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

維也納邦(德語:Wien [viːn] ( 聆聽); 奧地利-巴伐利亞語:Wean [veɐ̯n]; 英語:Vienna /viˈɛnə/ vee-EN-ə;德語音譯:維恩)是奧地利的首都,也是該國最大城市,同時是奧地利九個邦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2/28 | 《思想坦克》

西雅圖社會住宅法案公投,中產階級無力負擔「美國夢」至少住得起房

社會住宅的概念在美國是新的想法,因為美國政府補貼的住宅主要是以中低收入所得者。但西雅圖社會住宅運動也是由中收入者發起,因為住宅愈來愈貴,連中收入者都有嚴重的居住困擾,也讓這個運動,變得像是一個中產階級覺醒的行動。

TNL+ 2023/02/25 | 留德趣談

移居奧地利:七分冒險,三分人情味

奧地利人多對香港無甚所知,但港奧卻深有淵源。香港曾有位叫蘇海文(Helmut Sohmen) 的奧地利商人當立法局議員。他曾向當時中國駐港最高機構新華社提議以一百億港元租賃香港十年,由港人自治。

2022/08/10 | 德國之聲

維也納談判為重啟「伊朗核協議」鋪路,歐盟認為達成「對各方都非常好的妥協」

歐盟已就旨在恢復履行2015年國際伊朗核問題協議的談判結果,起草完成了「最終文本」,現由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提交各有關國家。各方是否會接受這一文本?

2022/07/15 | 精選書摘

《海獅說歐洲王室羅曼死》:許多人一輩子渴望的人生成就,茜茜公主15歲就全部解鎖了

結婚才沒幾個月,茜茜簡直就要發瘋了。她這樣形容自己的婆婆:「我真是受夠了那個惡毒的女人!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錯的,她不斷批評所有我愛的人,而且會不斷不斷挖出你所有的事情。」

2022/06/23 | 陳禹蓁

《經濟學人》2022全球宜居城市:台北排53較去年下降20名,戰爭、通膨與變種病毒成未來最大變數

評比的前十名依然以西歐國家為主,這些國家的疫苗接種率高,防疫的封控措施也在今年放鬆。這些城市的商店、餐館和博物館以及學校已經重新開放,⼤流行導致的住院⼈數有所下降,從⽽減輕了醫療資源和服務的壓力,甚⾄不再強制要求戴⼝罩。

2022/03/25 | 方格子vocus

一張藤椅相當於一輛車的價錢!印度、奧地利與台灣的巧妙交會

來自印度的藤椅,之前與一位策展人聊到瑞士建築師皮耶・江耐瑞(Pierre Jeanneret),他在印度昌迪加爾時期設計的藤椅在拍賣市場上以破百萬的價格成交,得到了眾人的驚呼,一個藤椅相當於一輛車的價錢!何以如是?

2022/02/23 | 方格子vocus

為何維也納人如此難以臆測?回顧歷史,會發現一切其來有自

同樣都是德語區的國家,為何維也納人如此難以臆測?其實,他們真的不是故意的,打開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切都是其來有自。

2021/12/09 | 精選書摘

《維也納之心:疫情時代的德語筆記》:「滾吧,你這爛貨!」是奧地利人面對恐怖主義時的態度

德國的報紙《每日報》(taz) 於11月4日專題報導這起恐攻事件時,便在頭版以極醒目標題寫上:Schleich di, du Oaschloch!我們都應該記住這句呈現出維也納人如此直接、帶點粗魯、卻充滿勇氣的方言,這也是世界選擇與維也納團結在一起的方式。

2020/11/03 | TNL 編輯

封鎖前的狂歡夜:奧地利首都維也納6處發生槍擊,已知3死槍手仍在逃

奧地利內政部長定調這起事件是恐攻,敦促民眾待在室內,警方仍在追捕其他槍手。警方也呼籲民眾避開這個地區,也不要在社群媒體上傳相關照片或影片。

2018/07/28 | 李秉芳

籌400萬去維也納卻因中國施壓無法演出,台灣合唱團「換個地方」讓世界聽見

相關活動由主辦單位與承攬旅行社(多為中國人士經營)簽約,透過旅行社招攬各國學校或社團參加。今年招募44個團體赴維也納,大多數為中國團體,活動現場主要工作負責人幾乎由中國人士包辦。

2018/06/28 | 羊正鈺

美俄「普普會」下個月登場,特朗普和普京能談甚麼?

特朗普表示他可能在今夏與普京見面。月初參加在魁北克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時,特朗普提議重新接納俄羅斯,在會議中遭到其他領導人反對。

2018/06/03 | 李秉芳

一度連行李箱都買不起,原民學童合唱團出國比賽奪大獎讓世界聽見台灣

學童大多是當地原住民,全校有3分之2來自單親、隔代教養、低收入或清寒,比賽出發前半個月旅費還短缺50萬,有五分之四的人「連行李箱都買不起」。

2018/03/01 | 羊正鈺

「剩下的孩子」音樂會:在維也納奪冠,回台辦音樂會卻只有「回音」

「如果你願意走進音樂廳聽一次,你就會知道這些孩子的音樂並不是在音樂廳裡,只是必須要藉由音樂廳這樣的場地告訴大家,有一群孩子正在改變他們的生命,也正在為台灣而努力!」

2017/07/09 | Abby Huang

【影音】希望合唱團、親愛愛樂在歐洲奪金,原住民孩子用音樂讓世界「聽見」台灣

親愛愛樂的孩子們表示,到了維也納,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到處都有音樂,到處都有人在演奏音樂。雖然大家說著不同的語言,但相同的是,大家都喜歡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