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12/25 | Esor Huang

導覽員、地理老師教學必備,有趣、順暢、吸睛的地圖繪製線上工具「Felt 」

「Felt」是使用起來非常順暢好上手,地圖效果也吸睛的線上地圖繪製工具,如果你是歷史、地理老師可以用在繪製教學地圖,如果你是展覽園區人員可以用來繪製導覽圖,如果用在個人的旅遊路線說明等需求上也有幫助。有興趣的朋友值得試試看。

2022/06/02 | 梁敏萱

【圖表】疫情助攻電子書商機,營業額成長超過3成

受疫情影響,實體展覽與藝文活動停擺,電子書市場卻闖出佳績,銷售總額較前一年成長3成。透過圖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逐漸轉變中的台灣閱讀市場。

2022/01/27 | COMMEET 雲端費用管理系統

元宇宙、NFT、區塊鏈⋯⋯一次搞懂這些新興數位名詞是什麼?

近期NFT熱潮不減,你身邊也有朋友開口閉口NFT的嗎?快來把元宇宙、NFT等名詞概念學起來,就不會再被他們唬得一愣一愣。

2021/12/21 | 讀者投書

【音樂】來自獨立創作者的反思:疫情對台灣音樂產業是危機還是轉機?從「宅錄」與「嘻哈」說起

疫情對於台灣音樂產業來說是危機,同時也是轉機,政府應該意識到目前音樂市場的獨立創作及線上串流趨勢,並好好思索該如何對音樂培訓投注資源,才能讓獨立創作者們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並進一步將台灣的音樂市場推向另一個高峰。

2021/09/27 | 蔡孟凱

【劇場】大疫來臨,線上為解?談表演藝術實踐線上展演的突圍與失落

我們靠著口罩和酒精維持看表演的節奏,不到一年卻又被打回疫情恐懼的危崖:如果以後我們只能賣梅花座怎麼辦?如果以後每年劇場都會被迫熄燈一季怎麼辦?我們都知道線上展演有它的侷限,但如果有一天實體展演再也撐不起一個劇團、一個藝術家的時候,又該怎麼辦?

2021/09/17 | If Lin

【圖表】疫情下的遠距教學:在超過2000名大學生眼中那種方法成效最好?

遠距教學因為COVID-19疫情爆發,成為世界各國都要使用的上課方式。本文為了瞭解遠距教學的成效,以實際問卷資料帶我們一窺台灣的大學生對遠距教學成效的看法。

2021/08/30 |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專訪】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大疫時代的解方就是「擁抱數位」,單憑創作熱情贏不了這場戰役

各產業應對疫情的解決之道,莫過於擁抱「數位」,藝文產業也不例外,全世界的劇場與表演團體,都正積極探索數位展演的潛力。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早在2018年上任時便布局提出「數位場館」的目標,「因為資深劇場不比別人走的更快,會更早被淘汰。」

2021/08/11 | 葛昌惠

數位呈現是實體展演的替代品嗎?從裸木畫室《目光:環形》線上人體素描談起

因疫情肆虐展演被迫取消的這兩年,出現大量關於實體創作轉為線上呈現的討論,也衍生出許多專為線上展出的徵件活動。看起來,整個藝術環境對於型態的轉換是積極且正向的。

2021/07/03 | 讀者投書

疫情冰河期重創藝文工作者:紓困不等於布施,而是倍增藝術價值的開端

COVID-19之下,對於藝文工作者來說,要如何提升職業免疫力與自我修復的能力?真的只有消極的防患未然與紓困振興嗎?是要重新凝視藝術的本質與傾聽所有的對話嗎?那要又怎樣超越生存,並且再次創造藝術的價值呢? 

2021/07/02 | 有澤法律事務所

三級警戒禁止群聚,「董事會」和「股東會」該怎麼開?

在疫情之影響下,公司若要進行董事會與股東會,根據《公司法》設有「視訊會議」及「書面行使表決權而不實際集會」二種方式,但並非每一間公司都能這樣做。

2021/06/21 | TNL 編輯

綠光劇團答謝觀眾「雨天撐傘」,21日起連續6晚免費播出《人間條件》系列

疫情之下,藝文產業除了紓困之外,各大單位逐步靠著線上活動活絡低迷氣氛。其中包含綠光劇團線上播出節目答謝觀眾,高美館、新經典出版社都推廣線上活動,希冀走出困局。

2020/06/29 | OCF Lab

【數位公民週報】巴西以打擊「假新聞」為由,立法可能傷害言論自由

巴西的「假新聞法」要求通訊軟體保留訊息轉發記錄1年,並可以用作民事或刑事案件的證據,同時禁止「不真實的帳戶」與「未識別的機器帳戶」,以及要求儲存使用者個人資訊等。

2020/06/11 | TNL 編輯

線上舉辦六四紀念活動後被關帳號,Zoom回應:在哪參與就該遵守那裡的法律

Zoom對於關閉帳號回應,「如同任何一間跨國公司,我們在哪裡營運,就必須遵守那個國家的法律。如果一場會議的參加者們來自不同國家,那他們就必須遵守各自國家的法律。」