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

綠色建築或綠建築(英語:green building),是指本身及其使用過程在生命週期中,如選址、設計、建設、營運、維護、翻新、拆除等各階段皆達成環境友善與資源有效運用的一種建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16 | 廣編企劃

豐邑機構台南首發!「浩瀚無極」平實地王,隆重豋場!

豐邑機構旗下浩瀚開發選定台南東區「平實重劃(特)區」,首次進軍台南整合3,657坪鑽石角地,打造地上28層樓的超高大樓建築,推出「浩瀚無極」個案。大手筆移植五星級飯店質感,引進喜來登飯店式物業管理,滿足全方位、全年齡生活需求。

2021/06/06 | 精選書摘

《未來城市》:過去十年來,摩天大樓面對日漸增加的威脅,其傲慢卻持續延續與增長

建築學者多伯拉茲克在書中展示了一系列蔚為奇觀的想像城市界域——漂浮、飛行、垂直、地下、廢墟等——打破陸海空的既定界限。從地底城到空中樓閣,從古代神話到科幻小說,一場起自環境、以建築為題、結合幻想與視覺的閱讀體驗。

2020/12/30 | 綠學院

你在家吹冷氣追劇的碳排放,其實比蓋房子的碳足跡還要高

建築的生命週期從建材生產運輸、營造施工、建築使用、修繕更新、拆除廢棄,其碳足跡就是在這幾十年間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根據研究發現,在臺灣,一棟建築施工階段的碳排只占23%,但使用階段的碳排高達63%以上。

2020/12/23 | 綠學院

建案廣告常說「SRC建築安全耐震又環保」,在我看來都是鬼扯

RC使用比較細的鋼筋,SS使用比較粗的鋼骨,SRC鋼筋和鋼骨全用上了,聽起來,好像SRC比較安全耐震?其實任何建築結構系統只要按規範設計施工,都可以達到相同的耐震等級,事實上,連SRC比較低碳環保的說法,也是鬼扯。

2020/11/22 | 精選書摘

《種日子的人》:晚年隱居沙漠的畫家歐姬芙,就是我的「主人學」典範

二〇一〇年,曾經待過電視、廣播、雜誌、出版、餐飲等不同領域的陳慶祐,辭去工作,四方尋覓,最終落腳新竹小縱谷中一處綠意環繞的小山坳,打造一個給自己和「農夫」、小狗一起生活的「綠色庇護所」。

2017/10/19 | 環境資訊中心

五位在德台灣人第一手觀察:德國能源轉型下的日常

本篇訪問五位在德居住的台灣人,他們橫跨各行各業,有能源產業專家,也有設計師、家庭主婦跟商界人士。他們住在德國的時間有點久,又不太久,既有在地體驗,也有外來者的觀察。

2017/10/15 | 環境資訊中心

德「被動式節能建築」首度落腳台灣,冷氣不外洩省下七成能耗

「被動式節能建築」(passive house)是德國非常普遍的建築標準。跟台灣常聽到的「綠建築」不同,被動式節能建築沒有生態多樣性、基地保水、低碳建材等多項繁複的指標,單純地只強調二點:舒適、節能。

2017/10/11 | 李修慧

加拿大大叔自造的「報紙屋」遭潑瀝青,屋主:生氣但不會妥協

羅約翰自己用紙磚砌成的紙磚屋,是名符其實的綠建築,因為使用特殊塗漆,不用擔心下雨,隔音、隔熱且防震效果好,報紙屋的整體結構和蓋一般房屋一樣,堅固耐用。

2016/11/03 |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位於表參道巷弄間的隈研吾作品,台日混血的「微熱山丘」綠建築

位於東京表參道南青山的一棟木頭建築,是來自台灣微熱山丘的旗艦作品。他們採用百分之百的台灣食材製作鳳梨酥的同時,也充分運用了日本當地的木材打造環境,融入當地。

2016/05/27 | 吳象元

台灣奪三金一銀!高雄市圖獲全球卓越建設首獎

其建築本身為綠建築,除引入大量自然光源,還藉戶外庭園空氣流動循環,達到自然透風換氣效果,當戶外低於攝氏26度,就可關閉中央空調系統。

2015/06/08 | 吳象元

關山拓路將拆76歲老旅社 屋主盼手下留情

在美國專研古蹟和歷史建築的邱韻祥指出,嘉賓旅社與舊關山車站、站長宿舍,形成關山歷史木構建築群,難得的是,嘉賓旅社是由台灣人所設計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