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Economic development),也稱經濟社會發展(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是隨資本主義發展出現的累積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16 | TNL國際編譯

「G77+中國高峰會」古巴登場,「南方世界」國家期望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本次在哈瓦那的G77+中國高峰會,主題為「現階段發展面臨的挑戰:科學、科技與創新扮演的角色」,除了討論經濟問題,也會以整體會員國未來的發展為會議的核心。這次高峰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也將與古巴總統迪亞茲-卡奈共同發表開場演說。而古巴外交部長羅德里格斯表示,G77會議將發表聲明,重申要在日漸變得排他、不公平及充滿掠奪性及競爭性的國際局勢下,拿回發展權。

2023/09/15 | 廣編企劃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2023/08/20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碧桂園暴雷恐成「恆大2.0」引發系統性風險,中國困境是否拖垮全球景氣?

碧桂園出現的巨額虧損以及利息償付問題,讓市場擔憂此次事件是否會成為恆大2.0,我們認為,本次事件衝擊風險預計相對可控,原因主要有兩點:

2022/11/28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了嗎?四位專家分享如何脫困

更多的經濟自由化可以促進繁榮,但那將迫使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放棄政治控制,而後者的可能性不大。那麼,中國經濟如何脫困?看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對迫在眉睫的巨額債務的處理。可以假設的是,至少就目前而言,繁榮時期已經結束,一個新的、遠不那麼光彩奪目的時代已經開始。

2022/10/12 | 精選書摘

《你的大腦有點Blue》:現代原始人也會憂鬱嗎?為什麼比起幾十年前,我們覺得生活更苦?

部落的生活型態是否有什麼東西能防護憂鬱症?或者我們可以反過來捫心自問:是不是我們的生活型態有什麼東西,害得我們容易罹患憂鬱症?

2022/06/13 | 讀者投書

持續不精準的管理,是台灣「合作事業」發展的絆腳石

台灣關於合作事業的討論太過薄弱,以至於我們沒有足夠精準的詞彙來維護合作事業的發展,並奠定一個完整且完善的基礎,才會有不知如何應用精準詞彙而下錯結論的機關代表,和對組織發展有獎懲權力的評核委員。

2022/04/18 | Roy Ngerng

我用數據證明,「調高基本工資」就能讓台灣GDP成長率回到1997年榮光

很多人覺得限制工資增加、壓低人力成本可以幫助企業積累更高的利潤,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正是通過提高工資才能讓家庭消費支出和經濟成長,並由更大的經濟蛋糕讓企業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只可惜,用來管理台灣經濟的許多概念,都不是基於現實世界的數據和證據。

2021/12/29 | Tracy

【TNL本週沙龍議題】你贊成新竹縣市合併成為「第七都」嗎?

新竹縣市合併議題對於非新竹縣市的人以及當地的居民也會造成不同的差異和影響,對於是否贊成新竹縣市合併,你有什麼看法嗎?或是有其他的想法,也歡迎在下面留言給我們,與更多人一起討論喔!

2021/12/27 | 讀者投書

台灣縣市合併的政治經濟學視角:「升格就能改善地方財政、帶動經濟發展」是一種迷思

縣市合併、升格與資源整合,對於地方重大交通建設、地方財政乃至地方經濟成長的改善是否能起到作用,其實一直是個廣泛被質疑的問題。事實上,不論從人口或預算應用的角度,人口特定區間或原本經濟發展越好的地方,可能反而越不適合縣市合併與升格。

2021/08/26 | 高智敏

韓國特赦三星少主李在鎔: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在經濟發展面前真的一文不值嗎?

根據路透社報導,李在鎔之前羈押期間,三星年度獲利反而創下歷史次高;他入獄後,三星最近一季的獲利反而飆升了54%。

2021/06/23 | 精選書摘

《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地方創生不是年輕人的枷鎖,創生更不是創業的代名詞

地方創生可以鼓勵想創業的人,但地方創生不等於創業。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曾經整理調查過地方創生團隊的存活年限,平均必須熬過九.八年。天空的院子何培鈞在竹山十五年,甘樂文創剛過十歲生日,彰化小王子邱明憲的旅庫經營也近十年,他們回鄉或移居的初心都不是創業。

2021/06/22 | Jack Huang

經濟成長愈高愈好?政治人物與經濟學家,如何攜手「增加GDP」?

政府若光以GDP作為終極目標,很容易忽略了「值」而僅顧到「量」。例如製造大量的污染反而會增加整體的GDP,因為會需要去清潔,打掃,乃至清運,如果你僅追求數字,那都被計入了年度的GDP裡面。

2021/02/09 | 綠學院

「ESG」概念下環保與經濟結合的例子:換冷氣划算,還是多繳電費划算?

換老舊冷氣看起來是個短期投入的事情,但每個月可以省電、省錢,影響未來十幾年,不僅涉及環保省電,還涉及到省錢,這就是ESG該念下,用時間串起經濟和環保的「長久影響的脈絡」。

2020/10/25 | 《思想坦克》

中國如何透過聯合國,直接改變全世界對「人權」的定義?

「中國真的有破壞人權嗎?」讀者看到這問題別嚇一跳。這事實上是中國近幾年全力投入聯合國的重點項目之一:直接改變全世界對人權的定義,而這跟習近平思想直接相關。

2020/03/19 | 吳瑟致

政府應將台灣防疫成效,轉換成吸引外國企業投資的助力

歷經兩個月的努力,臺灣優異的防疫表現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營造穩定安全的生活環境,讓許多國家都想要借鏡我國的防疫經驗;對吸引企業投資來說,這有相當程度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