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0 | Peggy Chan 陳詩韻 【反送中】與想輕生朋友對話時的5個小建議 缺少了同伴的南方再多陽光也沒有一絲溫暖,相反即使是下大雪的北方,只要我們在一起,我們可以互撐直到身體變冷。 自殺 輕生 More... 反送中 自殺防治 自殺傾向 絕望 逃犯條例 修訂逃犯條例 逃犯條例修訂 維特效應 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 異常心理學 憂鬱症 習得性無助 樂觀主義 悲觀主義 抑鬱 正確觀念 2020/12/07 | 精選書摘 《每週都去看屍體》:為何韓國「高齡長者」與「年輕女性」的自殺率居高不下? 二十年來負責超過一千五百起屍檢案件的韓國法醫柳成昊,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述說死亡經常被忽略的最真實樣貌,讓讀者可從學習思索死亡,學習人生。 每週都去看屍體 首爾大學最熱門的死亡學 More... 柳成昊 韓國法醫 自殺 憂鬱症 遺傳 酒精 血清素 精神疾病 家人同伴自殺 維特效應 2019/07/09 | Lo's Psychology 維特效應:報導自殺事件要小心悲劇再上演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出發,大眾媒體對自殺新聞進行的大肆宣傳報導具有強大的暗示性,我們不僅可以從「維特效應」中預測到自殺事件的增加,還可以預測甚至觀察到大部分自殺方式與被報導的自殺行為和目的較為相同。 心理學 維特效應 More... 自殺 傳媒 社會學 David Philips Robert Cialdini 張國榮 新聞報導 社會心理學 少年維特之煩惱 歌德 2018/10/08 | 精選書摘 《黑暗網路》:自我傷害社群如何形成「維特效應」? 人會因為找到想法接近且不任意批評的同好且與其交流,而感到莫大的安慰,這正是自殺或厭食論壇的功能之一。有特定空間供患者倡談自殺、自殘和飲食失調,確實十分重要,不過有越來越多未經專業訓練且通常病況嚴重的患者,在各處接受或提供各種建議與資訊。 黑暗網路 自殘 More... 自我傷害 厭食 行為感染 維特效應 斷食 割腕 飲食失調 飢餓實驗 自殺 2018/08/05 | 陳慶德 韓國青少年自殺報告書(七):歐巴自殺,我也該跟著「表演」? 主導「維特效應」研究的田洪真教授,曾指出:「媒體大量報導名人自殺新聞,也很可能帶給人們模仿自殺等效應,媒體同仁也應盡可能地克制,這些刺激性的報導。」 韓國 自殺 More... 青少年 名人 維特效應 模仿 2020/10/09 | 方格子vocus 媒體如何淪為自殺幫助犯?談竹內結子與三浦春馬報導中的新聞倫理 可以確定的是,自殺行為的上升與醒目的新聞報導數量有關,再配合上重複及高度衝擊式的故事報導則與自殺模仿行為有高度的關聯。 媒體 自殺 More... 維特效應 竹內結子 三浦春馬 新聞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