌碼不可少的罪惡感與緊張感,那他們就永遠不會體驗到遊戲裡的所有樂趣。

2018/11/20 | 精選書摘

《演算法下的行銷優勢》:綜合知識的四種類型,做出殺手級買空賣空判斷

索羅斯及其團隊之所以能做出殺手級的買空賣空判斷,不是因為全靠感覺背痛,而是因為他們能將所有上述四類型知識巧妙綜合。而且為了達到通情合理效果,最重要的是,他們並不特別著重其中任何一類型知識。

2018/11/12 | 精選書摘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5》:如何促使經濟成長?凱因斯不總是對的

凱因斯及其理論支持者,將此種現象稱為「乘數效果」,並認為政府增加支出,就是造成經濟成長的關鍵推手。但是,事實果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